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只是單純的神話嗎?揭祕神話背後的祕密起源


后羿射日只是單純的神話嗎?揭秘神話背後的秘密起源

后羿射日的傳說

后羿射日是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

相傳古時候,那時候沒有計劃生育,而且帝俊和羲和感情好,不管不顧地生了十個孩子。這些孩子都是三足金烏,也就是太陽。而且這倆人生了孩子也不管教好,十個孩子天天跑到外面去玩,搞得大地皸裂,河流乾枯,民不聊生。這時候善於射箭的后羿挺身而出,把多餘的九個太陽射了下來,大地才恢復了生機,人們才有了活路。

這個故事任誰都能講。可是,故事絕不單純地就是故事嗎?。后羿"射日",並不是真的把太陽射下來了,而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歷來對於后羿射日背後的寓意故事,學者們有不同的研究,有從在民俗上、歷史上來尋找其根源的,但是筆者比較傾向於另一種觀點:后羿射日,反映的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制訂、修正曆法的智慧。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 ——《淮南子(本經訓)》

后羿"射"的"日",在神話裡引申為"太陽",實際上"日"也是指"天",過了多少日子,也就是過了多少天的意思。那麼"十日並出",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就要從我國先民使用的歷法開始說起了。


曆法:指導農事的"基本法"

何時播種?何時收穫?農忙農閒,四季皆有所指。這些都是靠曆法來實現的。對於農業民族來說,曆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最早的黃帝曆法開始到清朝末期公曆啟用這漫長的四五千年間段期間,我國一共產生過102部曆法,這些曆法深深地影響了我中國文化與文明的發展進程。早在黃帝時代,就有了黃帝歷,之後相繼出現了被我們稱之為"古六歷"的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和魯歷。

后羿射日只是單純的神話嗎?揭秘神話背後的秘密起源

顓頊 像

從古今中外曆法的發展經驗來看,雖然不同民族使用過的歷法種類複雜繁多,細節上各有不同,但是從基本原理來看,這些曆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類:陰曆陽曆陰陽曆


陰曆、陽曆和陰陽曆

陰曆又稱"太陰曆",是以月相變化為天文依據,採用"朔望月"為基本週期來紀年。因為月相的變化比四季的變化週期容易觀測,所以以月亮的朔望變化來計算時間,是人們較早使用的一種曆法。在中國,因為月亮又稱為"太陰",所以月亮曆法又叫做"太陰曆"。陰曆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個月大約有29.5天,一年大約為29.5×12=354天。

后羿射日只是單純的神話嗎?揭秘神話背後的秘密起源

月相變化

但是太陰曆無法反應四季的變化。先民們在使用太陰曆10多年以後,發現四季發生了錯亂。原本在最初開始使用太陰的那一年的夏天,出現了飛霜降雪;原本是那一年的冬天,居然出現了高溫中暑的現象。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知道,由於地球公轉和自轉不在一個平面,產生了黃赤交角,黃赤交角產生了太陽的迴歸運動,因為太陽的迴歸運動產生了四季變化。所以四季變幻的週期是一個迴歸年。如果根據太陽的迴歸運動週期來紀年,那麼就是"太陽曆",陽曆的一年有十二個月,365天。

后羿射日只是單純的神話嗎?揭秘神話背後的秘密起源

太陽的迴歸運動

說到這裡,大家也許發現了,12個朔望月的總天數與一回歸年相差約為10天。也就是說,太陰曆和太陽曆的一年相差了10天。太陰曆雖然在一開始可以較準確地反映春、夏、秋、冬四季的現象。但是如此計算,誤差以每年10天的數字在積累,到了10多年以後,就會出現6月降霜降雪、臘月出汗扇扇、冬夏倒置的現象。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先民們開始使用"陰陽曆"。陰陽曆,顧名思義,就是同時兼顧月亮及太陽的運動,採用朔望月和迴歸年同時制歷為基本週期的一種曆法。其歷月的平均長度與朔望月接近,歷年的平均長度與迴歸年接近,是"陰月陽年"曆法的一種。


陰陽合曆和"閏月補天"

陽曆因為與太陽有關,可以反映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但沒有月亮的圓缺作為補充就不直觀。陰曆雖然很直觀,但又反映不出季節。如何兼顧月相的變化和太陽的迴歸運動呢?在陰曆中增加10天不就好了嘛?這裡必須為先民的智慧吹一波,他們先是找出陰曆與陽曆一年天數的最小公倍數,這就是我國早在春秋時代就應用的顓頊歷提出的"十九周七閏"的辦法。隨著時間的積累和技術的發展,在陰曆中增添閏月,就成為解決這一問題有效辦法。

具體怎麼辦呢?古代曾採用每十九周置七閏的閏周,後來又轉變為在農曆每二至三年後增加一個閏月,防止曆法的年月與迴歸年及四季脫節。既然一年少十多天,那麼三年就少三十多天,五年就少六十多天,所以就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二個月。至於閏月放在什麼時間位置上,農曆自有一套方法,以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保證歲首處於冬末春初,這樣才有利於農事。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採用無節令月置閏。直到現在,陰曆在我國特別是農民的生成產生活中依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后羿射日只是單純的神話嗎?揭秘神話背後的秘密起源

春季的芒種是播種的最後一個節氣

我國現用的農曆就屬於一種典型的陰陽曆。它既能通過觀測月亮的圓缺比較直觀地把握時間,又能通過對季節變化的反映來指導農事,是在多部曆法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改進、充實、完善,最後演變而成的。農曆被稱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精準及對陰曆陽曆的巧妙結合陰陽曆,常被視為中國人的驕傲。

補天(日子)也稱為正日(修正),即把陰曆與陽曆的日子(天數)對正了。說到這裡,后羿射日的原型終於出現了。后羿射日的故事如果從曆法的角度進行探討,反映的就是上古先民測天修歷的實踐或者說是曆法改革。


"閏月正日"與后羿射日

前文我們提到過,后羿射日的原因是十日並出。而陰陽合曆的難題,就是因為陽曆比陰曆一年要約多出十日。這多出的十日,便是"十日並出"情節的歷法根源:原本是天數多出十日,傳來傳去變成為天上多出十日,最後傳為了十日並出的神話。陽曆比陰曆多出十日來,就需要修正陰曆,正日的方式不能把陽曆年多出的十日減去以與陰曆年的天數吻合,而只能以補足天數的方式來處理,否則季節就會發生錯亂。雖如此,同樣達到了把多餘的"十日"處理掉的目的,在神話上呈現為把"十日"射下來。

后羿射日只是單純的神話嗎?揭秘神話背後的秘密起源

綜上所述,后羿射日的神話背後的歷法起源,是由陰陽合曆中的閏月補天(日)訛誤並故事化形成。與其同源的,還有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神話故事。"補"、"正"都是一種曆法行為,在故事中演變為填滿、征伐、射、追逐等行為。


《女媧補天、夸父逐日和后羿射日-閏月補天的神話呈現》by 吳曉東

《后羿射日考編》 by 劉世明

《后羿射日、堯之洪水的歷史質地》 by 常曉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