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陣地精神永存——小說《長津湖》書評

1081陣地精神永存

——小說《長津湖》書評

抗美援朝戰爭從1953年停戰到現在已經66年了,硝煙戰火已經隨著時光漸漸遠去,戰爭中發生的所有一切都已成為歷史,但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所表現出來的氣壯山河的戰鬥精神,壓倒一切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仍然透過薄薄的紙頁穿越時空撲面而來。

由原濟南軍區創作室專業創作員王筠同志所著的長篇小說《長津湖》是我讀過的一本印象極為深刻的軍事小說。小說通過對朝鮮戰場形勢的描寫,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志願軍人物形象,寫出了志願軍戰士如何在艱苦卓絕的戰場環境下進行戰鬥的細節,讀後讓人唏噓感慨。書中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在黃草嶺1081陣地上,寧被活活凍死也不暴露目標的志願軍戰士。

讓我們重溫這段於無聲處震撼人心的段落,“美國人終於小心翼翼爬上了山頭,他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積雪覆蓋的塹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國軍人僵硬的身體,他們一個挨著一個趴在自己的戰鬥位置上,有百十號人,都據槍而待,槍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陸戰隊將要經過的地方。這些中國人的衣著都非常單薄,沒有大衣,多數人還戴著單帽、穿著單鞋。冰雪在他們的臉上凝結成了寒霜,每個人的眉毛鬍子上都掛著密集的細小的冰凌,微風拂過,錚錚有聲。”相信,每個讀過小說的人都會被這平常不能再平常的描寫而震動,而且,這不是小說的虛構,而是朝鮮戰場上真實發生的故事,這個寧願被凍死也不暴露目標的連就是志願軍20軍60師180團2連的戰士們。這在朝鮮戰場上不是孤例。烈火中的邱少雲、胸口堵槍眼的黃繼光……他們和2連的戰士們一樣,都是志願軍的傑出英雄,像這樣的英雄,在朝鮮戰場上何止千萬!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那麼,這又是一種什麼精神呢?我們知道,在解放戰爭中,和解放軍部隊對壘的國民黨部隊,每每衝鋒前,就有一個督戰隊在士兵後面,對後退者一律“殺無赦”,但就是這樣,依然阻止不了如潮般後退的敗兵,依然阻止不了失敗的命運;而反觀解放軍部隊,每次戰鬥不但沒有督戰隊,就是面對比自己強大百倍的敵人,許多部隊依然堅持戰鬥至最後一人,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這支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絕不被敵人所屈服。”

這是嚴守紀律的精神。一支沒有紀律的軍隊是不能稱其為軍隊的,我軍從建軍初期,就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上至指揮員,下至戰鬥員,無不視紀律為生命,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到送還日軍戰地孤兒,紀律讓我軍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從這方面說,2連不愧是嚴守紀律的典範。

這是視死如歸的精神。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我們中華民族有與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縱觀中華民族的歷史,從來都不缺捨身取義的人,為了正義,自己的生命都可以舍之不顧。志願軍2連正是為了打敗敵人,為了朝鮮人民的獨立而戰,這是他們心中的正義,志願軍是正義之師,他們的犧牲,正是為了正義的勝利,正是為了正義的勝利而視死如歸。

這是為民族爭獨立的精神。近代中國,所受到的欺辱與磨難世界罕見,尤其中國人民,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過著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東亞病夫”曾是中國人民的代名詞,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帶來了希望和光明,把“東亞病夫”的稱呼丟進了爪哇國,自此,中華民族可以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小心翼翼爬上陣地的美國人也許不理解2連為何凍死也不挪動一下,他們不理解的還有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在歷經了重重磨難後為爭取民族獨立所爆發出的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1081陣地精神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