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發紙”,發的是什麼“紙”,還有多少人知道?

在現代人的印象裡,對於除夕,大多數人的標籤是:回家、團圓、年夜飯、壓歲錢、放鞭炮、吃餃子。由於時代的高速更新、城鎮化的加速發展、教育的漠視等方面,導致許多傳統的民俗文化迅速流失,有的被淡忘、有的甚至消失。

今天是除夕,咱就說一下除夕夜的“發紙”。

“發紙”這個詞,對於七O後往前的一部分人來說,可能還有印象,但八零、九零後、零零後,知道的就很少了。

“發紙”是中國漢文化中的一項重要民俗,據筆者不完善考證,這個民俗在歷史上,主要流傳於黃河流域及北方大部地區,是每年的除夕夜的核心內容。

說到發紙,首先要知道發的這“紙”是什麼紙,下圖就是這張重要的“紙”,正確的名稱是“大紙”:


除夕夜的“發紙”,發的是什麼“紙”,還有多少人知道?

這“大紙”裡,由於版面有限,只集合了中國民間、道教、佛教的主要神靈,體現了過去中國民間對神靈的敬畏和期待神靈保佑的願望,具體的操作是這樣的:在除夕當天,太陽落山之前,把|“大紙”呈梯形摺好,兩邊用棍兒夾住撐起,插在裝滿米的“升”中,供奉在“天地”的前面(“天地”見下圖),上供品,燃香敬之,等到子夜,鳴鞭放炮之後,一家人來到“大紙”前,祈禱各路神靈保佑在新年裡,全家平安、人財兩旺。之後,取“大紙”加紙錢若干,點燃使其升發。這就是“發紙”。

這不能算是迷信,這是民俗,是文化。在日本、韓國等繼承漢文化的國家裡,類似的民俗,一直在傳承,並沒有影響他們的發達,我們為什麼要淡忘呢?


除夕夜的“發紙”,發的是什麼“紙”,還有多少人知道?

這是“天地”,由於民間版本不同,有的寫“天地三界十方萬靈位”、有的寫“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


除夕夜的“發紙”,發的是什麼“紙”,還有多少人知道?

這是“灶王爺”夫婦,也稱“灶君”,在每年的除夕開始供奉,到年末的臘月二十三(小年)那天用粘米和芝麻做的“糖瓜”供奉後送走,故,有“糖瓜辭灶”之說。灶王的對聯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也就是說,每年的小年這天,灶王回到天上述職,會在王皇面前給供奉他的人家說好話,之後在除夕這天再回來上任。

除夕夜的“發紙”,發的是什麼“紙”,還有多少人知道?

這位是財神爺,每年的除夕供奉,正月十六送財神。也有常年供奉的,地區不一樣,供奉時間也不一樣。見者有份,上面的神靈,保佑讀者2020庚子年,人財兩旺,出入平安,吉祥如意!

這一整套神畫,現在已經極少見了,這是純民間雕版套色印刷的,隨著民間的老手藝人的逐漸老去,最後終將消失。我收藏了幾套,還是費了挺大的勁才買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