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意大利,到底誰先發明瞭麵條?

小時候第一次吃意大利麵,覺得很神奇,哦?原來老外也有和我們一樣的食物啊!

長大後認知的廣度和深度都強了,漸漸明白這個世界有所不同,也有所同,每一樣食物的誕生和發展,背後都有原因。

拿麵條來說,根據考古,中國青海省喇家文化遺址已經發現了4000年前的麵條,而意大利發現最早麵條的證據是公元前一世紀,也就是2000多年前,那是一種羅馬帝國流行的Iagana(一種片狀麵食),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意大利麵的發明時間明顯晚於中國。

可是在此後的考古發現裡,中國就再也沒有出土過類似的麵食製品——直到1800年前的東漢,才出現了麵食“湯餅”的記載。那會兒漢朝宮廷裡有“湯官”,這湯官主要就是專門負責做麵食的廚師。

三國時期還發生過“何晏吃麵”的故事,皇帝賜手下吃湯餅,看看會不會把粉底吃化了——“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這是正兒八經的歷史書上的記載。

可見,中國的麵條發展到這裡發生了斷層,麵條成了湯餅,那不是條狀物,而是一種水煮的麵餅。

中國和意大利,到底誰先發明瞭麵條?

相反,在幾千公里外的意大利,做麵條的傳統一直保存下來,公元二世紀的古羅馬,已經出現關於意麵的食譜;到了公元五世紀,已經出現了今天的千層麵lasagna,千層麵至今都是意大利人的日常飲食;

同樣是公元二世紀,在中國正是東漢時期,中國又出現了水溲麵、煮餅、湯餅、水引餅、不託、餺飥等水煮麵粉製品的記錄,但這些麵食是否是今天的麵條,仍有爭議,直到宋朝,才出現了正式的“麵條”稱呼。

中國和意大利,到底誰先發明瞭麵條?

到了公元8-10世紀,隨著貿易的發展和人口的流動,阿拉伯人已經從意大利人那兒學來了意大利麵的做法,並通過貿易傳播到更多地方。在今天的西方甚至有學者認為,中國宋代以後的條狀麵食也是由阿拉伯人帶入並傳播的。

總之,從現有資料看來,麵條,最早應該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但中國人未將它發揚光大,而是讓麵條在漫漫美食長河中遺失了一陣;而與我們一樣熱愛美食的意大利人,雖然發明麵條的時間晚於我們,卻堅持了下來,也為麵條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做了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