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周深参加《歌手》,如何为自己的将来布下一盘大棋?


这季《歌手》也快结束了,这一篇文章开始,从我个人觉得有意思的角度出发,咱具体的聊一聊每一个歌手。

聊一聊,周深参加《歌手》,如何为自己的将来布下一盘大棋?

歌手当打之年 周深


不止是咱们国家,放在全世界,周深这一类的歌手都很难做。就像他自己在节目里说的,相当一部分观众,对于这种音色风格的男歌手,接受起来是有天然隔阂的。再受到前些年李玉刚与《星光大道》的影响。让人们面对这种歌手时,从听音乐变成了看“新鲜”看“热闹”,甚至再男扮女装,进一步扭曲观众的审美眼光。

好在周深从出道开始,就没有刻意卖弄他的特殊属性。一是靠着他个人的音乐意识,二是遇见了好的引路人,直接带他远离了畸形的审美圈子。开始往着文艺、灵性的方向发展。但这条路其实是越走越窄的,尤其是在歌手没有极强创作能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后继无力。

周深在第一期唱《大鱼》时,我写道:这首歌是帮他洗去大众偏见的一首歌,可这样的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大鱼》为周深近十年,甚至整个歌手生涯都定义了艺术人设与周深属性相辅相成。《大鱼》于周深不是一首歌,而是周深自我,这是周深现如今艺术风格下的极致。所以,长远看我不希望他第一场就演唱《大鱼》。这就好比李娜参加节目,一上场就唱《青藏高原》一样。

聊一聊,周深参加《歌手》,如何为自己的将来布下一盘大棋?

歌手当打之年 周深


然而后期与我想象的有些不同,周深参赛的战略上,其实没什么战略。他跟徐佳莹很像,有备而来,但来的目的不是证明自己多能打,而是证明自己的可能性与可塑性。了解我的朋友也都知道,我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

《歌手》这个节目不同于一般的综艺,若是一位歌手有着完整的参赛理念与统一的选曲风格,那么他的参赛历程甚至会成为他艺术生涯的一部分,成为一位歌手向公众展示他全新艺术面貌的舞台,也就是网上常爱说的“突破自我”。说来简单,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就很难了。

的确有很多歌手是没有明确风格界限的。比如林忆莲、张惠妹,几乎做到了面面俱到。但每个歌手都会有一个鲜明的艺术标签,芭乐天后,R&B王子……一是因为你在某个风格领域做的确实出色。二是因为歌手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点”让观众记住你。周深让观众记住的“点”,就是由《大鱼》所延伸出来的艺术风格。但这也面临几个问题,一是所有音乐风格都会有兴衰周期,并且你无法保证每首歌都能像《大鱼》一样高级。二是如果你的风格标签过于根深蒂固,你很可能在某种风格示弱的时候找不到其他出路。

聊一聊,周深参加《歌手》,如何为自己的将来布下一盘大棋?

歌手当打之年 周深


比如前几年民谣开始烂大街,今天民谣又变成了小众音乐。而歌手的关注度,也会随着风格兴衰受到影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认识的几个小众民谣歌手在几年前各种音乐节、live house忙不过来,而今天几乎没什么音乐节邀请他们,因为民谣凉了,“电子”“摇滚”火了,甚至你发新歌都拿不到首页推荐。当他们想转型的时候,观众又不买单了,你一个民谣歌手唱什么摇滚啊?

歌手总不能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想起要突破自己,打破标签,证明可能性。马云也说过:“晴天修屋顶”。但“突破”没有这么简单,你要在已有的属性上建立起新的属性,在不破坏原有艺术形象的前提下,赋予自己新的艺术形象。

徐佳莹与周深在这方面的做法还不一样。徐佳莹作为台湾唱片行业精雕细琢出来的歌手,她太了解自己风格、音色、咬字以及长相上的关联性,并且徐佳莹有着极强的自我创作能力。她所选择的,是一种非常困难的方式。即做到“杀人于无形”,让《大艺术家》《我还年轻,我还年轻》这种与她风格反差极大的作品,与自己的风格完美融合,用句很俗的话讲,唱什么都像唱自己的歌。

聊一聊,周深参加《歌手》,如何为自己的将来布下一盘大棋?

歌手当打之年 徐佳莹


周深则选择了一种,相对简单但直观更加大胆的做法。每唱两三首《大众眼里的周深》就唱一首《大众想象不到的周深》。他在歌曲里放大了周深的独特性,会留有一些让从业者浮想联翩,认为可以再精进以及二度创作的元素。

所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徐佳莹和周深的参赛路线。

徐佳莹:“以后我唱这种风格反差比较大的音乐,观众朋友们不要感到奇怪”。

周深:“唱片制作人们,不要认为周深只会唱《大鱼》,其他的风格我也能唱,商业合作请致电………”。

聊一聊,周深参加《歌手》,如何为自己的将来布下一盘大棋?

歌手当打之年 周深


我一直在说,歌手参加这档节目,一定不要单纯的当作比赛,每个人要弄清楚自己当下的诉求与长短板,这当然不止靠歌手,包括团队,包括人脉,但有能力弄清楚这两者的歌手,就已经获得站在第一梯队的资格了。

最后用一句话做总结,周深用这档节目为自己开启了很多扇新的大门,通过音乐综艺,通过现场表演,让自己在资源搜罗的单一化选择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