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僅僅在位14年,幹了4件大事,卻讓中國受益了1400多年

隋煬帝楊廣,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581年,被立為晉王,率軍消滅陳朝,謀劃奪嫡事宜。600年,被冊立為皇太子,604年,正式即位,618年,宇文化及發動江都兵變,楊廣為叛軍所縊殺。

隋煬帝楊廣僅僅在位14年,幹了4件大事,卻讓中國受益了1400多年


大業,這個昭示楊廣滿腔抱負、力圖創造宏圖大業的年號,雖然只走到14個年頭,但隋煬帝楊廣在位的14年,卻幹了4件大事,讓中國受益了1400多年。

第一件事:修建洛陽城

大業元年(605年),營建東京(609年改稱東都,也就是現代的洛陽城)歷時十個月,每月徵調民夫二百萬人。

宏大的東都——洛陽城,周長約二十七里,位居天下的中心,東可控扼山東與河北,南可壓制江南,只要定都於洛陽,便可將關中、山東與江南三大板塊黏合在一起。

隋煬帝楊廣僅僅在位14年,幹了4件大事,卻讓中國受益了1400多年


到了唐朝,洛陽仍是最重要的都城,而隋煬帝興建、遷都於洛陽的壯舉,為中國的統一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洛陽以便利的交通,成為隋朝乃至於唐朝最重要的交通和經貿中心,直到今天,洛陽仍是河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第二件事:京杭大運河

隋煬帝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楊廣徵發百萬餘民工,用僅僅六年時間,溝通了黃河、淮河以及長江水系,建成了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

隋煬帝楊廣僅僅在位14年,幹了4件大事,卻讓中國受益了1400多年


大運河加強南北交通和交流,鞏固中央政府對全國的統治,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相融合,並且方便南糧北運。漕運之便,澤被沿運河兩岸,不少城市因之而興,積澱了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

京杭大運河的便利,直到今天仍在造福我們炎黃子孫。

第三件事:科舉制度

自西漢以來,中國主要的選官制度為察舉制,曹魏之後,九品中正制承認了門閥制度,世家豪族完全壟斷了官員的選舉。

隋煬帝楊廣僅僅在位14年,幹了4件大事,卻讓中國受益了1400多年


科舉萌發於南北朝時期,卻創建於隋朝。

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他令各州每年貢士3人,後設不同科目選拔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選拔人才,就是以應策取士。當然,這時候只是科舉的雛形。到明朝,科舉考試才形成了完備的制度。

科舉制度直至延續到1906年才正式廢除。

第四件事:開拓西域

自五胡十六國以來,由於戰火紛飛、各地政權更迭頻繁,漢代張騫開拓的絲綢之路已經煙塵斷絕,曾經的繁榮早已衰敗。

為此,楊廣派兵擊潰了威脅絲綢之路安全的吐谷渾,重新打通了絲綢之路。在確保道路安全後,楊廣率領大軍穿越海拔四千米的祁連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到達西域的皇帝,創下了中國皇帝巡狩最遠的紀錄。

隋煬帝楊廣僅僅在位14年,幹了4件大事,卻讓中國受益了1400多年


楊廣在漢朝的霍去病曾經戰鬥過的焉支山下大設宴席,宴請西域二十七國使節,打通絲綢之路後,楊廣實現了空前的大一統。

作為亡國之君,隋煬帝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隋煬帝楊廣位14年乾的這4件大事,卻讓中國受益了1400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