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少女感”一詞,今天佔據了微博熱搜榜。

一條是唐嫣宣佈懷孕後首度po出照片,被網友贊滿滿少女感迅速上熱搜。

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另一條是大滿貫視後殷桃的,#殷桃談女演員少女感#熱度排名一時超越唐嫣,惹得唐嫣粉絲跑去評論區大罵“老阿姨”。殷桃這句話未必針對唐嫣,但道出了很多中年女演員的困惑。

出道16年,殷桃三次被封視後,《你遲到了許多年》、《雞毛飛上天》、《搭錯車》……妥妥實力派。去年見過她,在酒店房間聊了很久。這次看到她發的微博帶了個思考小表情,想起她經紀人感慨:“殷桃家裡連無線網絡都沒有裝,她現在總算髮微博會用表情符號了!”

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私底下的殷桃像嗓門有點粗,率直得像個男生,跟《你遲到了許多年》裡她演的那個風情萬種的女主渾身不搭界,角色完全是塑造出來的,她很清楚“人生不是偶像劇”。

“美女不需要努力就容易達到人生巔峰,年輕時容易面臨太多選擇,也不是件好事,更容易彷徨和迷茫。”

人生早期,渴望被看到,是被膚淺地認同,但是這種認同和靈魂無關。而每個人成長之後,都會自覺不自覺發現,靈魂在更是自己,並非皮囊。這時候才可能出現真正的魅力。

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記得閆妮在片場從來不照鏡子,以至於《北風那個吹》妝容被吐槽差她自己當時根本就沒覺察……但這並不耽誤她美得越來越有味道。

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演藝圈本身是一個求關注的圈子,魅力限於少女感,無可厚非。真正值得歡呼的,是原來那些靠少女感吸引人的藝人,逐漸成熟,意識到了靈魂的價值。而漸漸的,她們可能會將一種不那麼膚淺的審美觀,傳遞給受眾。

皮囊的美,是等著被看到,而靈魂的美,卻能照亮別人。因為大家會發現,原來找到自己,做好自己,找到內在的力量,會是那麼的安然、自信、吸引人。

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演員在舞臺上享受到的酣暢淋漓,像喝了好酒!”

那晚看完《德齡與慈禧》,王一楠一臉虔誠的跟我講。當時我們坐在空蕩蕩的末班地鐵上,她素面朝天踩平底鞋走得飛快。去年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王一楠演比自己還大三歲的馮紹峰他媽“小秦氏”,硬是憑“演技太厲害”實力上熱搜。

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她也是那種十幾年在話劇舞臺上磨礪,把演戲作為一輩子職業的好演員,自我要求唯一標準就是“戲好”,哪怕演配角也在所不惜:“為了凸顯主角,為了讓主角踩牆頭翻過去,必須有配角的存在。這對於演員來說,是一種煎熬,也是快樂。”

她帶我看一票難求的《德齡與慈禧》。演出結束的時候,前排92歲頭髮花白的盧燕老師站起來,對著舞臺上的江珊拋飛吻……全場熱烈鼓掌。此刻非常感慨。這是好演員們應得的尊敬和尊嚴。

視頻尚未發佈,暫時無法播放

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這部由盧燕、江珊輪流擔綱演“慈禧”的國粹大戲開票時1秒鐘被搶7萬張票,有網友說是因為人氣小生鄭雲龍。但現場看,鄭雲龍出場及謝幕時,並沒有特定的粉絲群掌聲歡呼聲。也就是說,一眾實力派好演員撐起的一部戲,整體受到市場的肯定和追捧,並不僅僅因為近年來被附加了流量的話劇王子鄭雲龍。

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在中國演藝圈,“少女感”似乎就代表著流量,流量代表著帶貨。流量本尊的人氣能持續多久?現實狀況是,品牌越來越傾向於邀請小花旦小鮮肉們做短期代言,在他們最紅的時候,割一波韭菜。賣得好繼續合作三個月,賣不好就換人。

遲早會消失的“少女感”,很容易讓不安全感如影隨形。做演員要想真的長久,還是需要作品活得長久,靠的是時間和經驗的沉甸。

當然,演藝圈不全是孫儷姚晨馬伊琍海清這樣的好榜樣,並非所有藝人都會直面靈魂。也有不少著名老阿姨,不斷整容試圖維持少女感,討好年輕受眾。但這種從本質上的不自信,一定會讓她們越來越笨拙,越來越不受待見,或者只是收穫同情。

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就像李安說的:

“這世界上唯一扛得住歲月璀璨的就是才華。“‘

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靈魂之美,要透過物質的身體顯露出來,需要一個主動成長的過程。很多人被困在了好看的皮囊上。到老了,靈魂還是透不出光,生命自然漸漸灰暗。

歲月之美,

是當你年輕,少女感和純真眼神,青春又美好,

而當你老了,每一條皺紋依然令人親近的光。

青春的美,屬於青春;滄桑的美,源於靈魂。

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