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場奪冠比賽裡 藏著中國強大的密碼

中國女排在本次世界盃上的輝煌勝績。在現場收聲時,我們聽到朱婷說“好疼啊”;丁霞一記發球時,喊道“我走你”。女排姑娘們表面上的“毫不費力”,背後是拼盡全力。

一場場奪冠比賽裡 藏著中國強大的密碼

從上世紀80年代直至今,“女排精神”成為時代的象徵。她們在賽場上貢獻了無數精彩畫面,各種姿勢的絕殺扣球,時常在媒體上出現。不過,在女排這麼多場比賽中,我印象最深的,要數2004年夏天雅典奧運會上與俄羅斯隊的終極決戰。

那天,全家人早早睡下。我踩準時差,凌晨起床,坐在電視機前看比賽。開局俄羅斯隊直落兩場,贏面極大。作為觀眾,我從兩隊的身高差距中,亦感覺中國女排大概再無勝算。沒成想,第三局、第四局連追兩盤,讓人一點點燃起希望;到了第五局,雙方攻防若干回合後,中國女排終於將這枚奧運金牌收入囊中。最後一球擊落的時刻,我不由自主地喊出聲來。腦海裡,也永遠記住了女排候補、教練團隊從觀賽區衝向賽場的畫面,記住了俄羅斯主攻手加莫娃的淚水。

這年的奧運會,是小學生的我“經歷”的第一場奧運會。我每天都緊盯著獎牌榜的變化,畢竟數字是最簡單直接的衡量標準。當時的心態,莫過於急切知道我的國家在“世界大班級”中的地位,她到底會獲得第幾名。最終的答案是:第二名。

我是一個從小就不愛體育運動的孩子,大抵天資拙笨,又總受打擊:每到跑100米的時候,在旁邊看別人跑覺得人家跑得不算快,輪到自己時,總感覺有一陣風直送我到終點,想象自己步伐飛快,再加上起跑和衝刺都嚴格按照老師教授的方法來,自認動作滿分。可結果一看,還比人家慢了不少。久而久之,體育課我都是能躲就躲。遇到下雨,上不了體育課,又或者主課老師搶佔了一節體育課,我都會在心中暗喜。

或許正是如此,讓我有了一種“缺什麼就嚮往什麼”的心理。從雅典起,“第二名”長久影響著我,以至2010年,當中國的GDP總量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時,我絲毫不感意外,只覺這件事早已發生很久。在我眼裡,中國的超越早有預兆,這先兆正是體育。

站在今天,回顧國家數十年來的體育發展史,中國體育運動發展在“世界大班級”中取得這樣的地位,實為不易,說是“彎道超車”“完美逆襲”,都絲毫不為過。1984年,許海峰第一次讓《義勇軍進行曲》在奧運賽場上響起。那時起,排球、跳水、乒乓球屢獲獎牌,及至後來的田徑、游泳……一邊是強勢守住優勢項目的王者地位,一邊是憑實力射下一項項新運動項目的桂冠,拓展國人所關注的體育運動的視域。一條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進發的寬闊大道,正在中國面前鋪開。

就在女排姑娘們霸氣獲得11連勝,提前一輪衛冕本屆世界盃冠軍時,更多的好消息正從四面八方傳來。9月29日,在多哈田徑世錦賽女子50公里競走比賽中,中國選手梁瑞奪冠;9月30日,中國隊包攬了女子20公里競走項目的前三,世界紀錄保持者、世錦賽和奧運會雙料冠軍劉虹再次獨佔鰲頭……

正值新中國成立70週年,舉國同慶之際,中國體育健兒在運動場上奮勇拼搏、為國爭光的畫面和精氣神,格外讓人熱血澎湃。也讓我對“體育強則國家強,國運興則體育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強烈的認同。是啊,有了國家的富強,才能推動體育運動的發展;而體育事業的不斷進步,也是國家強盛、國運興旺的表徵。

體育與國家的關聯,除了體現在不斷進步的競技體育成績上,還深刻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科學體育觀的形成。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淡定自信地面對競技場上的風雲變幻,也更深刻地懂得,發展體育不僅是為了拿獎牌,更為了讓全民都愛上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培養健康的體魄。說到底,人民健康,是國家發展進步的最底層基石。

我也終於明白,雅典奧運會那晚,我流下感動和激動的淚水,不只為逆轉、為比賽、為女排、為體育而流,更是為中國走向興盛強大而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