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新在哪儿?


“新基建”新在哪儿?

近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热门话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彻底火了(以下简称“新基建”)。


【 “新基建” & “传统基建” 】

“传统基建”包括哪些?

房地产、高铁、高速公路,环保、公共卫生、园林、水利工程等工程项目。

“新基建”的“新”领域?

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主要包含,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新基建”新在哪儿?

“新基建”VS“传统基建”

素有“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拥有世界上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和高铁、建造了世界上最高的桥梁、打通过世界上地质条件最复杂的隧道。相较于“传统基建”,“新基建”7大板块彰显了其独特优势。


“新基建”新在哪儿?

(图源:福睿智库)

【 七大科技领域迎“风口” 】

受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影响,消费、出口和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前两者均遭受冲击,需要依靠投资驱动。按照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投资的增加会有乘数作用,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关键节点,基建作为国之利器可由政府通盘考虑积极推动,因此是更直接、见效更快的稳增长手段。

近20天以来,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连续4次提及相关内容。然而此次“风口”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明确“新基建”概念;此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年初,疫情使实体经济迎来春寒,若想实现尽快恢复,必须采取硬核措施。虽然“新基建”在体量和对GDP的贡献上远不能与传统基建相比,但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疫情暴发使线上需求集中释放,进一步催化“新基建”的发展。

由此“新基建”被提到至关重要的位置。


“新基建”新在哪儿?

在国网淮北供电公司智能变电站拍摄的星轨中的电网设备。(本图由99张照片叠加生成)。中新社发 王璋闻 摄

【 “新基建”的“新”优势 】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于对重要产业的技术标准和产业主导权的争夺。从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来看,国家和市场才会如此重视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代表方向和未来。其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具备想象空间。

△直接拉动轨道交通、医疗养老、公共设施等行业,并间接提振工程机械、水泥建材等行业。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可通过创造新基建环境,催生出更多的产业应用,直接推动相关平台和产业链的发展。

△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更新和升级,扩大城市圈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长远来看,可改变经济结构,提供基础建设支持,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提升长期竞争力,有更为重要深远的意义。

综上,“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


(以下为投资领域专业人士分析:)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的背景下,启动新一轮基建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中泰证券分析师冯胜)

疫情期间激增的线上业务需求,对中国的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大国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加大对新基建领域的投入,还有助于缩窄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平安证券分析师闫磊)

新型基础设施是对传统基建的扩展,兼顾了稳增长促创新双重任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通讯、计算机和电子等相关行业产品需求,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能激发更多新增需求。(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


【 重点项目投资已瞄准“新基建” 】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1日,中国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

。这份投资清单共包括10326个项目,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另有8个省份公布了年度投资额,合计约2.79万亿元。而13省2020年近34万亿重点项目的投资,绝大多数和“新基建”有关


“新基建”新在哪儿?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三个月前举办的第二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未来交通大会上,5G、大数据、人工智能、城市轨交等作为论坛热门议题和博览会展示亮点,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新基建”新在哪儿?

第二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

“新基建”新在哪儿?

第二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

尽管面对疫情威胁,中国仍正在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共克时艰,转危为机,巨龙腾飞,引领潮头!

“新基建”新在哪儿?

本文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