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保險九個騙,買保險是不是一種騙局?真實案例解析

談及保險,我想很多人對這兩個字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大眾對於保險的認知普遍停留在不擇手段、捆綁銷售、拒賠、坑錢……到後來就發展成了“十個保險九個騙”,賣保險在民間被大眾認作是一種騙局。保險行業發展成如今模樣,自己肯定是有責任的,下面我們講兩個真實故事,大家就知道為什麼保險會被大家牴觸。

1、聽鄰居一個大伯講的,在他30幾歲的時候生過一場大病,做了手術基本上痊癒了,但代價是用了夫妻前半生的積蓄。從那以後他遍開始擔心未來會有不測,在保險業務員再三推薦下,買了5000元的保險,在十幾年前,五千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果不其然,人上了年紀疾病會自己找上門,之前落下的病根再次復發,還好這次買了保險,一家人準備材料提交給保險公司準備等待賠償金,但保險公司給拒賠了。原來之前那個業務員為了能成單,隱瞞了大伯的病史,當時的那個業務員也沒辦法聯繫上,找誰賠理都沒用了。那時候哪知道可以去保監會投訴,鬧到法院也只能按照合同條款走,最好的結果就是退了5000保費,認栽了。

十個保險九個騙,買保險是不是一種騙局?真實案例解析

2、我們接到一個網友的訴苦,說給丈夫買了重疾險一共交了11萬多的保費,就在今年丈夫檢查出肝癌,於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保險公司也非常配合,立馬賠了10萬元。但治療丈夫的花費不算誤工、食宿、交通等都要花費30多萬,這保險買得非常不值。他們整個家庭為了醫療費東拼西借,網絡籌款,就差賣房子了。後來他們如何,我們也不清楚了。

十個保險九個騙,買保險是不是一種騙局?真實案例解析

看完上面兩個案例,你認為保險是騙局嗎?我們把這兩個案例分開進行分析:

案例1:大伯的既往病史被業務員隱瞞,導致大伯投保成功但理賠失敗,其實保險公司做的沒有錯,錯在業務員,說白了就是大伯被業務員給“坑”了。保險的條例裡面如果有明確規定患有某項疾病的人不可投保,那麼千萬不要買,購買保險一定要認真對待健康告知(保險公司對被保人健康狀況的核實),如果不如實告知,受害的就是投保人。購買保險時,如果我們仔細閱讀條款,跟自身情況做對比,核實無誤後再投保,保險公司肯定是會按照條款來賠錢的。這個案例並不是保險公司騙人。

十個保險九個騙,買保險是不是一種騙局?真實案例解析

案例2:該網友給丈夫買保險的時候丈夫年紀已經偏大,患病風險極高,所以保險公司做出的投保方案也是保費高保額低,對客戶來說非常不划算。重疾險就應該年輕的時候就買,特別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一定要買,本來日常工作量就非常大,長年累月積攢下的病根指不定哪一天就爆發,那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保險公司在這個案例裡,也不存在欺騙,現在的理賠效率比之前高很多,只要條件符合,賠償金很快就會下來。其實,上了年紀後就不建議買重疾險了,一般我們會推薦防癌險+醫療險+意外險。

“十個保險九個騙”這個言論,在我看來並不成立,這只是大眾對保險的第一認知,如果我們在購買保險時能留點心,仔細核對條款上的細節,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那麼買保險這件事情,受益的就是我們自己了。我們維尼保小課堂專注普及保險知識,為大家清掃保險盲區,如果大家有關於保險的問題歡迎找我們進行諮詢,在“維尼保小課堂”的公眾號裡,我們會定期分享保險知識,讓更多人不再被“坑”。

你覺得保險是騙局嗎?如果你有相同的經歷或困惑,可以找我們聊聊,或在評論區留言,讓廣大網友們出謀劃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