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為什麼時下流行花美男?” “‘中年油膩’就是男人的必經之路嗎?” “怎麼才能讓脆弱敏感的兒子長成真正的男子漢?” “為什麼有的男人總也長不大?”

美國心理學家羅比特摩爾和道格拉斯吉列,在《國王武士祭司詩人》這本書裡給出了新穎、又有深意的回答。用他們提出的男性心智“二四三模型”來對照自己、身邊的人,或者電影小說裡的人物,就像從雲端向下俯瞰,有豁然開朗、雲開日出的“通透感”。

這篇文章是我讀完本書後的收穫與心得,與你分享。全文大約8200字,共六部分,快速閱讀需7~10分鐘。

【書籍概要】

這是世界上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關於“男性心智”的實用手冊,作者基於榮格心理學建立的男性成長路線圖,簡明、易懂,給我們開拓心智疆界、實現自我轉變的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指南。

【亮點提煉】

作者以“243”模型來解釋男性的心理特徵:男性成長分為“男孩”、“男人”兩個階段;在每個階段,分別以四種角色代表不同的心智特質;每種特質對應一個三角形結構,頂端是完整特質狀態,底端的左右兩側分別對應“過度”狀態和“不足”狀態(詳見下文)。

【適合讀者】

正在經歷成長髮育期的年輕男性、正在經歷轉型危機的中年男性,身邊有這兩類人並對他們的內心世界、心路歷程非常好奇或者關心的女性。

【其它說明】

書中對幾處重要名稱的譯法莫名其妙,我在網上查到了更妥帖的名字,在本文中均作了替換。

以下為正文,祝你閱讀愉快。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在時下的大眾流行文化裡,漂亮精緻的五官、清亮無邪的嗓音、瘦削高挑的身材,是對於男性審美的主流標準,不少媒體的封面,廣告影視劇的主角,都屬於這一類型。成熟穩重、涵養深厚的男性魅力,成了不被關注、只在人們偶爾想起時才會提到的配角,甚至有時被直接當做“中年油膩男”的副產品。

一方面,很多年輕男孩從感官視覺的審美基準出發,標榜追求自我,獨立隨心的人生價值,盡情享受剁手購物、追逐流行、崇拜明星的快感;另一方面,他們也時常感受到身心渙散、萎靡怠惰、困惑叢生,面對未來不知去向,不敢選擇、害怕行動,只好把眼前暫時的嘻嘻哈哈,作為擋箭牌,抵禦可能隨時襲來的憂慮和煩惱;

他們是多重矛盾的複合體:害怕長久獨處、又對社交充滿恐懼;對新鮮事情抱有熱情,但總是三分鐘熱度,缺乏耐心;渴望愛情的滋潤,但一旦相處又產生束縛感;凡事以我為中心,很好考慮他人的感受。

他們是長不大的“巨嬰”,焦躁不安地四處尋找“歸屬感”和“安全感”。

這種內心與外在掙扎衝突,體現了近年來廣泛出現的“男性認同危機”,由於男孩沒有完成向成年男性心理結構的正常過渡,在心智上仍處於“男孩”階段,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沒有啟蒙和接引的“儀式”

實際上,這不是男孩情願的選擇,而是因為沒有人引導他把男孩的內在力量轉化為成年男人的力量;沒有人幫助他在蘊藏男性陽剛潛能的內心世界,經歷一次具有標誌意義的轉化過程。

【不同於男性的成長過程,女性天然地被安排了不得不經歷的“磨鍊”。每一位適齡婚育的女性,都會經歷懷孕的極度不適、承受產子的巨大痛苦,這個過程對她們的肉體、生理和心理,是一次徹底的脫胎換骨式的改變,作為“母親”而重生的女人,替代了青蔥稚嫩的女孩。

男性沒有這種造化的安排,必須自己努力尋找。在這個意義上,這也是世界上很多傳說、故事以男性遠征和探險有關的原因,例如中國古代神話夸父追日、希臘史詩奧德賽。】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現代人類欠缺的,恰是上古時期的人類所擅長的。

