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周深參加《歌手》,如何為自己的將來佈下一盤大棋?


這季《歌手》也快結束了,這一篇文章開始,從我個人覺得有意思的角度出發,咱具體的聊一聊每一個歌手。

聊一聊,周深參加《歌手》,如何為自己的將來佈下一盤大棋?

歌手當打之年 周深


不止是咱們國家,放在全世界,周深這一類的歌手都很難做。就像他自己在節目裡說的,相當一部分觀眾,對於這種音色風格的男歌手,接受起來是有天然隔閡的。再受到前些年李玉剛與《星光大道》的影響。讓人們面對這種歌手時,從聽音樂變成了看“新鮮”看“熱鬧”,甚至再男扮女裝,進一步扭曲觀眾的審美眼光。

好在周深從出道開始,就沒有刻意賣弄他的特殊屬性。一是靠著他個人的音樂意識,二是遇見了好的引路人,直接帶他遠離了畸形的審美圈子。開始往著文藝、靈性的方向發展。但這條路其實是越走越窄的,尤其是在歌手沒有極強創作能力的情況下,很容易後繼無力。

周深在第一期唱《大魚》時,我寫道:這首歌是幫他洗去大眾偏見的一首歌,可這樣的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為《大魚》為周深近十年,甚至整個歌手生涯都定義了藝術人設與周深屬性相輔相成。《大魚》於周深不是一首歌,而是周深自我,這是周深現如今藝術風格下的極致。所以,長遠看我不希望他第一場就演唱《大魚》。這就好比李娜參加節目,一上場就唱《青藏高原》一樣。

聊一聊,周深參加《歌手》,如何為自己的將來佈下一盤大棋?

歌手當打之年 周深


然而後期與我想象的有些不同,周深參賽的戰略上,其實沒什麼戰略。他跟徐佳瑩很像,有備而來,但來的目的不是證明自己多能打,而是證明自己的可能性與可塑性。瞭解我的朋友也都知道,我不止一次說過這句話。

《歌手》這個節目不同於一般的綜藝,若是一位歌手有著完整的參賽理念與統一的選曲風格,那麼他的參賽歷程甚至會成為他藝術生涯的一部分,成為一位歌手向公眾展示他全新藝術面貌的舞臺,也就是網上常愛說的“突破自我”。說來簡單,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就很難了。

的確有很多歌手是沒有明確風格界限的。比如林憶蓮、張惠妹,幾乎做到了面面俱到。但每個歌手都會有一個鮮明的藝術標籤,芭樂天后,R&B王子……一是因為你在某個風格領域做的確實出色。二是因為歌手都需要一個明確的“點”讓觀眾記住你。周深讓觀眾記住的“點”,就是由《大魚》所延伸出來的藝術風格。但這也面臨幾個問題,一是所有音樂風格都會有興衰週期,並且你無法保證每首歌都能像《大魚》一樣高級。二是如果你的風格標籤過於根深蒂固,你很可能在某種風格示弱的時候找不到其他出路。

聊一聊,周深參加《歌手》,如何為自己的將來佈下一盤大棋?

歌手當打之年 周深


比如前幾年民謠開始爛大街,今天民謠又變成了小眾音樂。而歌手的關注度,也會隨著風格興衰受到影響。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認識的幾個小眾民謠歌手在幾年前各種音樂節、live house忙不過來,而今天幾乎沒什麼音樂節邀請他們,因為民謠涼了,“電子”“搖滾”火了,甚至你發新歌都拿不到首頁推薦。當他們想轉型的時候,觀眾又不買單了,你一個民謠歌手唱什麼搖滾啊?

歌手總不能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才想起要突破自己,打破標籤,證明可能性。馬雲也說過:“晴天修屋頂”。但“突破”沒有這麼簡單,你要在已有的屬性上建立起新的屬性,在不破壞原有藝術形象的前提下,賦予自己新的藝術形象。

徐佳瑩與周深在這方面的做法還不一樣。徐佳瑩作為臺灣唱片行業精雕細琢出來的歌手,她太瞭解自己風格、音色、咬字以及長相上的關聯性,並且徐佳瑩有著極強的自我創作能力。她所選擇的,是一種非常困難的方式。即做到“殺人於無形”,讓《大藝術家》《我還年輕,我還年輕》這種與她風格反差極大的作品,與自己的風格完美融合,用句很俗的話講,唱什麼都像唱自己的歌。

聊一聊,周深參加《歌手》,如何為自己的將來佈下一盤大棋?

歌手當打之年 徐佳瑩


周深則選擇了一種,相對簡單但直觀更加大膽的做法。每唱兩三首《大眾眼裡的周深》就唱一首《大眾想象不到的周深》。他在歌曲裡放大了周深的獨特性,會留有一些讓從業者浮想聯翩,認為可以再精進以及二度創作的元素。

所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徐佳瑩和周深的參賽路線。

徐佳瑩:“以後我唱這種風格反差比較大的音樂,觀眾朋友們不要感到奇怪”。

周深:“唱片製作人們,不要認為周深只會唱《大魚》,其他的風格我也能唱,商業合作請致電………”。

聊一聊,周深參加《歌手》,如何為自己的將來佈下一盤大棋?

歌手當打之年 周深


我一直在說,歌手參加這檔節目,一定不要單純的當作比賽,每個人要弄清楚自己當下的訴求與長短板,這當然不止靠歌手,包括團隊,包括人脈,但有能力弄清楚這兩者的歌手,就已經獲得站在第一梯隊的資格了。

最後用一句話做總結,周深用這檔節目為自己開啟了很多扇新的大門,通過音樂綜藝,通過現場表演,讓自己在資源蒐羅的單一化選擇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