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斑馬線變成“障礙物”,真的好嗎?

導讀:歡迎來到車言,有趣有料的汽車各類知識在這裡,歡迎關注。本期主題:把斑馬線變成“障礙物”,真的好嗎?


3D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從一開始的3D電影、3D繪畫到現在已經甚至出現了5D效果,讓人在視覺聽覺觸覺等各方面有身臨其境之感。那麼如果你認為3D只是有欣賞價值,那麼你就錯了,如今它已經被用在了我們實際生活中。

私家車越來越多,交通現狀也日益複雜。據相關統計,我國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其中機動車與行人發生的事故佔比更是驚人,而機動車與行人發生事故的“重災區”就是人行橫道。為此相關部門也一直在盡最大努力減少事故的發生,於是有了“3D立體斑馬線”。

把斑馬線變成“障礙物”,真的好嗎?

所謂的立體斑馬線,簡單來講就是在原有人行橫道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成為立體狀,從而使其更加醒目並且駕駛員在遠處看來就像前方有障礙物一樣,以假亂真從而達到減速通過、降低事故發生概率的目的。

把斑馬線變成“障礙物”,真的好嗎?

早在十年前,我國浙江等地就首先推出了國內首條立體斑馬線,之後湖南江蘇等地也先後效仿實行,在大多人看來這是個稀罕物也為馬路增添了不少色彩和生機。

立體斑馬線的設計使用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真正實行後有不少人卻持不同看法。最近筆者所在的城市也在一些十字路口增加了立體斑馬線,車主們有的叫好而有的稱“驚出一聲冷汗”。

把斑馬線變成“障礙物”,真的好嗎?

斑馬線變成“障礙物”造成隱患

無論是懸浮式的還是立體式的斑馬線,駕駛員從遠處駛來一看都是豎在路中間的障礙物,尤其是夜間或者對路況比較陌生的司機必然會緊急減速,此時如果有後車來不及剎車那麼就會造成追尾。更有甚者可能不認為這是斑馬線,甚至會下車查到到底是不是障礙物,這樣一來事故風險更大。

把斑馬線變成“障礙物”,真的好嗎?

造成視覺疲勞,分不清真正障礙物

前面已經說到,3D斑馬線的樣式各種各樣,等車主都適應之後,可能會產生視覺疲勞,甚至真正遇到障礙物的時候會放鬆警惕,等到反應過來再採取措施的時候就晚了。比如早年間在一些路況特殊的路段,為了提醒車主謹慎駕駛曾經一度有過放置假人交警的操作,可以說是非常逼真,車主如果第一次遇到可能會警惕,但時間久了之後大家都知道這是個假人不用當回事,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把斑馬線變成“障礙物”,真的好嗎?

再比如高速上隔一段距離會放置一塊警車尾部造型的牌子,遠看就像是一輛警車停在路邊,除此之外還有警燈、車牌等等配置,一般上面都有一塊顯示屏提醒車主謹慎駕駛或者正在測速等等。但見過幾次之後大家都知道這是個假的,自然就沒有人當回事了。

把斑馬線變成“障礙物”,真的好嗎?

針對3D斑馬線的實施,有人叫好有人認為沒必要,筆者發現點讚的行人居多,而不少車主表示第一次看到被“嚇了一跳”,倒不如在人行橫道設置紅綠燈和監控抓拍來得實在,這樣既規範了行人又規範了車輛,兩全其美!

把斑馬線變成“障礙物”,真的好嗎?

那麼,對立體人行橫道你持什麼看法?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