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美好—在澳門

飛機盤桓在澳門機場上空時,耳機裡還在循環《送你一匹馬》,落地滑行,眼淚準時到來。

與兒子分別三個半月,期間在珠海短暫相聚,還不足以安撫日思夜想的掛念。到澳門,到照片裡那個熟悉又陌生的學校,成為想念時最有效的慰藉。原本沒有任何瓜葛的城市,因為一個人,變得親切又美好。

8月底,兒子獨自和姥姥姥爺到澳門科技大學報到,在拱北口岸送別,二十分鐘即可過關的通道,成為遙遠的阻隔。

11月中旬,用最快速度辦好通行證、機票、民宿等一應種種,因為不是節假日,訂到了最經濟實惠的航班,從瀋陽飛寧波,轉機到澳門,票價690元。

澳門機場很小,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安安靜靜就走到了出口,抬頭即見公交車站,所有巴士6元到底,可以辦澳門通刷卡。車廂前部有專門存放行李的空間,所以新生報到當天,即便是五大件行李也在巴士上找到了合理的位子。後來聽兒子說,學生們會選擇步行機場到學校,不過10多分鐘的路程。

12月份的東北已經天寒地凍,澳門才剛剛褪去盛夏的潮熱,空氣溼度和溫度正合適,但晴天並不多,幸好我是陰天樂。

見到學校並沒有太多的驚喜,也許它已在頭腦中溫習了太多次,老朋友一樣,宿舍也比預想的要規整,幾乎所有物品的擺放都爛熟於心,因為不能親自送孩子,臨行前只能深入研究學校宿舍的結構,將物品隔空對號入座,所以眼前的一切似曾相識。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晚飯兒子帶我去了著名的金玉滿堂,他很喜歡的一家港式茶餐廳,有一些葡菜。晚上9點多了,依舊門庭若市,在門口等位子的時候順便點了餐。井然有序地排隊,流水線作業,很快我們被領到了餐廳的地下一層,不會像夜市路邊攤一樣喧囂不止戾氣沖天吧?沒想到出乎意料地安靜,桌與桌之間窄到只能側身通過一個人,但並不影響交流,沒有觥籌交錯肆無忌憚,食客們心照不宣專注於食物,服務生穿梭忙碌而不亂,菜品很不錯,吃的飽飽,卻沒有油膩的困擾。

澳門的賓館很貴,略平頭正臉的都要1000葡幣左右,所以民宿是個不錯的選擇,既經濟實用又可以體會真正的澳門街市生活,但是要挑選交通方便的區域,還要多方瞭解房東,比如我訂的民宿,去機場、學校都方便,下樓就是公交車站,熟悉周邊環境後發現步行到學校也不遠,可以路過花城、官也街、新苗超市,還有最喜歡的大潭山。以至於後來到澳門的每一次,都會首選海灣花園海城閣的這家民宿,跟房東小兩口也漸漸熟絡起來,有了一些回家的感覺。

