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爾縣:教育精準扶貧,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


和林格爾縣:教育精準扶貧,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治愚”和“扶智”,根本就是發展教育。和林格爾縣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扶貧政策,通過提高資助標準、增加資助項目、補足教育短板等措施,讓教育精準扶貧“不缺席”,努力實現教育扶貧全覆蓋。


和林格爾縣:教育精準扶貧,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


幫孩子“拉齊”人生起跑線

城關鎮哈達少村貧困戶狄文所的院子裡,政府為他家蓋的房子格外漂亮,比起住新房,讓狄文所更開心的是自己的兩個孩子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以前,狄文所的生活過得很艱難,因為要照顧患有疾病的家人,他的收入微乎其微,再加上兩個上學的孩子,更是讓他的生活捉襟見肘,每當開學時狄文所就為孩子們的學費而發愁。自教育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後,狄文所終於能放下心中的憂愁了,當談到兩個孩子他高興地說,“自從兩孩子享受了教育扶貧政策,學校不僅免除了保教費,而且每年還可以得到各項教育資助4000元,享受免圖書、校服和社會救助等諸多政策,這些好政策真的是替我解決了家裡最大的事。”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和林格爾縣把發展教育作為挖窮根的根本性舉措,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教育扶持力度,狠抓“控輟保學”,全面提升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和林格爾縣制定出臺《和林格爾縣控輟保學工作實施意見》,建立動態建檔立卡學生監測數據庫,實行輟學月報告制,目前,全縣無輟學生。此外,和林縣教育局還成立了勸返工作隊、送教上門工作隊,加大勸返力度,積極開展送教上門服務,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一人一策”,實施針對性幫扶措施,精準化開展幫扶。對因身體殘疾無法到學校的24名貧困家庭的學生採取送教上門形式接受教育。

2019年為就讀普惠性幼兒園的17名小朋友資助9500元,為義務教育階段98名小學生髮放生活補助38250元。


打通義務教育“最後一公里”

楊旺今年讀初三,這幾天他正和其他準備中考的學生一樣努力充電。記者見到楊旺時,他正在班裡認真地上歷史課,老師為同學們講解試卷,剛巧,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楊旺熟練地把答案寫在了黑板上。


和林格爾縣:教育精準扶貧,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


記者利用課間時間,採訪了楊旺。2016年,楊旺父親因患結腸癌花掉了家裡的全部積蓄,還欠下20多萬元外債,這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現在全家僅靠母親打零工掙錢來維持溫飽。家境雖然困難,但楊旺從小非常懂事,學習非常刻苦,“感謝國家的政策,要不然,我和姐姐就會面臨失學,只能靠打工來維持生計。”說話間,楊旺同學望向遠方,信心十足地表示:“我會充分利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爭取在中考取得好成績,考上理想的高中,以後再考一個好大學,將來回報社會!”一副黑框眼鏡後,是一雙堅定的目光。


“我的兒子就讀於和林格爾縣第三中學,他姐姐考上了大學,姐弟倆的上學成了我們家最大的頭疼事,是黨的扶貧政策讓兩孩子跨過了輟學這道坎。希望他們學有所成,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小康生活。”楊旺的父親楊潤民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姐弟倆的學雜費對這個貧困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在教育扶貧政策的幫助下,楊旺除了每年享受生活補助625元外,學校還為他提供免費的洗漱用品和書包文具。在大家的幫助下,楊旺成績也有了顯著的提高,被評為班級優秀學生。他姐姐也在教育扶貧政策的幫助下順利進入大學校園。


為保障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有學上、上得起學。和林縣教育局落實國家、自治區“兩免一補”政策,惠及初中學生4500人次,免除各類費用約200萬元;惠及普通高中43人次,發放助學金86000元,中等職業學校10人次,發放助學金10000元。


“我每年除了享受資助金2000元,學校團委還聯繫愛心人士對我進行生活支助,學校的任課老師更是對我們這些貧困家庭學生照顧的無微不至,他們利用休息日免費給我們補習功課,我們深深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今年上初三的韓婷告訴記者。和林縣像韓婷一樣享受縣級資助的貧困生136名,每年發放資助金272000元。


共圓貧困家庭孩子的“大學夢

受疫情影響,學生們沒有如期開學。走進內蒙古科技大學大一學生張寶民的家裡,他正在用手機專心致志地上網課,看到他那麼認真聽老師講課,記者都不願打擾他學習。等到課間休息,記者才和他聊起學習生活狀況。


和林格爾縣:教育精準扶貧,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


張寶民是和林縣城關鎮二道河村貧困戶,母親早年因病去世,跟著父親和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全家4口人,僅有父親一個勞動力,日子過得清苦。天有不測風雲,父親張潤生2016 年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胰腺炎,至今都在服藥,治療情況不容樂觀,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2019年張寶民以478分的成績被內蒙古科技大學英語專業錄取,拿到通知書,因為沒有學費,一家人心裡七上八下。


“扶貧幹部告訴我,不要著急。有教育精準扶貧政策,我可以享受每年10000元的扶貧專項資金資助,同時可以申請國家助學貸款,解決學費生活費問題。”張寶民說。


獲得了近10000元的資助後,張寶民圓了他的“大學夢”。張寶民在大學學習非常努力,期末考試獲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績。就是這樣一位勵志努力學習、用知識改變生活的開朗少年,話語間臉上綻放著自信的笑容。“如果沒有教育精準扶貧政策,自己難圓大學夢。以後我想回家鄉當一名中學英語老師或繼續深造,我要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回報關心和幫助過我的人。”這是張寶民的脫離貧困家庭的願望和目標。


“精準扶貧、教育先行!”在和林格爾縣,像張寶民一樣享受教育精準扶貧政策圓了大學夢的學子,每年都有幾十人,2019年本科、專科大一新生22人發放扶貧專項資助金22萬元。和林縣委政府莊嚴承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每年發放救助金1萬元,直到大學畢業。

    

和林格爾縣:教育精準扶貧,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