成人儀式,是世界上很多原始部落的重要傳統。男孩長到十四歲左右,會被帶到遠離部落的野外,獨自生存一段時間,考驗其勇氣和膽識;或者被帶到山洞裡,舉行特殊的啟蒙儀式,通過祈禱、祭祀甚至鞭撻,經歷痛苦、煎熬、孤獨的錘鍊。

通過肉體上的折磨、精神上的啟示,“男孩”死亡,“男人”獲得新生。這樣的啟蒙接引過程,以明確精準的方式,喚醒、激活了位於內心深處的男性心智的種子。

充滿象徵意味的原始儀式,對應著生命最初的生長動力和內在要求,即從散亂脆弱的生命意識,走向深刻堅定的生命意識,從混沌不明的身份認知,走向清晰無礙的身份認知。

現代社會的組織方式、家庭結構、生活觀念,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變化,現實當中已不存在舉行類似上述儀式的客觀環境、文化習俗,比如男性長輩缺位、父親也不夠成熟、有意義的儀式感缺失等等(一些地方出現的成人儀式只能算“偽啟蒙”,本質上是一種娛樂化操作)。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但是,上述缺憾是能夠補救的——這正是這本書的重點。

作者提出,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存在著四個原生心智模型,即“原型”,包括國王武士祭司詩人。當男孩的心智原型沒有向成熟的男性原型合理趨近、並適時被後者取代時,內心的那個“男孩”就會表現出來,甚至永遠也長不大。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四種“男人原型”

與四種成熟男性原型相對應的,是四種不成熟的男性原型、即男孩原型:神聖男孩英雄男孩早熟男孩戀母男孩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四種“男孩原型”

每一種男性心智原型,都是一個三角形結構。位於頂端的是處於完整形式的原型,底部兩側是表現為兩極化功能障礙形式的原型。

不論在在成熟(男人心理)原型的結構中,還是在不成熟(男孩心理)的結構中,兩極化的障礙形式都是存在缺陷的,代表著鬆散失調、內心不完善的狀況。

基於這樣心理學認知,我們一方面需要清楚地識別自己屬於哪一個、或哪幾個的“原型”類型,另一方面,採取有針對性地方法,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言行,向理想的男性原型持續進化。

下面的第四、五部分,分別介紹“男孩原型”、“男人原型”,最後第六部分介紹幾個具體的實踐方法。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不同的原型,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順序有所不同,大體而言,神聖男孩最先出現,接著是早熟男孩和戀母男孩,英雄男孩則最後出現。這四種原型互相疊加,相互交織,構成了複雜多變的男孩氣質。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 神聖男孩

這種心智在宗教中普遍存在,例如耶穌、摩西、希臘神話中的俄耳普斯,也在每個人的心裡普遍存在,代表一種全新的、富有創造力的、鮮活的生命的覺醒,是我們生命的源泉,他有一種神奇的、給人力量的特質,使人們產生幸福感、對生活的熱愛和內心的平靜。

神聖男孩的原型,是尚不成熟的男性氣質的本初模式,與未來的“國王”男性原型,一脈相承。神聖男孩需要不斷經受苦難和艱辛,方有可能成長為成熟的國王。

神聖男孩作為新生的力量,既是宇宙的中心,同時又是脆弱無助的,這代表了他的的兩種極端狀態,寶寶椅上的暴君、孱弱王子。

+正向極端:寶寶椅上的暴君

他坐在寶寶椅上,哭喊著要人來喂、來服侍、來愛撫。他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全世界都要圍著他轉,別人的存在都是為了滿足他的需要。心理學家稱為自我膨脹、病態自戀。一言不合、一事不順,就大吵大鬧。

