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行業形勢驟變,華信製藥業績對賭失敗,與母公司長江健康“反目成仇”

跨界併購,並不意味著就能成功轉型。原本屬於電梯製造行業的長江健康,在2018年收購以阿膠為主營業務的華信製藥後,因對醫療行業形勢變化、競爭格局等問題估計不足,就走向了子公司失控的結局。

4月7日,長江潤髮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江健康”)發佈公告稱,華信製藥董事馬俊華(兼總經理)以及劉瑞環組織人員圍攻圍堵,阻撓審計工作,公司層面雖多次積極協商溝通,甚至菏澤市高新區領導也多次出面協調,但均無效果,目前公司事實上已對華信製藥失去控制。

然而,長江健康股價並未因子公司失控而大幅下滑,4月7日報收於4.39元/股,漲幅4.28%。

阿膠行業形勢驟變,華信製藥業績對賭失敗,與母公司長江健康“反目成仇”

華信製藥業績生變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7月,長江健康為加快轉型發展步伐,以9.3億元的價格收購了以阿膠、鹿角膠、龜甲膠為主打產品的華信製藥60%的股權。彼時,長江健康認為,華信製藥將成為公司內僅次於海靈藥業的第二大主體。

據瞭解,為確保交割後華信製藥有序經營,上述收購設置了對賭協議。原股東馬俊華承諾華信製藥2018年到2020年分別至少實現淨利潤1億元、1.4億元、1.96億元。若未能實現承諾業績,長江健康可從支付給馬俊華的股份轉讓價款中,予以扣減相應的業績差額。

2018年,華信製藥實現淨利潤1.06億元,剛剛好完成業績承諾。但據長江健康此前發佈的業績預告,因阿膠行業形勢變化,華信製藥營業收入、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將出現大幅下滑,2019年未能完成業績承諾。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華信製藥之所以一次次採取極端行為阻止審計工作,或與對賭失敗有關。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華信製藥,但截至記者發稿前,尚未收到對方回覆。

記者注意到,華信製藥原股東馬俊華此前曾提出仲裁請求。2019年11月,馬俊華向北京仲裁委員會申請,請求裁決長江醫藥支付剩餘2018年應付轉讓款1.1億元及相關違約金,且返還華信製藥1004.63萬股(佔總股本的18.09%)股份。

據瞭解,長江健康當初收購華信製藥的轉讓款分兩個階段支付,第一階段在華信製藥法人變更前後,長江健康支付5.09億元,目前這筆款項已支付;第二階段在華信製藥完成2018年到2020年期間每年承諾業績時,分三期支付,每期支付1.4億元。也就是說,長江健康應於2019年5月23日前,向馬俊華支付1.4億元,然而長江健康目前僅支付了3000萬元,還有1.1億元未付。

行業形勢驟變

轉型之困難解

長江健康的前身為長江潤髮,是一家電梯系統部件製造商,主要從事電梯導軌系統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

2016年,長江健康通過收購海靈化藥、貝斯特和海南新合賽三家醫藥企業,進軍大健康領域,此後又投資婦女兒童健康產業。2018年4月,該公司收購了鄭州聖瑪婦產醫院(下稱“鄭州聖瑪”),同年12月又與海口市婦幼保健院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

2019年10月,在完成對傳統產業的徹底剝離後,“長江潤髮”正式更名為“長江健康”。長江健康表示,更名後將繼續圍繞婦女兒童健康事業,通過收購兼併實現快速發展醫藥、醫療產業,堅定高質量的轉型升級理念,秉承高標準的健康產業準則,為打造“健康中國”理想打下紮實基礎。

然而,長江健康此前的財務數據顯示,目前婦女兒童健康業務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僅為個位數。而2019年,受行業政策以及新增民營婦產醫院的競爭影響長江健康通過收購獲得的鄭州聖瑪2019年業績低於預期,出現虧損,長江健康擬對其計提1.82億元。

據長江健康2019年業績預告,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3.5億元至4.5億元,為上市以來首虧。長江健康表示,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對收購華信製藥、長江聖瑪形成商譽計提減值準備總額8.46億元。除此之外,華信製藥2019年經營形式不樂觀也是因素之一。

華信製藥為何“拖後腿”?一名中藥材行業的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過去十幾年阿膠行業都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但由於入行門檻不高,阿膠市場非常混亂。目前,隨著阿膠不斷漲價,有些產品甚至已經漲到“天價”,阿膠市場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結束。2019年以來,進口驢價格大幅提高,活驢進口數量驟減,阿膠利潤空間大幅收縮。在行業形勢走下坡路的情況下,連龍頭企業都沒能倖免,例如東阿阿膠2019年就出現大幅虧損。

近年來,醫藥行業一直面臨洗牌局面,長江健康要實現彎道超車,就需要抓緊時機。2019年出現首虧,是否意味著其轉型並不順利?未來又將如何實現扭虧為盈?截至記者發稿前,尚未收到長江健康方面回覆。

記者 金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