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前些日子在微博上爆出了一部腦洞劇《淑女的品格》,大致是講俞飛鴻、陳數、曾黎、袁泉四個40+的不婚主義高知高收入大齡女青年過著有錢又有閒的日子。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這個突發奇想的腦洞短時間內得到3萬轉發4萬點贊,同時很多網友也在評論裡順著原微博的腦洞繼續發散思維,補充了許多新情節,討論得不亦樂乎。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有網友還給這部腦洞劇P了海報。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群眾欽點的“主演”陳數更是轉發微博回應稱“有點期待”。

在國際市場越來越重視中年甚至老年女性題材時,我們國內卻是滿屏絕世瑪麗蘇美少女依靠自己的傻白甜征服小鮮肉氣質大叔的劇情。《淑女》掀起的網絡狂歡,實際上是“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

然而狂歡下的《淑女》,不過又是脫離現實的yy罷了。

先來看看俞飛鴻的設定。

在劇中,她是“正經研究生畢業的設計師”,如果她只是這樣一個設計師,那麼在她畢業時沒工作經驗,要非常幸運才能混入NB大單位,更多情況下只能去民營小設計公司,一個月工資剛好覆蓋房租+吃飯的那種。

到了40歲,入行十幾年了,基本都從設計師轉變為公司老闆,工作室老闆,或者改行,然而按照劇中設定她還僅僅只是一個設計師。

且不談設計這個拼體力的行業,經常趕稿子熬夜通宵,40歲不脫髮已經燒高香,還談什麼“美麗、有錢”。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而一個普通的設計師拍出來大概是這樣的:

早上6點從天通苑的50多平破小區小一居里醒來,洗漱完畢,沒時間化妝,裹上羽絨服,6點20從家裡出發到地鐵站,買個雞蛋灌餅上地鐵。

被擠得雙腳離地,換乘擠了三趟沒上去,到四惠下地鐵後掃了個車胎漏氣的ofo,在寒風中騎了快兩公里,終於在差點遲到前,趕到了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

正準備下班的時候,客戶發來修改反饋,又得加班熬夜。如此往復。

為了減少經濟壓力,如果把大城市設定搬到中型省會城市,再加上父輩的積累,她還是可以有一定物質條件來保持自己40歲時的精緻。

然而新的問題也來了:

和父母身處同一個城市,甚至是同一個省,那麼對於40歲的單身人士而言,大環境下社會並沒有那麼友好,難免被親朋指手畫腳,即使內心強大,靈魂安定,也不免心生厭煩。

再來看看其他人物設定:

陳數是個聰明幽默的天仙老師——學生都拜倒在她的人格魅力下,沒有調皮搗蛋鬼,更沒有及格率升學率的壓迫。

袁泉是個沉默寡言的主任醫師——沒有複雜的科室關係,更沒有醫鬧。

曾黎是個心想事成喜歡到處給閨蜜撒錢的霸道總裁——揹著全公司上百人的身家性命還能悠閒地到處晃悠,多難的合同也是手到擒來。

這樣的四個女人,40歲,貌美,事業有成,自由,不婚且家人親戚全都通情達理,還為了閨蜜情住在同一屋簷下……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這樣一想,《淑女》也就成了中年版的《小時代》。雖說光鮮亮麗,令人心馳神往,但說白了,不過就是一群受不了壓抑現實的網友希望能拍出這樣一部腦洞片來滿足幻想而已。

居住在大城市的有學歷、有能力的獨立女性中,也只有極少一部分完全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達到劇中所設定的那種“美麗、有錢、自由、想愛誰愛誰”的物質基礎。大部分人只能在平凡枯燥的工作中等待容顏慢慢老去。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從真實角度考慮

電視劇用這樣的畫風還更貼合實際

而如果真的要拍一群40歲職業女性的生活,也應該拍出她們如何面對事業的挫折,面對各方面的危機,而不是虛造一個理想世界。

這裡不得不提TVB早期的職業劇,塑造了一個個經典獨立自強的職業女性。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比如《陀槍師姐》裡的娥姐,“師奶味”特別濃。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先生是一位商人,生活富足,所以對事業沒什麼要求,一直安心在警局做一名文員。

後來丈夫婚外遇提出與她離婚。失婚後的娥姐雖然傷心沉寂了一段時間,但是出於對兒子的責任,她決議甩掉過往,申請“陀槍”,爭取比文職高出好幾倍的薪水。

經過地獄式訓練,娥姐才成為了英姿颯爽的“陀槍師姐”。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前熱播劇《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跟娥姐的背景有點像,然而與娥姐相比她還不是一個level的。

劇裡羅子君一人倒下眾人皆倒,唐晶圍著送溫暖,還把自己的男票拱手讓她療傷,在眾人的護體下逆襲成為了一名職場女性。

而到了TVB,只要有能力保護自己,不用廉價的女性柔弱換取特殊保護的獨立女性,就是強大的。

正如娥姐,每一步的轉變,從幸福小女人跌入谷底的絕望失落,到幹練女警的意氣風發,都是靠自己的用心和努力。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TVB所展現的女性在職場能力這方面,很寫實,他們不求打造“女超人”,更注重塑造與觀眾的共情點。

在《甄嬛傳》裡飾演皇后的蔡少芬,早前在《棟篤神探》裡扮演的保險公司職員,天天和隔壁組在天台PK早操,讓我想起了身邊各種中介、理髮店門口跳舞喊口號的職員們。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這樣的職業女性觀眾卻很待見,因為她夠“真”。

反觀如今熒幕上的一些職業女性,總攻氣息滿滿,高冷不接地氣,為了撐起女強人的形象,最普遍的手法就是讓她們在事業上呼風喚雨,所向披靡,人物流於人設,存在的意義就是滿足觀眾的幻想,卻未能幫助觀眾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讓女人以有情感、有責任、有自我、有力量的形象面向大眾,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在TVB眾多的“大女主”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不能不提——陳慧珊。

她塑造過許多經典的職業女性角色,比如《鑑證實錄》裡的聶寶言。現實中的她和角色差不多,都是一個目標很明確的人。在她剛拿到電視大獎的時候,她息影結婚生女。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直到2012年她的老公宣佈破產,每個月僅僅有八千支撐生活。這時候的她被媒體毫不留情的諷刺落魄,她的老公被拍到在她生日當天,買了一隻30塊的冰鮮雞給她過生日。

即使這樣,陳慧珊都沒有直接復出拍戲賺錢,而是選擇在香港大學攻讀英文碩士,拿到文憑後繼續攻讀香港大學的英語博士。

抽空還學習了印度音樂,在雜誌寫英文專欄。

比起爆紅的《淑女的品格》,港版的她們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模樣

私以為,像她這般,還有早期TVB塑造的那些能在逆境中尋找出路、有能力保護自己來維持體面的獨立女性,才是我們所該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