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企業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營銷”!


疫情過後,企業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營銷”!

營銷在計劃經濟中表現出來的只是制度上的福利分配。計劃經濟在某種意義上講,是統制經濟、短缺經濟,或者叫倉庫經濟,採購員滿天飛。而市場經濟是自由經濟,過剩經濟或推銷經濟、推銷員經濟。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生產已經是一個讓人頭痛的事,最讓人捉摸不定的、令人驚心動魄的、一籌莫展的,就是從商品到貨幣。這裡面,營銷是企業最本質的經營活動。

研究一般的商品到貨幣,已經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了,研究巨大的、不可移動的、十分耐用的房屋這個特殊的商品就會難上加難了。

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我們所有的勞動和一切付出,都要受到市場的最後檢驗,它的自身價值最終都是要經過銷售才能得到承認。

所以,營銷是永恆的主題,是社會生產目的決定的,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從商品到貨幣,既是一個生產經營過程的完結,又是一個新的、更加生動活潑的、帶來增值的另一個生產經營過程的開始。否則,就會窒息,就會破產,就會淪為乞丐。

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營銷不等於銷售和推銷,它首先是在對市場的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的高智能的策劃。它蘊含在企業生產開發經營的全過程,由市場調查、方案制定和建築總體設計、價格定位、廣告中介服務、售後服務以及信息反饋等組成。

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理解營銷是企業最本質的職能,只是到了應該出售自己產品的時候才來組織推銷,那麼,你的產品就很難適合市場需求,這種生產製造的盲目性,必然會導致銷售的無的放矢,使企業陷入被動的局面。因此,營銷不是從推銷產品的時候才開始的,而是要從開發設計時就應該著手,它不僅僅是銷售機構、銷售人員的事,而是公司決策者乃至全體員工都應當關注的大事。從企業來講,首先是董事長,總經理對營銷理念的正確把握和運作。

我們在理解和把握營銷這個理念的同時,還要深刻認識市場、競爭、客戶等概念。

所謂市場,可以稱為需求,或者講有效需求。隨著金融機構的介入,有效需求的規模呈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提升和延伸。市場是由顧客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組成的。這種需求的滿足可以由多種方式,多個營銷主體去實現。這裡就存在市場機會和市場風險。由於多種方式的可選擇性,多個主體的供應,那麼,對本企業及其產品來說,就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對商品市場需求的絕對性與本企業產品的相對性(不確定性),就是營銷工作中最大的難點。克服難點或者講出路,只能是發展商去全面迎合適應市場和客戶,而不是相反。這種適應,不是始於成品或者是半成品,而是從研發、立項就要著手的了。到了入市的時候,可變性不大,避免造成營銷中的“黑屋”、“死角”。

營銷工作的目標,是把這種相對的、普遍的、不確定的需求,轉變為絕對的,具體的(特定的)需求。

可以概括為:營銷就是發展商全方位、全過程地去適合適應市場需求的自覺行為。

這種促使轉變的策劃與運作,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激烈的競爭。

作為現代企業的從業人員,迎接挑戰,接受挑戰,就是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心態,永遠是:我要拿到最大的蛋糕,鮮花一定屬於我。

市場需求來源於客戶,爭奪的對象也是客戶,因此,商品營銷就不能不研究客戶了。

從理論上講,客戶既是顧客,也是未來的金主,營銷運作的結果,就是主客易位的過程。也就是從購買者變成所有者。這種轉變,使我們實現了收益,實現了資本的回收與增值,同時,也創出了品牌,佔領了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講,顧客就是上帝,顧客就是一切。

曾八次榮登美國《福布斯》雜誌為世界首富的日本企業家堤義明講了他爺爺的事故:一個乞丐來買包子,他親自收錢,親自給包子。別人問他為什麼不為那麼多經常光顧我們店的老顧客親自服務?他說,大多數有正常經濟能力的人來買包子,是很正常的事,一個乞丐攢了錢來買包子是極不容易的事,因此,我要親自服務。那麼,為什麼不送給他呢,他說,他本來是乞丐,但今天就是顧客,他需要的不僅僅是幾個包子,同時也需要得到做顧客的尊嚴,如果不收錢,反而會羞辱了他。他最後講了一句至理名言,“我們的一切都是顧客給予的”。


疫情過後,企業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營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