小暴君對自己往往有高於常人的要求,當現實不能達到其理想狀態時,要麼自怨自艾,要麼遷怒於他人。他的欲求、期望無窮無盡,不能容忍自己和別人的任何過錯。

他們在幼年時的做派、習慣,在成年後可能通過“國王”原型的相應極端繼續發揮作用,影響他的人生走向。

在現實中,有的領導人、公司老闆,在功成名就之後,變得好大喜功,只喜歡唯唯諾諾的老好人、拍馬屁的小人,對敢於直諫、敢說真話的屬下嚴厲打擊。

-負向極端: 孱弱王子

這是神聖男孩的另一個極端,缺乏個性和對生活的熱情,很少主動提出要求。與“小暴君”相反,他指使、控制別人的方式,是沉默寡言、無力的抱怨。他沒什麼朋友,不合群,鬱鬱寡歡,往往以表面的懦弱將自己“偽裝”成無助的受害者、以欺騙來換得他想要的。

這兩極化的狀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某種條件下,被一個極端支配的自我,會慢慢滑向、或猛烈跳轉到另一個極端。小暴君和孱弱王子也是如此,他會從風雨大作變成沮喪無助,或者從軟弱可欺到狂怒報復,例如,2004年,雲南大學馬加爵因不堪同學譏諷而連殺四名同學。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 早熟男孩

早熟男孩對萬事萬物都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永遠有問不完的問題,渴望從書本中尋求知識和答案。他不僅是愛學習的好學生,在某一個或多個領域也常會表現出天賦。

早熟男孩具有冒險的衝動,催動著我們去開拓未知的世界。他使一個人始終保持活躍的求知慾和對世界的驚奇感,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才智增長,向著未來的成年原型“祭司”邁進。

+正向極端:博學的騙子

他會在課堂上不斷地舉手,以展示自己無所不知、出類拔萃。他迫不及待地炫耀自己的才華,愛耍小聰明,經常玩弄小伎倆、小惡作劇,故意欺騙、捉弄別人,並樂此不疲。

他時時處處都想把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惡意中傷和他觀點不一致的人、他瞧不起的人,懷著無比的優越感睥睨世界。他會欺騙別人、也欺騙自己,裝作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大咖”。

他喜歡誇誇其談,用言語攻擊看不起的人、比他高明的人,恨不得那些人摔跟頭,但是一旦得逞,他又不想取而代之、承擔前人的責任。

這種心智的根源,在於他對自己不夠自信,低估了自己神聖男孩的稟賦。

-負向極端:幼稚的蠢貨

與孱弱王子類似,幼稚的蠢貨也是了無生機和活力,反應遲鈍,總是表現得笨手笨腳,像腦子裡“缺根弦兒”。

但是,這些外在的“假象”掩蓋了他自認為使命非凡(也易受傷害)的妄想。表面上沒心沒肺、稀裡糊塗,經常與“博學的騙子”相互糾纏,無辜、單純的背後,時常隱藏著一個狡黠的騙子。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 戀母男孩

所有男孩(不成熟的男性)原型,都與對母親的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依賴有關,同時,也與缺乏成熟男性的培育有關,在這方面,戀母男孩最為顯著。

他滿懷溫情、善良,充滿親和力,易於相處,善於傾聽和理解別人的感受。

在他心靈感知中的母親,超越了生身母親,是精神上的存在,是超越塵世的無限的善和無限的美的終極化身。

+正向極端:媽媽的奶嘴男

這種“吊在媽媽圍裙上的人”,上海人稱之為“媽寶”。

除了對母親的過度依賴,奶嘴男會把這種情結向外延伸,陷入對帶有母性色彩的女性的不懈追求之中。

然而,由於其內心真正渴望的是超越俗世的完美女神,他不會滿足於任何一個女人,不願與她們真正結合,不願面對男女關係中的複雜局面,不願承擔由此帶來的任何責任。

-負向極端:夢幻寶寶

“媽寶”至少還會主動找“媽媽”,而夢幻寶寶則乾脆與世界和其它人都隔絕、孤立。他憂鬱寡歡,常常陷入白日夢,幻想他的生命女神。

當媽寶男在四處留情、到處結交女友時,夢幻寶寶只是枯坐在那裡,沉醉於想象。

他拒絕接觸現實,寧肯躲在幻夢裡,做個十足的宅男,或者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裡滿足渴望。

