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對孩進行挫折教育,面對困難,孩子會更加從容

前兩天去送孩子上學的路上,看到同路的一個小學生和家長站在路邊,小學生低著頭嘟著嘴很生氣的樣子,奶奶給別人說孩子因為昨天考試沒得100分,就不吃飯,自己懲罰自己,直到今天還在生氣,奶奶一邊說還一邊挺自豪的,好象覺得自己的孫子特有骨氣。

這一下子讓我想到了孩子這麼小,就因為考試沒有考好而如此生氣,要是長大了遇到更大的挫折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呢?最主要的是家長還不以為然,在暗中鼓勵孩子。這讓我想到:當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家長應該怎麼去對待。

一、什麼是挫折和挫折教育

挫折,是人們在有目的活動中,遇到阻礙使得目標達不到,或者是在正常的的生活和學習中有意外的損失。

挫折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並不相同。對於嬰兒來說,如果飢餓了,吃不到奶就是遇到挫折了;對於幼兒來說,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是遇到挫折了;對於小學生來說,如果努力了還沒有考好就是遇到挫折了;對於青少年來說,如果他們的意見,父母沒用採納或是反對,就是遇到挫折了。

這樣對孩進行挫折教育,面對困難,孩子會更加從容

挫折教育,就是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不要害怕,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冷靜對待,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一種教育方式。

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1、挫折教育的必要

據統計,中國每年有約有10萬的青少年死於自殺。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到兩個孩子。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成了家裡的寶,好多家長都寵著孩子,使得好多孩子成了溫室裡的花朵,一遇到點挫折就受不了,導至極端事件接連發生。

歐美等發達國家也非常重視孩子的挫折教育。

美國南部一些州的學校,在孩子畢業前,會讓孩子們在一個星期的時間裡,身上一分錢都沒有,生存一個星期。只有做到同學才可以畢業,家長們對此做法都非常的支持。

這樣對孩進行挫折教育,面對困難,孩子會更加從容

德國的家庭,從小就培養孩子自立的,而且法律規定,孩子到了14歲就必須要為家裡承擔一些家務,不僅是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更主要的是要培養孩子在勞動中遇到挫折不要害怕,在實踐中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2、正確對待挫折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一個人要想成功,除了要有高智高、高情高,更重要的是要有高逆高,逆商就是對待挫折的態度。

1987年,任正非在43歲時,因為在工作中被騙了200萬,因此被單位除名,想留任遭到拒絕,他身負200萬的債務又沒有了工作,妻子又和他離了婚,此時的他還得撫養一兒一女及贍養父母親,200萬的債務在當時來說可是個不小的數目。此時的任正非可以說是到了人生的最低谷,此時的他非但沒有倒下,迫於生計籌措了2萬元創立了華為公司。

誰能想到一箇中年人身負鉅債迫於生計情況下成立的小公司,在三十年後竟然能夠成為世界500強,成為當今改寫中國甚至世界通訊界的商業鉅子。

這樣對孩進行挫折教育,面對困難,孩子會更加從容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讓孩子正確對待成長中遇到的各種挫折。遇到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一蹶不振。

三、如何進行挫折教育

1、孩子的抗挫能力要從小進行培養

就象李玫瑾教授說的那樣,對孩子的挫折教育,一定要從小開始。如果一個4歲的孩子在家長不給他買想要的玩具時,他最多也就是在地上打滾撒潑。如果孩子到了14歲,他想要上網不讓他上,他可能就會離家出走。

幼兒時期,如果孩子想要得到某個玩具,沒能滿足要求,遇到他們的挫折了,有的幼兒會哭鬧,有的幼兒會喊叫,這個時候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在他的能力範圍內盡力去拿,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玩具拿到了,不光孩子自己有成就感,最主要的是把問題解決了。

等孩子長到了兒童時期,孩子上小學了,參與的社會活動越來越多,難免會遇到自認為是挫折的問題,就向文章開始提到的那個小學生,因為考試沒考好,就覺得遇到了很大的挫折一樣,很生氣,久久不能釋懷。其實他應該做的不是生氣,而是應該看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學習,爭取下次取得理想的成績,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最讓人擔心的是家長這時不但沒有為孩子打氣,卻以孩子生氣而自豪,這樣不但不能往正確的方向上引導孩子,還會助長孩子這種偏激性格的發展。

家長要告訴孩子,在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所謂的“挫折”,我們每天的學習就是在學習化解“挫折”的方法。知識面越廣越深,心胸越開闊,化解的能力就越強,對於好多的“挫折”不要鑽牛角尖,而是要想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常言道“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說當我們遇到挫折了,不要害怕,總會有的解決的辦法。

