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繳納社保費的情況下,繳費越高,退休時的養老金會越高嗎?

自己繳納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的人員,一直選擇較高的基數繳費,退休時養老金會更高嗎?這確實是很多靈活就業人員關注的問題。畢竟靈活就業人員屬於自己為自己打工,工資收入得來不易,當然想知道結果劃不划算?

個人繳納社保費的情況下,繳費越高,退休時的養老金會越高嗎?

養老金計算是有具體公式的

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叫做基本養老金。靈活就業人員繳費產生的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這兩部分的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不過具體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還是比較複雜,有五六種。

(一)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這個公式看起來很複雜,如果看不懂,換個表述大家可能就明白了。如果按照10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有人會表示,很多人是按60%基數繳費,這能領多少呢?由於60%基數的繳費指數是0.6,基礎養老金計算使用的是一和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的平均數,所以基礎養老金待遇在60%,繳費是並不是領取60%的水平工資,結果是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可以說基礎養老金縮小了養老保險繳費單的待遇差,但是仍然保持了養老金的高低性質。

個人繳納社保費的情況下,繳費越高,退休時的養老金會越高嗎?

不過,雖然說每繳費一年有0.2%社平工資的差距,但是社平工資是不一樣的。

社平工資年年增長,近年來每年維持的增長速度在8%~10%以上,這是相當驚人的速度了。而且各地的社平工資差異很大,北京市的社平工資至少是普通地區的1.5倍以上。

按照現在社平工資6000元計算,0.2%的社平工資差距是12元,而未來社平工資達到兩萬呢?差距就成了40元。現在的高投入就顯得划算了。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形成較為複雜。在2005年以前一般是按照繳費基數的11%計入的,現在是按照8%計入。

這種情況下,100%基數和60%基數記入個人賬戶的錢數確實比例是10:6,這是很正常的比例關係了。

記入個人賬戶的錢數,每年會根據國家統一公佈的記賬利率計算個人賬戶計發利息。不過由於全國統一利率,所以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比例也是會維持10:6不變的。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60歲是139個月。這個每一個人都是相同的,就無法改變了。

所以,可以說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差異是嚴格按照繳費基數比例來確定的。

實際上,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如果合併計算的話,按照60%基數繳費能夠領取的養老金之和,大約是72%左右的100%基數繳費產生的養老金數額,養老金差距不大的。

不管怎樣,實際上養老金繳費基數高退休待遇會高,這一退休待遇能夠伴隨我們一輩子,肯定是划算的。尤其是每年的養老金增漲,都有專門的按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養老金差距也會不斷增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