他有時表現出不誠實,這大多是為了掩蓋內心的另一個極端“奶嘴男”原型,他真正隱藏起來的,是和“奶嘴男”一樣的妄想,以及虛幻想象破滅所導致的慍怒。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 英雄男孩

英雄男孩是男孩原型的頂級形態,標誌著男孩青春期的最好階段,充滿陽剛的男性力量。但是,這仍是一種不成熟的原型,如果直接升級到占主導地位的的成年男性原型,還是會阻礙人格的成熟。

英雄原型的意義,在於激發男孩脆弱的自我心理認知,使自己實現與母親的自然脫離,開始獨立面對世界,承擔起生活賦予的使命。

英雄男孩敢於向邪惡發起挑戰,儘管最終往往遍體鱗傷,但經過殘酷的戰鬥洗禮,他成功切斷了對母親的依賴,男人已經誕生。

+正向極端:小霸王

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支配身邊的人,自認為擁有天然的權力。對那些挑戰他的人,他會用全力予以回擊,捍衛自己的地位。這種攻擊是為了逃避承認潛在的怯懦。

喜歡單打獨鬥,經常表現得魯莽、草率,有勇無謀。自我嚴重膨脹,自認為是團隊中最重要的、最不可或缺的頂樑柱,致使不會正視、也不承認自己的侷限性。

他只顧實現自己個人的成就,而無視旁人的存在,最終會被他曾經拋棄的人們所拋棄。

典型的例子包括,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失了戰略要地荊州,結果敗走麥城,最終被吳軍擒獲而折了一世英名。

-負向極端:膽小鬼

當在身體上、精神上受到攻擊時,他寧肯被碾壓也不還手。他不願意與別人發生身體對抗、衝撞,遇到打架的場合,要麼說“大丈夫能屈能伸”、要麼像阿Q一樣說“兒子打老子”,為自己的懦弱開脫辯護,但自己很清楚內心的難過和憤怒。

由於對可能出現的衝突過於膽怯,他失去了融入人群的機會,也不敢追求任何有意義的事物。


【小結】

男孩原型中的各種極端狀態,在我們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而且會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正向極端狀態,是外向的、張揚的,他想方設法地引人注意,用各種方式滿足內心的慾望(母愛、讚揚、權力等等),不的目的不罷休,一旦遭遇重大挫折、失敗,可能會迅速轉向負向極端;

負向極端狀態,是內向的、收斂的,表面上與世無爭、形單影隻,但這往往是他用來隱藏內心渴望的“偽裝”,或是博取同情好感的手段,如果內心的想法被人拆穿、或是幻想被毀滅,他會立刻被激怒,轉向正向極端。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 國王

國王原型是其它三種原型的基礎,正如神聖男孩之於另外三種男孩原型。

完整的國王原型具有秩序、理性、正直的品質。他能夠穩定失控、混亂,讓人們恢復平靜,保護外在和內在的雙重穩定和平衡。他既能看到別人的優點,也能看到缺點;既褒獎他們,也會促進他們進步;既引導他們,也培養他們。他是仁慈、莊嚴的化身。

國王原型下的男人,在氣質上很接近於“父親”,但他比父親更全面、也更深刻。在現實的層面上看,如果在家庭裡父親的角色缺失或者虛弱,這個家庭的運轉就會失調,陷入無序和混亂。

