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但有境;苦海無邊,卻有界

本週預告

只有偉大的人,才配得上平凡;而平凡的人,就該去經歷磨難。上週的核心主題,是尋常之人如何經過對“視角、認知、行為、心境(人生核心動力)”的昇華,最終實現人生的四重偉大。而這一週,我們就從萬年開始,觀察人的認知究竟是如何變化的,主旋律有著什麼樣的趨勢,並預測一下我們整個人類的未來。

  • 週二:人類認知體系演化史
  • 週三:科學,人類的自我淘汰從未停歇
  • 週四:經典哲學之死
  • 週五:神學,就一定是有神論嗎
  • 週六:個人的一生與三學
  • 週日:未來,三學一體

學海無涯,但有境

莊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學海無涯,縱然你有苦做舟,有勤為徑,可若沒有方向,不得其法。所有努力,皆是一盤散沙,未必能有所成。每一代人,都會重新學習整個人類的認知。而這對人類來說,必然是有深意的。之所以不能像電腦芯片那樣,直接複製整個認知,就是因為我們可以修正前人在認知中所固化的一些謬誤,以重新形成認知體系。

學海無涯,但有境;苦海無邊,卻有界

整個人類都在生產知識,一個人去學,又怎麼可能學的過來呢?所以我們必須從根源上弄清楚,不同的人所生產的知識,為什麼會不同呢?世間認知,凡有所學,皆有所得,皆成性格。人的一生,並非盲目的去一直學習的。正所謂,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然而,對這三學,我們何嘗有過非常體系的認知呢?大都是以訛傳訛,躲在科學的海洋之中,迴避哲學的深刻,嘲弄神學的虛無。

事實上,三學之間各有用途:從科學中學習認知的能力,從哲學中學習梳理的能力,從神學中學習創造體系的能力,如此才是完整的。雖然學海無涯,然而跳出學海,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去看待這個知識海洋,將會有全新的認知。

苦海無邊,卻有界

萬物之大,莫過於宇宙。宇宙雖無邊,亦是有界之物。何況苦海呢?然而,苦海無邊,一旦回頭,就再也不可能知道彼岸到底是什麼。一切苦厄,皆由偏愛而來。所謂偏愛,必然是向深處前行的,雖然是未知之地,卻也是可以跳出此界的。

所謂學海無涯,苦海無邊,皆是由於身處混亂之中,找不到方向和內心動力所致。希望這一週的“三學一體”能為大家心中解開困惑。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