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比呀!他是中國看奧運第一人,也是武漢近代體育之父

1932年,阮蔚村先生在其《中國田徑賽小史》一書中指出,顧拜旦曾於1895年致函李鴻章,邀請中國參加1896年首屆世界運動會(奧運會)。不過後來經過多方考證,這種說法存疑,很難站住腳跟。

我能比呀!他是中國看奧運第一人,也是武漢近代體育之父

宋如海

中國運動員最早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要追溯到1924年巴黎奧運會。當時,中國3名網球選手在澳大利亞參加了“戴維斯盃”網球賽後,在沒有經過政府批准的情況下,又自發前往巴黎參加了這屆奧運會網球比賽,只不過當時他們的競技水平有限,在預賽中即被淘汰。

1928年,第9屆奧運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時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會長王正廷向這屆奧運會組委會致電祝賀。由於外交事務繁忙不能親自前往,王正廷致電中國駐丹麥公使羅忠詒作為我國的正式代表出席本屆奧運會開幕式,並派遣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名譽幹事、當時在美國春田學院就讀的宋如海以中國體育代表團副代表的名義出席。宋如海就此成為我國第一位參加(觀察)奧運會的正式代表,被世人稱之為中國“看”奧運第一人。

1928年7月28日,阿姆斯特丹奧運會正式開幕。在體育場貴賓席就坐的宋如海見證了開幕式現場的熱烈氣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偉大魅力。宋如海一邊看著開幕式的細節,一邊感慨道“Olympiad,Olympiad,我能比呀!”在阿姆斯特丹的日子裡,宋如海觀看了奧運會全程,並將他的所見所聞撰寫成14篇特約通訊稿發回國內,發表在上海《申報》體育版塊內。1930年,宋如海的通訊稿被整理成《我能比呀·世界運動會叢錄》一書,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我能比呀”即是宋如海對法語“Olympiad”的翻譯,也表達了他對我國體育競技水平與西方差距之大的感嘆,更有鼓勵國人奮起直追、努力拼搏之意。正如書中所言“‘我能比呀’雖系譯音,亦含有重大意義。蓋所以示吾人均能參與此項之比賽。但凡各事皆需要決心、毅勇,便能與人競爭。”

我能比呀!他是中國看奧運第一人,也是武漢近代體育之父

1928年阿姆斯特丹體育場

《我能比呀·世界運動會叢錄》圖文並茂,約有6萬餘字,共有插圖和相片70餘幅。值得一提的是,該書中還有1928年瑞士聖莫里茨冬奧會的5幅插圖,由此成為我國第一部介紹冬奧會的書籍,證明了在冬奧會舉辦初期,我國就對這項賽事有了一定的瞭解。在該書最後一章結論中,宋如海發表了自己對體育作用的看法:“運動遊戲,不僅有益於身心,且可提高道德,維持社會治安,尤能促進國民之精神,發皇國徽,光耀於世界運動會場。”

同民國時期我國許多體育家一樣,宋如海早年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1916年他從南京金陵大學畢業後,到湖北出任武昌基督教青年會體育幹事。1923年,華中體育聯合會在武昌成立,宋如海負責主持聯合會日常事務,他以聯合會的名義出面與湖北督軍肖耀南交涉,將武昌前陸軍小學舊址修建為湖北省立公共體育場。同年5月,第一屆華中運動會在此舉行。一年後,這裡又舉行了民國時期第三屆全國運動會。1924年到1937年間,宋如海還主持了第1屆至第8屆湖北省運動會。

我能比呀!他是中國看奧運第一人,也是武漢近代體育之父

宋如海(右)為橫渡長江的殘疾人運動員頒發獎章

1936年,在柏林奧運會舉辦期間,宋如海又以中華赴歐體育考察團幹事的身份,隨團考察了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十幾個國家的體育發展情況。抗日戰爭時期,宋如海創辦了中國第一所滑翔學校——重慶滑翔學校。此外,他還陪同國際學生聯合代表團赴延安考察,受到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的接見,並被授予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榮譽戰士”的稱號。新中國成立後,宋如海歷任漢口青年會基督教總幹事、湖北省體育分會常委、武漢市水上運動協會主席等職,參與組織了武漢市第一屆橫渡長江的比賽。1958年,宋如海去世,享年69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