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老百姓吃什麼?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國家以人民為根基,而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繫,食物以安全為首要條件,食物安全以食物的質量為根本,而要做保證食物的質量。

那麼猜想下古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個什麼樣子?

古代人們的分工是男耕女織,男子負責耕地,勞作等一些重體力勞動,婦女一般在家織布,漢代諺語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意思就是一個男子不耕種家裡就可能捱餓,一個女子不織布家裡就可能受寒。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是當時小農經濟的主要經營方式。


中國古代老百姓吃什麼?

男耕女織圖


中國古代老百姓吃什麼?

男耕女織

已經熟悉了古代人民的勞作方式,下面來重點說下,古代老百姓主要吃的是什麼?

古代常吃的糧食主要是五穀
五穀即粟、豆 、麻、麥、稻 。 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一:兩漢時代

漢朝盛世年間,普通自耕農家常吃麥子做的幹餅“糗”,另外還有“湯餅”麵食。因為當時沒有發酵技術,所以這類主食都是口感堅硬。還有大米或小米做的乾飯。稍有點錢的人家,能吃上加甜棗的米飯。

日常蔬菜主要是冬葵和蔓菁,大豆從西域傳入後,也是火熱受歡迎。大豆的鮮葉乾枝,當時全是西漢農民的菜。而《鹽鐵論》以及各類西漢壁畫證明,雞肉以及豬肝等畜類下水,西漢平民逢年過節時,也能吃得上。

二:盛唐時代

盛唐的農業生產,發達到“稻米流脂粟米白”,天寶年間唐朝官倉儲糧高達九千六百萬石。唐朝百姓的食品種類,自然也更豐富:主食有“煎餅”“胡餅”“蒸餅”“稻米飯”各類,“蒸餅”更是唐朝各階層大愛。

漢朝時還非常珍貴的芹菜韭菜,唐代時已經遍及大江南北。瓜果的種類也更多,櫻桃梨杏都能吃到。比起漢朝百姓年節常吃雞肉來,唐朝百姓過節卻能吃上豬肉,《北戶錄》等史料裡唐朝百姓過節吃豬肉的橋段,寫得十分熱鬧。

三:兩宋年間

現代人熟悉的煎炒烹炸手藝,宋代時也終於成型,老百姓的家常菜餚,種類也是更多。一線城市的肉類消費也激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