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檢戰“疫”進行時】李珊珊: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戰勝恐懼


3月10日開始,北京啟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新國展)作為首都機場入境進京人員集散地。在這裡,有一群人24小時不停歇,為入境人員提供服務,兼顧力度與溫度,20天內共登記轉運入境人員4萬5千餘人。朝陽區檢察院政治部的李珊珊就是其中一名日語信息登記人員。

2020年3月28日晚上,李珊珊接到通知,3月26日晚班分流的一個返京人員確診了。她默默告訴自己,“我穿著防護服,帶著口罩,應該沒事的”。

但那天晚上10點多,她突然發燒了。她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恐懼感,但她看到了胸前的黨徽,漸漸平復了心情,如實報告了情況。第二天一早,她被送到了定點醫院進行新冠肺炎的核酸篩查。

“因為新國展分流過確診人員的經歷,醫生說我必須留院觀察。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住院,很擔心,但相信我們的防護措施還有醫護人員,感謝所有關心照顧我的人。”

最後,李珊珊的兩次核酸檢測結果都是陰性,結合各項測試結果,她被排除感染新冠肺炎。

【京檢戰“疫”進行時】李珊珊: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戰勝恐懼

作為入境返京人員到達北京的第一站,必須用最快的速度做好人員登記和分流,閉環轉運至隔離點。為了讓旅途奔波的返京人員感受到回家的溫暖,李珊珊每次都會對接待的人說一聲“歡迎回家”,然後送上為大家準備的愛心包。雖然是一名負責日語信息登記的工作人員,但只要力所能及,還會積極協助登記其他語種的入境人員。

【京檢戰“疫”進行時】李珊珊: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戰勝恐懼

在新國展,李珊珊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她說:“能用自己的專長,為抗疫做點實在的事,感覺很開心。”但這項工作對於她其實有著很多挑戰。


12小時“夜班”VS作息規律

【京檢戰“疫”進行時】李珊珊: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戰勝恐懼

夜班的工作時間是晚7點到第二天早7點,對於從未有過通宵經歷的李珊珊,夜班是一個巨大挑戰,為了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在沒有人的間隙,她就抓緊站起來動一下,如果實在困到受不了了,就靠在椅背上稍微休息一會。


不斷交流溝通VS儘量不要喝水

李珊珊作為一名信息登記的工作人員,要與返京人員準確核對個人信息、航班情況,並詳細告知現行政策,對於需要集中隔離人員還要確認好酒店,然後轉交給轉運人員,保證閉環轉運。她雖然一直在說話,卻不敢喝水,因為身著全套防護服和N95口罩,每去一次洗手間就要多浪費一套防護服,並且在工作場所更換防護服會增加感染風險。

她說: “ 在新國展,我第一次穿上了防護服,那一刻感覺自己像大白,可以隨時去保護別人;但在醫院做核酸篩查,經歷了我人生中第一次住院,等結果那兩天特別害怕,感謝所有照顧和溫暖我的人。”

疫情中每一個努力的身影,都值得被記住。作為朝檢人,就是要在艱險中砥礪初心,就是要在擔當上踐行使命,在抗疫大考中交出合格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