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刀良品“雁翎”

腰刀良品“雁翎”

雁翎刀

冷兵器,刀的一種。因形似雁翎而得名,也是腰刀的典型代表。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作為北方少數民族騎兵的武器。一般刀長三尺三寸,大概比日本軍刀短一寸、相比較平直,刀尖背開刃,利於砍刺。後唐宋明清步兵的鬼頭刀、柳葉刀從其發展而來,同樣為單手兵器。

腰刀良品“雁翎”

腰刀的稱謂最早見於《魏書·傅堅眼傳》中的一段記載:“蕭斌遣乾愛誘呼之,以腰刀為信。”但是這裡所敘及的“腰刀”與明清時期流行的“腰刀”還不一樣,指的是整個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所流行的一種被稱為“環首刀”的佩刀。這種佩刀通常長90~128cm,刀體寬3~4cm,最厚處約1cm,刀身狹長挺直,無血槽,無刀鐔,刀莖末端裝飾有圓形、扁圓形或橢圓形的鐵環,佩帶時以刀鞘上的“彘”或雙吊耳懸掛在腰間。環首刀流行及使用的時間幾乎貫穿了從西漢中期至隋末唐初將近800年的歷史,可謂中華短柄戰刀的鼻祖。

腰刀良品“雁翎”

▲清太宗皇太極的御用寶刀

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點為,刀身較為平直,刀尖為略上翹的圓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cm處多開刃,一般稱為反刃(部分明早期的雁翎腰刀無反刃,形式上更近於金戰刀的樣式,有反刃的雁翎刀在明朝中後期定型,而清代的部分雁翎腰刀的反刃甚至縱貫整個刀背)。刀身寬為4~5cm,脊厚0.6~0.7cm(最厚處達1cm),刀身斷面為等腰三角形(這種刀身斷面被稱為“平造”),全長多在90cm左右,刃長70~80cm,刀柄長15~20cm,刀全重1~1.5kg。

腰刀良品“雁翎”

明代雁翎腰刀血槽多為一條,清代雁翎腰刀大部分有血槽數條,而且血槽的形狀多很複雜。傳世的腰刀中雁翎腰刀的數量很多,例如瀋陽故宮博物院現存有清太宗皇太極的御用寶刀,該刀全長94.5cm,刀身最寬4.5cm,脊厚0.7cm,反刃長約10cm,雙面共4條血槽,平直的木製纏繩刀柄,刀首為雙弧形,刀鐔為橢圓形,鍛造精細,刀刃至今仍很鋒利。

腰刀良品“雁翎”

現在有人經常把雁翎刀和柳葉刀混為一談,其實雁翎刀與柳葉刀同屬於腰刀的一種,但是仔細分別區別還是很大的刀身根部為直刃三分之二開始向上彎曲的是雁翎刀,刀身根部開始彎曲的是柳葉刀。雁翎刀身弧度小,刀尖窄且略上翹,柳葉弧度大,刀尖部寬。

腰刀良品“雁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