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讓孩子用童年治癒一生

陪伴——讓孩子用童年治癒一生

童年,是一個人最關鍵的一段成長過程,曾有心理學家說過: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在很多人記憶裡,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畫,勾勒出動人有趣的故事。

然而現實中,並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能被溫柔以待。

現在有很多的年輕父母,不能或不願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即使面對孩子期盼的目光,他們也會用我工作太忙了、我要賺錢養你等理由搪塞過去,然後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但是,工作忙、沒時間,就可以不陪孩子了嗎?這豈能作為萬能藉口。如魯鵬程在《面對關鍵期,6歲前,高質量的陪伴決定孩子未來》書中所言,6歲之前是兒童心理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這麼重要的時期,怎麼能少了父母的陪伴。然而顯然,這些父母根本沒有意識到,在孩子6歲之前陪伴的重要性。

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佼佼者,能夠自信、勇敢、堅強……但是隻通過學校教育,遠遠不能讓孩子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最直接教育、影響孩子的永遠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活說的一點沒錯。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他們眼中的落寞、內心的孤獨常會被爸媽忽略,心中的呼喚得不到回應,久而久之,心理就會發生變化。他們會變得自卑、怯懦、敏感……小小的他們會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認為自己不夠好,等他們長大了,也總把自己當做別人的陪襯,恐懼和他人交往,不敢發表自己的主張,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成為父母期望的佼佼者。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已經開始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其中仍有很多人即便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也並不都懂得該如何陪伴孩子。有些人認為,只要在孩子身邊,花了時間守著他們就算陪伴了,如果這麼想,那就真的大錯特錯了!因為你不僅付出了自己的時間,還收穫不到陪伴孩子的成果,所以就有父母抱怨“每天在孩子身上浪費那麼多時間,沒想到他還是這麼不爭氣”等等。其實優秀的父母,不會把陪伴拘泥在時間上,魯鵬程也認為高質量的陪伴不只是付出時間,還要付出真心。這樣看來,很多父母不是沒有陪伴孩子,而是用錯了方法!

至於如何把握關鍵時期,用心陪伴孩子,在這本《面對關鍵期,6歲前,高質量的陪伴決定孩子未來》書中講述得明明白白,我相信讀完這本書後,你就會明白該怎麼陪伴孩子,度過他們成長的關鍵期了。一定要記住!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永遠是第一位的,別讓錯誤的認知影響了孩子未來的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