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一下別人怎麼做父母的。

別人家的孩子,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對於大多數人,是難以釋懷的童年陰影。

“你咋就這麼不讓我們省心呢,你瞧瞧×阿姨家的女兒,學習那麼好,還那麼乖。你再看看×叔叔的兒子,比你還小,但是懂事,有禮貌,從不惹是生非……”

我們從小父母恨鐵不成鋼的話語中長大,暗自發誓再也不要成為這樣的父母,但到了自己頭上還是會重複老路,不自覺的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一下別人怎麼做父母的。


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父母

好友欣喜的發來了孩子講英語故事的視頻,三歲半的孩子,特別喜歡閱讀,並且中英文切換自如。

反觀自家的娃,大班了,英語啟蒙有兩年了,只能蹦幾個單詞和簡單的句子,頓時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再看看朋友圈,別人曬出來的娃,有鋼琴彈奏得像模像樣的,有認真練字的,有成績名列前茅的……一圈看下來,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好孩子:聽話,懂事,愛學習,成績好,不生事,讓人省心,前途無量。而自己的孩子,學習態度不好,學習習慣也不行。放在一起一比較,高下立見,讓人羨慕的同時也焦慮不已。

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一下別人怎麼做父母的。


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一下別人怎麼做父母的。


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一下別人怎麼做父母的。


帶著請教的心態,我對好友進行了深度訪談:你家孩子為什麼這麼喜歡閱讀?為什麼語言能力這麼強?你們時間怎麼安排的?你們學鋼琴怎麼堅持下來的……

說實話,交流的結果讓我慚愧不已: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後面,站著的是“別人家的父母”,孩子之間有差距,不是孩子不行,是父母自己做不到啊。

當你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跳舞好,英語好,成績好,生活自理能力強,會說話,情商高的時候,得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到像別人家的父母那樣嚴格要求自己,有沒有達到成為孩子榜樣的那個標準?

有一種父母,他們勤奮好學,以身作則,尊重孩子,陪伴孩子,支持孩子。可惜,他們往往都是別人家的父母。就像你羨慕別人家的好孩子一樣,你的孩子心裡,可能也在羨慕的別人家的好爸爸好媽媽。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老家有句古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打地洞。”這話顯然過於絕對,但有時候,

有什麼樣的父母,還真的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因為,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的孩子。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最深。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宋慶齡

每個孩子都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的是一個家庭的樣子。沒有天生的好孩子,也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優秀,除了孩子自身的因素外,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他有負責任的父母,提供好的的家庭氛圍,採用好的教育方式。

與其毫無助益地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多學學別人家的父母。人家是怎麼做父母的,人家是怎麼與自己的孩子相處的,人家又是怎麼引導、幫助、支持、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你能將父母這個角色做好了,也就是為自己的孩子也成為像別人家那樣的好孩子,創造了條件和可能。

真正成功的父母,不是該給予孩子多好的物質,

而是要做孩子精神和靈魂路上的領路人。

因為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晃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

去喚醒另外一個靈魂!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本號管理人員。

如果喜歡我推薦的文章,請關注我!每天不定時更新教育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