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集結號”按下“重啟鍵”開啟“加速度” 葛店開發區努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正常軌道

城市逐漸解封、商貿逐步恢復,隨著復工復產“集結號”的吹響,葛店開發區按下經濟發展“重啟鍵”,開啟生產製造“加速度”,努力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考”中交出精彩答卷。目前葛店開發區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經濟社會發展逐步進入正常軌道。



企業勇當【先鋒軍】

抗擊疫情不能鬆懈,復工復產刻不容緩。

面對疫情,葛店開發區民營企業不等不靠,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復工復產。

4月3日,記者在葛店東湖高新智慧城武漢瑞祥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潔淨車間內看到,工人們正在生產一次性防護口罩。公司董事長龍傑在德國企業做過15年的技術主管,對裝備製造的工藝流程及內在規律成竹在胸。春節前夕他和夫人左淑梅回到東莞,居家隔離期間響應國家號召,跟技術團隊一起網上辦公,投入到口罩自動化生產線的研發中。隔離期一過,就在東莞的工廠生產出來5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生產線,被買走4套。最後一套實在捨不得賣,收到葛店開發區的復工通知,就租了兩臺十幾米長的大貨車,將生產線整個運回葛店,自己做起口罩。目前公司已拿到普通口罩的生產許可,一條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一次性防護口罩4萬個。


吹響“集結號”按下“重啟鍵”開啟“加速度” 葛店開發區努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正常軌道

武漢瑞祥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潔淨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生產一次性防護口罩。

面對國內外仍然嚴峻的抗疫形勢,公司正在裝修實驗室和GMP車間,醫用口罩生產經營證也在申報中,研發團隊在加緊開發N95口罩生產線。“生產國家需要的東西,疫情結束後我們還是會繼續做自己的主業,生產鐵軌、伽瑪刀。”儘管可以選擇留在廣州,也可以選擇更輕鬆的產品,但是總經理左淑梅還是帶著公司技術團隊回到葛店,圍繞醫療產品精準發力,承擔起企業家和技術專家的社會責任。

當天,在湖北千瑞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舊廠房內,剛組裝完成的手機屏幕自動上下料設備正在等待裝車運往深圳,客戶訂購的智能傳動裝置正在進行嚴格的測試。受疫情影響,公司新廠房的建設不得不停下來,但是作為國內外多家大型工業企業自動化配套服務提供商,公司的生產卻不能停。接到復工通知後,公司加足馬力、加快速度,第一時間完成客戶訂單,跟相應企業一起渡過難關。“目前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六月份。對大環境雖然有恐懼,但是我們不會因此被打倒,我們會繼續沿著我們公司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向,將智能製造和節能環保繼續進行下去。”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夏憶堅定地說。


重大項目添動能

3月28日,葛店開發區三安光電Mini/Micro顯示芯片產業化項目工地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場地排水、道路清理、塔吊安裝……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地展開。

“我們昨天已經有22名來自福建設備安裝公司的管理人員和工人到崗,接下來我們將按照葛店開發區企業復工復產要求和公司的項目進展需求,有序分批次組織員工返回葛店。”三安光電項目工地負責人李輝說。

三安光電Mini/Micro顯示芯片產業化項目是我國首個大規模微發光二極管芯片項目,2019年7月在葛店開發區開工,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用地約756畝,是湖北省打造世界光谷的支撐項目,是鄂東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標杆項目,也是鄂州市推進武鄂協同發展的關鍵項目。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營業額71.75億元,年納稅額7.83億元,將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掌握行業話語權,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Mini/MicroLED芯片產業生產基地。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壓艙石”,是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復工復產,必須牢牢牽住這個“牛鼻子”。3月30日,葛店開發區作為鄂州市重點項目集體開工儀式的主會場,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開發區容百年產7萬噸鋰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雙創谷項目、沐鵝湖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工業縫紉機及精密零配件生產基地等4個項目總投資達124.4億元。


吹響“集結號”按下“重啟鍵”開啟“加速度” 葛店開發區努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正常軌道

三安光電項目工地進出口設置體溫檢測點,所有施工人員均需測體溫、噴灑消毒液之後才能進入施工現場。通訊員

其中,容百年產7萬噸鋰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由湖北容百鋰電材料有限公司投資,總投資72億元。項目建成後,該公司鋰電正極材料生產能力將大幅提升,成為現代化、智能化、園林化的高端動力鋰電正極材料大型生產基地。

中建·長投·葛店雙創谷產業園項目淨用地面積約37.32萬平方米,共包含10宗地塊,用地性質分為商住、商業及工業用地,規劃總建築面積86.63萬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68.76萬平方米,容積率1.84。該項目位於鄂州市葛店開發區中央商務區範圍內,南面為葛店南站及高新大道、北面為高新二路、東面為創業大道、西面為發展大道,距武漢光谷中心城15公里,是千億級“光谷科創大走廊”的重要戰略節點。