2、家長要接納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首先要在情緒上接納孩子,讓孩子從心裡上不要害怕挫折。然後再給孩子一些鼓勵,讓孩子自己嘗試著去解決遇到的挫折。

比如孩子在外邊玩時,心愛的玩具被小朋友弄壞了,孩子就會非常的生氣,有的甚至會大哭,這時做家長的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納孩子的情緒。比如說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拍拍孩子的後背等。

等孩子的心情平復下來之後,和孩子耐心的溝通,讓孩子知道生氣和大哭是沒有用的,只有想辦法才能解決問題。孩子有可能會看看玩具還能不能修復,如果不能修復有可能會讓對方賠償,不論是什麼樣的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儘可能得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因為這是孩子自己在冷靜的狀態下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樣對孩進行挫折教育,面對困難,孩子會更加從容

每個人的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挫折,通過讓孩子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問題,才能讓孩子不斷成長變得更加強大。一個人只有心裡強大了,才不會懼怕挫折,才能更冷靜得積極想辦法解決挫折問題。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伴隨著孩子成長共同培養的,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堅持。等孩子形成了遇事不怕,自己能冷靜處理時,家長就可以放手了。

3、如何培養孩子的堅強的意志力

當孩子遇到挫折了,就是考驗孩子意志力的時候,孩子的意志力強,情緒穩定,保持清醒的頭腦,能冷靜對待,並積極想辦法解決,就說明孩子的抗挫能力強。

(1)反覆做同樣的動作

心理學家博伊德•巴雷特早在1915年就提出:讓人從椅子上站起來再坐下,反覆30次,或者是把一盒火柴倒出來,在一根一根的裝進火柴盒裡,可以鍛鍊人的意志力。

我們的身邊有好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只要堅持並盡力把它做好,同樣能培養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

李玫瑾教授說:培養孩子的意志力,最好是從體力上來鍛鍊,要讓孩子能夠吃體力上的苦。堅持帶孩子游泳和跑步,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力。

在家裡,當孩子玩完玩具之後,家長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類收好。平時的話,家長可以讓孩把自己的文具和書籍按類別進行分類並收好。如果沒有意志力的小孩可能就會把所有玩具或文具和書籍都放到一起,沒有耐心去分類。

這樣對孩進行挫折教育,面對困難,孩子會更加從容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下第二天的計劃(保證孩子能完成的),到第二天按計劃執行,計劃內的任務沒有完成不能出去玩或去幹其他事情。堅持一段時間就會有效果。

(2)告訴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難

一個人飢餓就想吃飯,渴了就想喝水,累了就想休息,這是一個人本能的身體條件反射。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載著幾個人的小船在海上迷失了方向,船上的食物也吃光了,只有船長手裡有一瓶水,有個船員口渴了,就想喝船長水瓶裡的水,被船長拒絕了。其他的船員紛紛指責船長,有的人甚至去搶船長手裡的水瓶,也沒能搶到,於是大家看著同伴被活活渴死,大家都恨透了船長。

小船繼續在海上航行,過了兩天他們終於找到了方向上了岸,在岸上船長給他們打開了水瓶,水瓶裡沒有一滴水。這時大家才明白了船長的用意,如果他們當時就知道瓶裡沒有水,可能他們也會死去,就是報著瓶裡還有水的想法,才讓大家能夠看到生的希望。

當我們帶著孩子在路邊走的時候,有時會有飯店或小攤飄出香味來,孩子聞到了就會想要吃,這時有的家長就會給孩子買,我們也可以告訴孩子:這美味不是我們家的,要吃需要購買,我身上沒有帶錢,今天吃不了。可以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上來鍛鍊孩子的意志力。

這樣對孩進行挫折教育,面對困難,孩子會更加從容

4、培養孩子抗挫折力時應注意的問題

做任何事情都有個度,挫折教育也一樣,家長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抗挫的能力是不一樣的,要因人因孩子的實際情況而異。如果孩子遭遇的挫折超過了他的能力範圍,自己解決不了,家長又不幫助,次數多了,就會讓孩子產生“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就是當人們遇到困難時,經過一次次的嘗試怎麼也解決不了,會讓人感到無助,使得自信心受到強烈的打擊,下次再碰到同樣的困難,即使他能解決,也不敢再次去嘗試想辦法解決了。

所以當孩子遇到了他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家長一定要出手相助,讓孩子能感覺到:只要是合理合法的,父母永遠是他背後的支撐。

因為挫折是伴隨著孩子的成長過程,會時不時的遇到的,為防止孩子在挫折出現時,情緒過激,發生極端的事情,家長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在人的一生當中,有些事情能夠預見,有些事情不可預見,當不可預見的挫折出現時,只有抗挫能力強的人,才能夠最終平穩渡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