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走在焦虑的边缘,反败为胜,需要你坚定不移

我曾走在焦虑的边缘,反败为胜,需要你坚定不移

最近,"付费自习室最低收费28元一天"的话题登上热搜。

北京、西安、大连等城市冒出了很多新的付费自习室,付费群体大多为白领。

付费自习室的模式瞅准了年轻人的焦虑,他们经常阶段性陷入自我怀疑中这时往往需要一个地方提升自己,或读书,或考证。

让他们觉得自己有所进步,从而缓解焦虑。

我曾走在焦虑的边缘,反败为胜,需要你坚定不移

1.

我们实在太容易焦虑了。

小的时候,我们只会对真正可怕的元素产生焦虑;可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焦虑,出现在社会生活中。

我们习得焦虑的方式各种各样,但是多半源自能力不足和太受周围人的影响。

我们看到别人的窘迫,会不由自主的提醒自己,避免类似场景。

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亲友、同事又升职了,谁谁谁又加薪了.

甚至那些只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陌生人的经历,甚至不需要和我们多相似的人生,都有可能让我们惶惶不可终日。

我曾走在焦虑的边缘,反败为胜,需要你坚定不移

2.

在这个越来越便捷的时代,焦虑的获得也越来越便捷。

如果没有清楚的奋斗目标,没有清晰的人生规划,一个人很容易被焦虑左右。

盲目的焦虑就像没有边际的黑洞,无形中吞掉了人生宝贵的时间。

急着成功,急着比同龄人优秀,却从没有静下心想想,要通过哪些努力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纯粹为焦虑而努力。

我曾走在焦虑的边缘,反败为胜,需要你坚定不移

一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我们约茶聊天,刚见面还没说几句话,她的焦虑已经让我不安。

嫌弃自己工资太低,升职遥遥无期,羡慕同学中的佼佼者,又对自己的现状极度不满。

她说,自己步入职场的这么多年,一直很努力,却不尽人意。

收入跟不上自己的消费,每天工作路上通勤3个小时,想抽空学习,可又没时间,甚至连父母都开始着急她进步的太慢……

我曾走在焦虑的边缘,反败为胜,需要你坚定不移

对她来说,周围的压力如影随形,每一次变化都让她绷紧了神经,她不知道自己还要继续这样的生活多久?

甚至怀疑这么多年给自己的投资是失败的,难道要换职业,重头再来吗?

当我问她,面对这么大的焦虑,最近的打算是什么?

半年内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什么?

目前需要怎么做?

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她支支吾吾的回答不出来。

我曾走在焦虑的边缘,反败为胜,需要你坚定不移

很明显,她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被盲目的焦虑和急于成功消耗掉了。

反而,很少花时间聚焦当下能做的事情。

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没有拆解实现目标的步骤。

长此以往,她只能陷入一个死循回,最终难以改变现状。

我曾走在焦虑的边缘,反败为胜,需要你坚定不移

3.

杨澜说,焦虑来自于选择的迷茫和内外在的各种压力,有些焦虑是我们无能为力的,比如说大的环境,有一些焦虑是自己可以化解的,比如说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

我们需要聚焦的是自己能做的事情,或许这才是避免盲目焦虑的出口。

先给自己树立个小目标,比如一年赚一亿。

相比于王健林的目标,俞敏洪给年轻人的建议更具有指导性。

我曾走在焦虑的边缘,反败为胜,需要你坚定不移

出生于农村家庭的俞敏洪,在中学时代就有清晰的目标——坚决走出农村,而他清楚的知道,实现这个目标唯一的捷径就是高考。

为此,他参加了三次高考,终于被北大录取。

当年和俞敏洪一起参加高考的同学,脱离农村的决心,远远没有他强烈,在高考失败后,就选择不再尝试了,如今依然留在农村。

我曾走在焦虑的边缘,反败为胜,需要你坚定不移

4.

人生没有目标,就像船只失去了方向。

俞敏洪说,人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从哪里开始掌控呢,每一天,每个月的时间是掌控在自己手里的,每天时间怎么安排是掌控在自己手里。

一年要读多少本书,泛读多少本,精读多少本......

写多少字,去多少地方旅游,这种小目标和未来五年的大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

我曾走在焦虑的边缘,反败为胜,需要你坚定不移


5.

反败为胜,需要你坚定不移。

我这辈子怎么成功,怎么活到更有意义?

先从做好手头的工作开始,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每年变得更加值钱.

不要过分关注周围人的发展。

除非撞了南墙,否则不要回头。

不管有多少委屈、艰苦,一定坚持走下去,最终把自己的人生打造的更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