葛店沐鵝湖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1.2億元,紅線面積26公頃,主要建設內容分為水下和岸上兩部分,水下部分主要是圍繞“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三位一體的治理理念,運用工程技術、生物技術,徹底改觀沐鵝湖水體環境質量;岸上部分主要是打造濱湖生態景觀,通過設置行人遊步道、濱水木棧道、親水活動區、兒童遊樂區、觀湖景觀臺等各類設施,為葛店人民提供一處飯後散步休閒、週末親子游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濱湖生態公園。

工業縫紉機及精密零配件生產基地項目投資約1.2億元,用地約15畝。該基地主要從事特殊類工業用縫紉機及精密零部件生產、模具開發等,其中超高速制袋機可填補國內空白。項目建成達產後,每年可生產各類工業用縫紉機33600臺,各類精密零部件96萬件。

合力攻堅打硬仗

推動復工復產需全員參戰,一個都不能少。

被指定為進鄂應急物資運輸中轉站後,湖北赤灣東方物流有限公司僅用兩天就完成了應急物資道路運輸中轉調運站的籌備工作,疫情期間完成運轉物資800餘噸,得到中央物資保障組充分肯定。日前,湖北赤灣東方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代表企業將一面繡有“服務中轉抗疫情、踐行使命做表率”的錦旗送到葛店開發區經發局,感謝在抗疫期間為其提供的防疫和保障服務。

在疫情最嚴重時期,經發局到一家家企業排查,為留守的工作人員送去體溫計、測溫儀、復工紅袖章,配送生活物資近2萬次,審批協調車輛3萬次。


吹響“集結號”按下“重啟鍵”開啟“加速度” 葛店開發區努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正常軌道

湖北武東人力資源產業園在咸豐駐點招聘,“點對點”包車,吸引當地眾多沿海地區返鄉人員選擇赴鄂州葛店務

在復工復產初期,經發局通過微信群、電話將《企業復工復產的實施方案》《企業復工復產流程圖》等相關資料及時下發企業,成立企業包保服務小組,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幫扶企業復工復產,多方協調保障企業復產期間的水、電、氣、運等問題。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企業復工復產,金融保障不可或缺。3月19日,市金融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金融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春季農業生產政策指南》,政策一出臺,猶如“及時雨”,惠及開發區大小企業。

為了進一步加強政銀企三方聯動,全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3月24日,葛店開發區經發局積極組織政銀企對接會,這也是鄂州市首場復工復產銀企對接會。人行、銀保監局,工行、農行、中行、建行、農發行、農商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漢口銀行、湖北銀行等12家機構紛紛推介針對復工復產的惠企助企貸款產品,各銀行機構和企業現場進行了互動交流,點對點回應企業訴求。

金融“及時雨”解決了企業資金難題,為企業注入金融活水,財稅等部門則送出復產貼心“大禮包”。3月27日,國家稅務總局鄂州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收到武漢南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延期繳納稅款申請,稅務工作人員主動上門,開展稅收優惠政策宣傳,並協調漢口銀行對該公司達成5000萬元的授信意向,極大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當天,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力以赴做好穩就業工作的若干措施》,圍繞全力推動安全有序復工返崗、支持企業減負穩崗、促進多渠道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創業帶就業、實施就業扶貧、做好睏難人員兜底保障、做實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加強組織保障等9個方面,出臺共計25條具體措施。這些細緻又周到的政策,讓企業吃下“定心丸”。

對於開發區而言,發展是硬道理。疫情防控期間,開發區招商工作並沒有按下“暫停鍵”。在做好防疫的同時,為確保項目對接“不掉線”,開發區招商局轉變招商引資工作方式,將“面對面”變為“屏對屏”,把傳統招商流程轉化為線上聯繫,充分利用互聯網、微信、視頻會議、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和客商保持密切聯繫,緊盯開發區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圍繞相關產業鏈招商。在疫情期間,積極對接光電子信息項目1個、智能製造項目1個、生物醫藥項目2個。

受疫情影響,葛店開發區復工企業用工難凸顯。湖北武東人力資源產業園克服交通不暢等困難,多渠道發佈招聘信息,抽調三名工作人員在咸豐武東人力資源產業園駐點招聘,設室外露天報名面試點,有序接受諮詢及求職登記,招聘時間達一個月,報名滿30人即發專車直達用工崗位。這種“點對點”包車直通企業的招聘方式,吸引了當地眾多從沿海地區返鄉人員選擇赴鄂州務工。截至目前,已經有三批100餘名務工人員加入到葛店開發區復工復產大軍。

春光裡,企業作為主力軍衝鋒陷陣,政府職能部門則變身服務保障“勤務員”。開發區上下通力協作,逆流而上,合力打好復工復產攻堅戰。

鄂州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李文晉 特約記者張櫻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