那些美好—在澳門

臨近聖誕,澳門的大學會安排十天左右的複習周,因為是第一年入學,很多孩子選擇了回內地,學校顯得格外清淨,兒子每天早晨去圖書館學習,我則饒有興致地開始了閒逛之旅。到澳門第二天竟然有了太陽,整潔的街道,適宜的溫度,綠樹如茵,葡式風情的建築,如沐春風的愜意。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沒有目的地,不想去大三巴十六浦這樣的景點,倒少了很多負擔,漫步在公交車站,看哪個站點名字有趣,就坐到哪下車也不錯。突然想起《風味人間》裡介紹的一家叫“老地方”的葡國菜館,老闆安娜,葡萄牙人,做得一手地道的葡菜。按導航找到那,可惜那天沒有營業,便順著街道不知不覺走進了關前正街,這裡有澳門最老的街道,好在人不太多,買了一碗腸粉,邊走邊吃。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被繁華景象環繞的古老更加顯得置身事外,店鋪裡放著鄧麗君的歌,一個老頭呆坐在門口,我站在他面前,竟然沒被發現。三三兩兩的老人們曬著太陽,打著牌,鬧市中的不疾不徐,靜好著歲月,溫柔了時光。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下午兜回到氹仔,在嘉樂庇總督馬路發現一條小路,很隱蔽,走下去先看到嘉模泳池,再往裡走,更加開闊,溼地邊上幾棟淡綠色小樓很別緻,近看,寫著: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有幾隊參觀的人流,跟著走進去聽講解,這裡原為澳門離島高級官員的官邸及一些土生葡萄牙人的家庭住宅,1992年,澳葡政府對建築群進行修復和改建,成為住宅式博物館,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現在已成為澳門重要的文物建築和文化遺產。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而離博物館幾百米的地方,似乎更熱鬧,是一座基督教堂,幾對剛剛完成結婚註冊的新人在慶祝,歌聲暖陽,笑顏如花,春天的氣息令人陶醉。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無心插柳,卻總能與那些美好的事物不期而遇,這是人在旅途獨有的收穫。氹仔的公共設施完備美觀,一個簡單的過街天橋,可以自成一處讓人捨不得離開的景緻,方便的滾梯,供行李上下的直梯,潔淨整齊的地板,遠遠望去已經賞心悅目。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每天都要在嘉樂庇總督馬路上來回兩次,好奇於一個兩層直上直下的斜行式電梯,不知它通到哪,乘梯的人並不多。那天遊逛回來,看時間還早,就上了電梯,中間換乘一次到達終點,一片開闊景象,綠樹成蔭,供遊客休息的長椅,涼亭,洗手間一應俱全。一問才知,這裡是大潭山郊野公園,依山而建的那片高檔住宅正對著澳門科技大學,便是著名的大潭山一號,氹仔最貴小區。

沿著環山步道上行,空氣清新,鳥語花香,一路風景極好,海拔不高,可俯瞰澳門機場、威尼斯人、澳科大全景,山上有兒童遊樂場和專供燒烤的場地。走走停停兩個多鐘頭,偶爾碰到幾個鍛鍊的人,禮貌地點頭。下山時已有星星點燈,夜幕下來這裡俯瞰這座城市,應該繁華盡收眼底吧。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官也街離學校也不遠,鬧中取靜,靜中有鬧,融合了傳統和現代,除了幽靜的街道,大大小小商鋪,小吃,還有很多名字有趣的路牌和消防設施,每隔幾米就有一處,猜想歷史上的這裡曾經是什麼?

找衛生間時發現一棟樓,看著像個政府部門,前面有個小廣場,寫著“XXX(具體名字已忘)消防局前地”。什麼叫前地我至今也沒搞清楚,但從遺留的公共設施看,這個地方原來應該有個消防局,歲月的變遷或多或少會遺失一些痕跡,哪怕駐足觀望一會兒,也是穿越時空的相遇。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品味老澳門,還差一出粵劇的距離。另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慕名找到十月初五日街的大龍鳳茶樓。剛進去的時候只有我一個客人,陸續來了幾個據說是附近的老人。入鄉隨俗點了兩道點心一壺茶,等待琴笛合鳴。下午三點演出準時開始,大概三四個人輪流上臺唱,四點後客人多起來,也有不聽戲,吃完下午茶就走的,天天來聽戲的就是上了年紀的老票友。唱的什麼聽不大懂,不過點心好吃,看老人們逍遙自在沉侵其中也覺得有滋有味,無論歲月怎麼更迭,總有懷念在血液裡流淌,那便是如一餐一飯的平實和自然。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晚飯後找公交車站,穿過媽閣廟附近小街的夜色,路上人少,月光如水,偶爾出現幾輛車和附近倒垃圾的居民。後來才知澳門最大的私人住宅鄭家大屋就臥在一側,1869年之前修建,佔地4000平方米。第二天便返回觀賞,最喜歡主屋的大落地窗,站在這眺望的人,昔日可覽內港之景。原來,城市深處的韻味,都是光陰的饋贈。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那些美好—在澳門

聖誕節的晚上下雨了,兒子拉上我去他參加志願服務的一個廣場吃東西,路很遠,跑得又累又幸福。陪伴在他身邊的每分每秒,在民宿溫柔的燈光裡望見學習的背影,穿梭在古老的街巷裡與時間交談,沐浴陽光雨露呼吸鳥語花香,都是恰到好處的可遇不可求。

那些美好,從來就是信手拈來的喜悅,無法復刻的福利。不是眼睛所見,而是有心洞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