+正向極端:暴君

暴君就是某些位高權重之人,包括在家裡、公司辦公室等等。

他嫉恨所有的美好、天真,嫉恨一切飽含生命力量的事物,原因是他害怕、恐懼自己的無能和虛弱。他不能容忍指責和批評,時常暴跳如雷。在暴怒的表象之下,是軟弱和自卑。

他認為別人的存在就是為其服務,儼然是“寶寶椅上的暴君”的升級版。如果父母從小對孩子過於溺愛,他可能終其一生都難以走下寶寶椅了。

-負向極端:昏君

他缺乏安全感,難以獲得內心的平靜,時常陷入偏執和妄想,總覺得有人存心與他為敵,甚至加害於他。過度的自我保護,在他與外界之間豎起了高牆,加劇了自己與別人的對立緊張關係。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過於嚴厲苛刻,他在“孱弱王子”的陰影下長大,就會如同懦夫一樣行為舉止。平時看起來很“乖”,但如果受到強烈的精神刺激或者壓力,就會瞬間變成完全不同的人。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武士

完整的武士原型包括進取心、善於決斷、意志堅定、行動果斷。

與英雄們的行為不同,武士的行動從來不會過頭,不會過度戲劇化,更不會通過誇張的言辭和表演給自己、別人加油打氣。

武士的核心特質是超出個人利益的獻身精神,他將完全的忠誠獻給某項事業、使命、國家甚至個人。

武士,意味著毀滅。積極的武士只會將能量用於應被摧毀的東西,例如不公正的體制、陳腐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讓更有生機、代表發展趨勢的新事物得以呈現。

+正向極端:虐待狂

出於自身特質的要求,武士必須從一般的人際關係中抽離出來,這是導致兩個極端狀態的根源,進而產生消極影響和破壞力量,使他們變成了虐待狂和受虐狂。

有些公司領導對下屬打壓、騷擾,不公正地解僱員工,都是這種心理狀態的表現。另一種典型表現是“強迫性人格失調”,例如工作狂,他們極其能忍受痛苦,依靠外部世界取得的成績來支撐自信,導致不由自主地自我強迫。

他們“虐待”別人,換著花樣強迫下屬無節制加班(冠冕堂皇地稱為“996”),這恰恰反映了內心隱藏的另一個“自虐狂”的存在。

-負向極端:受虐狂

如果“膽小鬼”長大成人,他把青春期的不安全感、膽怯恐懼的心理傾向帶到生活中,往往就會導致受虐狂傾向。他們不能在心理上捍衛自己,甘願被別人驅使。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 祭司

祭司是擁有知識的智者、掌握技術的宗師,從遠古到現代,他們在社會中始終承擔著“啟蒙者”的角色,這表現為,他們在對外部事物進行洞察的同時,也完成了對自我內部世界的覺察。

完整的祭司原型包括對內外部世界的感受力、洞察力以及嚴密的思考力。

在當代社會里,他們是科學家、工程師、銀行家、醫生、教師、律師…… 從不同角度豐富和發展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

+正向極端:缺德的專家

他不是以漸進的步驟啟蒙他人,使之能夠吸收整合新的知識,實現美好圓滿的人生,而是打著“科學至上”的旗號,故意擺佈操弄別人,裝腔作勢地故作高深,或者專門打壓年輕祭司、或者與自己意見相左者,通過壟斷知識的傳播,鞏固自己的學術霸權。

-負向極端:無辜的小人

他是早熟男孩的消極狀態“幼稚的蠢貨”進入成年後的變體。雖然擁有一定的社會認可度,但他不想承擔一個祭司所應承擔的責任,他不想分享、傳授,也不想為啟蒙和引導別人而付出努力,他只想學到剛好蓋過別人、好讓別人的努力成為無用的程度。

他的深層動機是嫉妒,嫉妒超過他的人,看到別人遇到進展不利時,他要麼落井下石、要麼挖苦嘲笑,他對別人的這種敵意,是為了掩蓋內心的虛弱以及責任感的缺失。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 詩人

詩人原型代表原初生命中的蓬勃慾望,他對世間萬物,有強烈的感知力和深度的情感共鳴,他有無限的創造力、充沛的生命激情。對詩人而言,世上不存在邊界和約束,他的自由、審美與博愛,將他與萬物融為一體。

