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越遠,勿忘根本——鄉愁

走的越遠,勿忘根本——鄉愁

雨後的黃昏,暗淡而消沉,室內的日光燈顯得異常紮根,刺得眼睛青疼。

而此刻的寒潮卻讓我想起兒時的歡樂。

走的越遠,勿忘根本——鄉愁

農村的陰雨帶給孩子們的多半是溫暖。夜幕快要降臨,家家戶戶也停歇了一天勞作,大人們在廚房燒火做飯,小孩子只能幫忙剝花生摘青菜,不多會兒就坐不住了,溜達這兒溜達那兒,灶臺邊,扔進幾根溫潤的小木棍兒,烤的小手紅通通的;菜園子裡,撿起甜菜葉上的小蝸牛,弄得滿手粘乎乎的;亦或是在案板上偷幾塊肉吃,悄悄咩咩的,大人們早已笑的樂呵呵的。

狗兒貓兒很和諧地窩在牆角,觀察著這個剛剛洗淨的世界,等著主人的餵食。庭院外一片坡林,偶爾一聲鴉叫,很是悠揚,給人輕微的涼意。

這會兒,飯熟了,屋裡飄來熟透的稻米甜香,接著就是婆婆的喚聲,孩子的應聲,毛狗的吠聲,挨家挨戶的,村莊開始熱鬧起來,就連柏樹上的白鶴都撲騰起來。再然後呢,一家人圍坐在屋簷下吃起來,一桌熱氣騰騰的農家小菜,圖的僅僅是一種溫暖。

小孩子很貪玩兒,到了飯點總是不在家,奔跑在細長彎曲的田埂上,找尋鄰家的小夥伴兒,老人爬到山頭一聲又一聲地喚著乳名,整個山裡都能聽到。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才感覺肚子空空,癟著的肚子呱呱叫,餓了,也忘了起初想幹什麼了,回頭直奔那熟悉的土瓦房,多麼溫馨的地方。


大些時,卻已離鄉。

走的越遠,勿忘根本——鄉愁

雨天依然雨天,黃昏還是黃昏,獨坐在書桌前,一盞小檯燈,一摞書,一支筆,還有什麼,迷離的思維?沒了吧,當城市的渴望變成現實,現實毅然而然的骨感起來,沒有荒山,沒有菜園,沒有鴉叫,沒有狗吠,更沒有溫馨的土屋,和藹的老人。多半時間是在學習,苦與樂的關係早已印刻在堅實的磐石上,簡單匆忙的情竇年華,我想,花開過了,帶點花謝的感傷,知足就好。

嘿,哥們兒,你在成長。成長的路途一直處於艱辛,缺少樂園,缺少自然,無奈多於無耐,時常有種走走停停的感覺,回不了頭,也看不到前面的方向,"隨波逐流"儼然可以是個褒義詞。


此刻的我,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離家卻越來越遠。

走的越遠,勿忘根本——鄉愁

看著窗外,心中不免潮起潮落,對家的思念,願安定太平;對父母的掛念,望健康平安;以及對自己的懷念,過去的已然,將來的未然,我能把握自己嗎?遠走的我能否迎接自己的春夏秋冬,倘若還有春夏秋冬。

這個時代的變遷,有著深深的城鄉烙印。離愁和回憶多半留給了老人,年輕人各自演著舞臺劇,唱著自己的獨角戲,或喜或悲,日日夜夜,時候到了,終歸還得落葉歸根。

家的味道,歷久彌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