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茶產業不斷提檔升級

吉安新聞網訊(劉祖剛、記者

劉嬌)連日來,遂川縣巾石鄉貧困戶吳連花忙著趕製最為吃香的明前茶,殺青機歡快地滾動著,揉捻機輕快地旋轉著,烘乾機的灶膛裡,柴火正旺,茶香四溢,飄到了左鄰右舍。

據狗牯腦茶主產區湯湖鎮白土村支書、茶葉加工大戶羅傳恩介紹,以前遂川茶農基本靠手工製茶,一到明前茶上市旺季,每天都熬夜到凌晨兩三點,但效率低下,茶質參差不齊,日復一日連軸轉,人很疲憊。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手工製茶已無法滿足需要。

為突破瓶頸,遂川縣搶抓國家出臺茶機補貼惠農政策機遇,通過舉辦發放儀式、舉辦培訓班,使購機補貼政策家喻戶曉,還重點查處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和虛報冒領補貼等問題,把更多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茶機,逐步推廣給茶農,特別是貧困戶茶農使用。得益於30%的購機補貼,機械製茶在遂川,從最初的鳳毛麟角到逐步走進農家,再到如今形成氣候,正一步步使茶產業由傳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嬗變。

隨著茶產業不斷提檔升級,精細化加工要求越來越高,茶農、茶企不斷更新設備,在殺青、揉捻、乾燥、提香等工序上提質增效,減輕勞動強度,降低成本,實現規模化生產,提升產品質量及穩定性,避免了以往“好葉制不出好茶”的尷尬,茶機越來越受到青睞。據統計,遂川茶農擁有的茶機數量已達到5000多臺,絕大多數為湯湖鎮茶農購買,其中不少就是貧困戶,極大地促進了種植、加工、銷售分工的細化和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