詩人原型與國王、武士和祭司完全相反,後面三者強調規則、控制和理性。

在現代社會里,他們不僅是詩人本身,也是畫家、音樂家、收藏家、攝影家、劇作家、導演、演員、以及設計師和作家,在各種從事藝術性、創造性的工作中都有他的影子。

+正向極端:登徒子

這是詩人原型的極端“過度”狀態,是不受任何界限的約制,隨心所欲。他實際上不是自我的主人,成了慾望和情緒的犧牲品,陷於眼花繚亂的感覺體驗和感官享受而不能自拔。

他懷著不知疲倦、永不安定的心,始終在尋找。不論是迷失於內心世界還是外部世界,他始終得不到安寧。所有的根源,正在於他“不設限”的人生準則,生命的全部能量像大水漫灌一樣到處橫流,不受自我的控制。

例如,三島由紀夫的小說《金閣寺》的主人公,迷醉於金閣寺超凡脫俗的美,漸漸陷入深度焦慮和恐懼之中,最後一把火燒了那座建築。

-負向極端:愛無能

這是詩人原型的極端“不足”狀態,與“登徒子”相反,他對周遭世界提不起一點興趣,缺乏生活熱情與生命活力,疏遠家人朋友,與正常的社交關係“失聯”,在心理學上稱為“情感障礙”。長此以往,會陷入深度抑鬱。


【小結】

四種男人原型,代表著四種不同類型、不同面向的成熟男性特質,只有將它們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才能建立完整的男性人格。

比如,如果要使國王、武士、祭司相互配合,就需要詩人原型發揮粘合作用,因為前三者在本質上是與生活“抽離”的,詩人的能量為其灌注活力與愛;而反過來,詩人本身需要國王能量劃定界限、引向創造之地,需要武士能量為其揮劍斬情絲,掙脫紛亂的情網。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一方面,內心的男孩原型,對向上的成長形成地心引力似的的阻礙,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們並不需要拆除童年時代建立的“神殿”,它們曾經是、將來也仍是心智成長的原動力;

我們要做的,是像修復古代建築一樣,先夯實地基、加固臺階,然後以此為基礎,一磚一瓦地建起新的殿宇。

儘管這一路很難,但是我們有明確的目標指引方向,即成為擁有明君的仁慈、武士的勇猛、祭司的智慧、詩人的熱情,集四種美好德行於一身的成熟男人。

在實際生活中,可以採用以下方法、技巧,幫助實現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

想象力對話

通常我們遇到的各種情景、問題,歸根到底都是帶著面具的四種原型而已。通過在心裡進行積極的想象力對話,我們與他們正面交鋒、辯論,充分了解各種不同觀點、立場,能幫助我們緩解壓力和不良情緒,站在更客觀的角度看待和處理問題。

冥想祈禱

仿照瑜伽的方式,讓自己安靜下來,在心裡觀想四種原型的意象、完整的人格形象,體驗、感受他們的氣質和力量。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證實,以古來然而恰當的方式進行祈禱,會改善人的情緒和態度,從而改變內在世界。

尊賢尚老

主動向那些令人心懷敬意的老人學習,向他們尋求人生的經驗和智慧。或者閱讀傑出人物的傳記,從中發掘對自己有益的參照。

假戲真做

以上三種都是精神層面的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行動起來。想象在你所處的情景下,你嚮往的男性原型會如何言行,然後假裝自己就是他去模仿。長此以往,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接近他。例如,如果你想獲得的更多的“武士”能量,可以去學拳擊、散打;如果你想獲得“國王”能量,可以嘗試組織線下的小群體活動。


作為最後的結語,我想再分享的一點體會是,認識自我、調整自我的過程從來不是容易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無論如何,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就已經勇敢地踏邁出了第一步。慢慢來,不著急,畢竟這是貫穿我們一生的使命。

祝願你、我都早日成為自己希望的那個人。


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男性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原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