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之約,書向鴻箋——一紙鸞書,許我一世姻緣

鸞書是古時男女定親的婚帖,等於古代的結婚證。

我國自周朝起開始出現婚書,傳統婚書與“六禮”相對應,也被稱為禮書。“六禮”是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到了宋代,朱熹在《朱子家禮》中將其精簡為納采、納徵和親迎三禮,而鸞書則貫穿整個過程。

白頭之約,書向鴻箋——一紙鸞書,許我一世姻緣

圖片是家中老屋中發現祖輩珍藏的婚書,珍而重之的夾在一本手抄佛經中,可惜年代久遠,無法避免的被蟲蛀了

"婚賴鸞書,姻盟帝府,光彩喜增門戶。"——明 無心子 《金雀記·成親》

古時男女成婚,首要合八字。

合八字,中國舊時婚俗。媒人提親獲女方家同意後,雙方互換庚帖,根據雙方出生年月日時和屬相推算,查其是否相生相剋。

白頭之約,書向鴻箋——一紙鸞書,許我一世姻緣

男方的生辰八字


白頭之約,書向鴻箋——一紙鸞書,許我一世姻緣

女方的生辰八字

天為乾,地為坤,男方為乾女方為坤。

願天長地久,結並蒂連理,許海誓山盟,與你攜手白頭。先人的浪漫之於才情,我等後輩只有敬仰的份了


白頭之約,書向鴻箋——一紙鸞書,許我一世姻緣

這是一份完整的庚帖

男方和女方的生辰八字都寫好後,媒人會拿給先生,傳說若非是那種相剋到見面即分生死的,先生一般是不會直接說成與不成的。

媒人挑好日子,將合封的庚帖送到先生門上,先生也不是當時就給判,而是把庚帖留下,媒人會過幾日,挑一個良辰吉日,帶上禮品和錢,一般肯定是吉利數字,到先生門上求貼。根據先輩的說法,媒人登門之後,禮品放在門後,是為謝禮,大多數先生都是鄉里德高望重之輩,尊禮而不貪財,所以錢一般先生都是不收的,兩家親成後,新人自然還會再次來謝媒謝先生。

若兩人八字相合,婚事可期,先生會根據主家家庭情況象徵性的收下禮,但多少都會退回一部分,是為禮尚往來,若不合,先生也不會在明面上說什麼,而是把禮無論多少全部退回,這樣,媒人就全明白了。

媒人拿回兩位新人的庚帖及先生的批文後,先到女方家,說“有鵲鳴於簷下”,女方家人就知道這是八字合了,自然是要留媒人在家,一番答謝。庚帖及批文就留在女方家,成親的時候,由女方放在妝奩中,帶到男方家裡。

之後媒人再挑吉日到男方家,進門即說是來討口水喝。一般媒人是男方相請,若婚事不成,媒人沒有辦成事,自然是不好意思主動登門的,而現在媒人主動登門討水,有討功之意,那肯定是好事能成,主家自然千恩萬謝。


白頭之約,書向鴻箋——一紙鸞書,許我一世姻緣

八字即合,之後便是納徵,商議彩禮和嫁妝之事,最後定下吉日親了迎,世間便又成了一樁美滿婚姻。

(本篇之中插圖是先祖之物,名為鸞書,本還有婚書一張,鸞書合八字,婚書履鄉約,是夫婦二人成婚的書面證明,先祖伉儷情深,婚書陪先祖長眠於地下,永伴身側,唯餘鸞書傳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