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說西周-分封制

說到周朝,思緒一下子就打開了,作為歷史上有記載存在年份最長久的的王朝(共存在791年),周朝能說的東西實在太多,無論是政治、文化、經濟、軍事都有很多讓人值得說道的東西,因為周朝太長,所以筆者就將周朝劃分為幾段(西周、東周、春秋、戰國),說一說其中有意思的事情。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定都於鎬(hao)京(今陝西省西安市),而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遷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後世的人就以定都的不同將周朝劃分為西周和東周,至於周朝是如何強大興盛起來的,這裡就不一一說了,今天要說的是西周統一天下後,所實行的一種政治制度,一種影響後世的制度-分封制。分封制顧名思義就是把土地、人民分給別人嘛,具體來說就是,周天子先把土地分給諸侯,諸侯呢在把土地分給下面的卿大夫,卿大夫在把土地分給士,層層下分,下級要向上級承擔一定的義務,形成了一個很嚴密的體系。為什麼要說這個制度呢?因為它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它建立起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從上而下,等級分明,其實想想現在我們很多企業內部的構造也有它的身影;其次它在當時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了嚴格的等級制度之後,大家都依照行事,各司其職,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繁榮,而且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一些受封偏遠的諸侯逐接受了中原文化。最後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個制度雖飽受爭議,但卻被很多王朝採用,甚至一直到清朝(分封三藩)都還有這種制度,可見起影響之深。

雜說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既然有這麼深遠的意義,那它是如何產生的?它產生的歷史背景又有哪些?個人覺得有如下原因:

第一歷史背景,周朝建立的關鍵一戰牧野之戰,在上一文中也提到了,周聯軍5萬大敗商軍17萬,看似一句很簡單的話,但仔細琢磨一下,你會發現周王朝一開始也挺弱小的,和別人聯合起來了也不過5萬軍隊,在擊敗商朝被天下推為共主的時候,很多問題也就跟著來了,那些自己曾經的盟友要怎麼辦?那些散落各地的大部落該怎麼應對?商朝的殘餘力量應該怎麼處理?(商朝還有很多精銳部隊留在了東夷),這些問題搞得當時周朝的統治者也是焦頭爛額,處理的不好,對這個新興的王朝可能會帶來滅頂之災,怎麼辦呢?就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一個全新的政治制度誕生了-分封制,它很好解決了這些問題。一起打拼的兄弟我給你們土地,而且這些土地有你們處置,你們家人可以繼續受益,這樣一下來功臣問題解決了。那些其他偏遠的部落,我也承認你們的合法性,讓你們有個文件可以證明自己,你們只要承認我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就行。這樣那些大的部落也沒有意見了。至於商朝殘餘我一樣分封(上文我們提到的微子啟,就被封為宋),安撫人心,同時在你們旁邊分封一些自己人監視你,這樣以來商朝殘餘勢力也得到了安置。

第二現實可行性、科學性,一個政治制度是否可行也是檢驗它的一個重要標準,很多人可能心存疑惑,分封制好麼?周朝後來滅亡不就是這些諸侯逐漸變大變強,威脅了周王朝統治,最後周不也被秦滅了麼?但當時這項制度是很科學的,為了防止諸侯過於強大,周朝分封整整71個諸侯(據記載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周朝當時才多大啊,不到300萬平方公里,去除中央直接統轄的區域,其實這些諸侯統治的區域並不大,有的可能就一個縣那麼大,那些稍微大點的也基本上是很偏遠的地方,人口又不多,所以不可能出現一個諸侯能威脅到周天子統治的情況。而且中央王師數量也是遠遠多與地方諸侯,所以這種制度執行起來也就很科學了。那可行性如何呢?大家也是很樂於接受的,諸侯在自己的領地裡就是老大,土地由自己分配,只要定期給天子進貢,有事的時候去幫幫忙即可,諸侯多自由啊,誰不願意呢。

雜說西周-分封制


第三經濟基礎,現在政治制度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當時周王朝實行的什麼經濟呢?答曰:井田制,井田制是什麼呢?大致就是把一塊地通過渠道分成9份,像一個井字,由八戶人家去耕作周圍八份,中間一塊大家一起耕作,最後收成歸封邑的貴族所有。而全國的土地都歸周天子所有,正如《詩·小雅·北山》所說:"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天子把土地在分給諸侯,大家對土地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這和分封制的內容也是對應的,說白了你們這些人就是給我周天子打工的,幫我去守護領土。而後來隨著私人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很多土地都被諸侯自己佔有,成了私田,井田制已經不適合當時的發展了,而到了商鞅變法的時候,更是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我們在看看同時期的分封制,也隨著周王室的沒落和諸侯們的崛起名存實亡了,所以說這經濟和政治就像皮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雜說西周-分封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