帳篷下的哭泣,為何遊牧女性被俘大多選擇屈服,而非拼死反抗呢?

在明代朝廷修纂《元史》之時,成吉思汗的死因被寫得很利索:

“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於薩里川啥老徒之行宮。”


帳篷下的哭泣,為何遊牧女性被俘大多選擇屈服,而非拼死反抗呢?


短短的二十字,就交代了一代天驕的死亡過程,然而,其到底是怎麼死的,卻語焉不詳,這也成了成吉思汗身上最深的謎團,有病逝說,也有墜馬說,眾說紛紜。

而在野史《蒙古源流》之中,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隕落情節就非常尷尬,他是死於一場非命,而那位刺殺成吉思汗的女人,則是剛剛被他納為妃子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

帳篷下的哭泣,為何遊牧女性被俘大多選擇屈服,而非拼死反抗呢?

當蒙古大軍進攻西夏之時,西夏軍隊節節敗退,此役,西夏王妃也被蒙古俘虜,而剛烈的西夏王妃在被送入成吉思汗氈帳之時,她就已經抱定了必死信念,決定寧死不被侮辱,因此在成吉思汗企圖猥褻西夏王妃之時,毫無戒備的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重傷,最終不治而亡,一代天驕以這種方式離世,不僅尷尬,也說明了,在成吉思汗看來,一般俘虜的女性都不會如此反抗,自己一時大意了。

帳篷下的哭泣,為何遊牧女性被俘大多選擇屈服,而非拼死反抗呢?

其實,也不能全怪成吉思汗疏忽,因為被他擄掠的女人中,從沒有那個對他產生過暗殺行為,一般的女人,如古兒別速妃、也遂、也速乾等人,被俘虜後,都選擇了屈從並忠心於鐵木真,而且在蒙古崛起之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搶夫人的情節,比如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夫人就是被也速該搶來的,而成吉思汗的老婆弘吉剌·孛兒帖夫人,也曾被蔑兒乞人俘虜,最終屈服於赤勒格兒。

帳篷下的哭泣,為何遊牧女性被俘大多選擇屈服,而非拼死反抗呢?


在古代遊牧民族之中,女性被俘之後,大多沒有選擇拼死反抗,而是會選擇忍耐,活著,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古代,在草原遊牧民族看來,女人如同貨物一般,與牛羊、馬匹、珠寶沒有什麼區別,而且部落的壯大則需要新添更多的部眾,年輕的女人有著旺盛的生育力,她們是部落壯大的希望,因此在草原征伐之中,女性往往會成為戰爭過後的唯一倖存者,而其他如老殘、成年男子的結局,則大多要面對被處死的厄運。

帳篷下的哭泣,為何遊牧女性被俘大多選擇屈服,而非拼死反抗呢?

只要順從,就能免於死亡,趣生避死,是生物的本能,畢竟怕死是人的本性,想鼓起拼死的勇氣,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

同時,在遊牧民族之中,多以部落為單位相處,可選擇婚配的範圍有限,為了避免近親結婚所產生的不良後果,就需要跟別的部落進行通婚,然而這種通婚的機會不是每個族人都能遇到,需要與自己的部族關係友好,雙方身份匹配,同時還得看得上,條件太多,哪有搶的爽快,當初鐵木真的父親是部落首領,不也是靠搶才結的婚嗎?

帳篷下的哭泣,為何遊牧女性被俘大多選擇屈服,而非拼死反抗呢?

因此,一些普通族眾的結婚機會不多,就往往只能寄託於戰後的女俘和平日的搶掠,這種方式結合的婚姻在草原之上,也是一種常見現象,而且雙方結合之後,婚姻不一定不幸福,因此古代遊牧女性一旦被俘,牴觸心理也並不是很強。

帳篷下的哭泣,為何遊牧女性被俘大多選擇屈服,而非拼死反抗呢?

同時除了男女力量懸殊之外,之所以很多女性不反抗的原因是,希望能夠通過犧牲自己,保全自己的家人、家族,進而來換取為家族爭取地位、出路的機會,畢竟活著,才有機會,這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也使得草原遊牧民族的女性,很少有拼死一搏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