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陌生人結婚

與陌生人結婚

與陌生人結婚

對面坐著對我講述故事的男人,富有、成功,已經五十多歲外觀還很吸引人: 修剪整齊的頭髮、平整的襯衫,淡淡的香水。最突出的特別是個性,自信、黑色幽默、思維很快。

他在談自己的妻子。

幾年前去泰國呆了幾個月無所事事的時候,一天在餐館看到一個女人,突然好像被電到一樣,於是過去搭訕,女人不懂英文,還好她身邊的朋友可以講一點英文。女人說自己已經結婚有孩子了,但他不想放棄,於是女人說自己和朋友會在晚些時候去一家酒吧。晚上再見,互相留了電子郵件。回到丹麥給女人寫郵件,再讓女人的朋友幫忙翻譯,就這樣溝通起來。

他讓女人過來丹麥看看,試著呆幾個月(一個旅遊簽證可以有三個月),嘗試說服她。於是女人過來丹麥呆三個月,回去,在過來呆了三個月,又回去。終於一天,女人說因為自己丈夫在外面有不止一個情人,也早厭倦了,答應與他結婚。

女人帶了自己泰國的兒子嫁了過來丹麥,後來與男人生了個女兒, 不料先天有疾病,幾次差點死去。現在四歲多,仍然一直在生命線左右徘徊。妻子幾年前就不到二樓的臥室睡覺了,都是與女兒睡一起。

男人講到這裡,將投向前方的眼光收回,很快抬眼看看我趕緊補充到:“當然,她還是愛我的,她只是要照顧女兒。”

與陌生人結婚

我沒有說話,只是同情地看著他,心中卻戚然:寧願活在自己創造的浪漫故事中的男人,繼續不管不顧地寫著自己的故事...... 須知女性一旦不愛一個男人,或是兩人出了問題和爭執,最早表現出來的,就是對性愛的冷淡,推脫。因為女性首先需要有情感的連接,才會在身體上對男性有需求。如果情感沒有了,也就很難真的享受性愛。這個規則,特別在持續穩定關係的伴侶和夫妻關係中適用。

作為一個日趨理性的女人,我離一見鍾情的浪漫故事越來越遠。越來越相信沒有靈魂、精神層面的溝通與共鳴,沒有價值觀契合的浪漫感情,大多是簡單、表層和膚淺的兩性吸引和激情,而非愛情。

在諾基亞中國工作時,一位瑞典的工程師同事,找了一位理髮師女孩做女友,當初約會的時候,工程師都要讓中國同時幫忙打電話。相處之後兩人因為語言問題和教育層次截然不同的問題,在一起幾乎很少可以建立談話與討論。這樣的情侶關係,一直讓我覺得很詫異,兩人連在餐館一起吃飯時,都只是相對而坐大眼瞪小眼,那除了能做愛,還能一起做什麼?

沒有根基的親密關係,大多建立在各自的需求與幻想之上。上面故事中的男人,需要一位浪漫故事的長髮女主(男人的母親是西班牙人,黑長髮)。而他的妻子,剛好需要一個救贖者,救她出不幸福的婚姻,為自己和兒子提供供養。男人的窮追不捨與可以提供富足的物質條件,都是救贖的砝碼。

兩個人的結婚,其實都不是與真正的對方結婚。

男人講完自己的浪漫故事時,有些黯然: "我很需要有人愛我。“ 當然,如果他真相信自己妻子仍然還愛自己,還會有愛飢渴麼?聰明如他,當然不會不知道。但為了不真觸碰自己的傷口,寧可自欺欺人,也不願面對。

別人的故事,別人的生活,而且我也不是作為心理專業人在做個案,這種狀況我大都緘默,在心中悲憫。很多人,即使我真的誠實告知,也不一定能聽懂我說的話。

少數人的孤獨,由此而來。

世界是個大玩場,我們都在玩著各自的遊戲,少數人知道自己在玩什麼為什麼玩,而多數人,卻是在無知無覺地玩,併為這些其實並不是真想玩的遊戲付出一生的生命。

結婚原本是天大的遊戲,我們卻找了個陌生人一起玩,然後還期望可以玩到白頭......

有人醒著,有人睡著,而有的人醒了卻假裝睡著。

作者:Lina Wang Nielsen,丹麥華人,丹麥跨國管理理學碩士;英國市場營銷學士,中國二級心理諮詢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