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來,活下去


生下來,活下去

生下來 活下去

生活是什麼? 是生下來,活下去。

不知道什麼時候,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會變得如此乾脆。

生活是什麼?

為什麼而活?

為什麼是我在承擔我現在的這個角色?

又不知道什麼時候,對這些問題再無興趣。

多數人生都會為生存開啟第一課,人們總試圖成為衣食無憂的享受者或成為衣食無憂的開創者。

窮困帶來的不僅僅是窮苦,更有悲涼、貧瘠、人性的扭曲、良心的碾壓。這些不堪、忍辱都讓人為之恐懼、於是生來人們都會為此警醒而奮鬥。

看到一段熟絡的話: 人活著最大的意義是什麼?實現自我,成就他人,創造價值,造福人類。

是遠大的,也是空洞的,更是一部分人的,與我們這種平頭百姓來說或真或假。或真是平頭百姓也是可以,或假是平頭百姓只想安穩平安一世。


學會生活下來

很多上代人都會對自己的下代說,你們是幸福的一代,因為中國從舊社會走向新社會,從那個食不裹腹的饑荒、戰爭年代到今天,相比他們,我們都是幸福的一代。

可是即使這樣,我們仍然在努力追求幸福。

甚至越追求越在冥想幸福是什麼?

妞妞的童年總是讓她感到快樂無比,但是童年的記憶中快樂時光大部分都停留在外婆家,因為那是一個真正讓她放開自己無憂無慮的享受成長。除了愛只剩美好的記憶。外婆的愛比媽媽寬廣,外婆的愛總要比媽媽溫柔-----。

媽媽的愛裡多了一份焦急與期待、爸爸的愛裡藏了一份嚴肅。

父母天不亮就開始辛勤焦急的努力,卻也只是維持了基本的生計,哀嘆與期望,在父輩的生活裡再正常不過了。

回到父母身邊,隨著長大她絲毫沒有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父母的辛苦謀生,讓她多了一份等不及的成長回報,她將生活裡的所有悲涼、人情冷暖,以及那些無以抵抗的壓抑,都歸結為一個答案:要出人頭地,要能成為家人的參天大樹。

在那個時代,抓住學習仍是希望的救命之草,可是等她畢業之時,卻發現世道的更新,物價的上漲,人們對生活慾望的膨脹,她也只是普通大眾的一員,在面對社會的洗刷,她經歷的

苦難並不少於父母,因為她還揹著那個份沉甸甸的期待,現實正如那句:“不要和我談理想,我戒了。”當她仍想拾起自己的那份理想時,卻發現父母的期待,也已只是希望她能安穩生活早日結婚生子。

可是她的內心萌芽的射程並不是僅於此。即便如此,她那需要強大的內心,以及願意承擔原生家庭的生活之責,她哪敢在這個時代去寄望一個男人,獨立的生活資本是屬於這個世界女人的安全,如果真的遇到那個理想的男人,那也只是運氣罷了。她也萬不甘再重蹈覆轍又如父母一般,過著步履蹣跚,為生計而憂心,含辛茹苦養育子女再來把期待投放給孩子。

有人說我們的父母輩全為了孩子活著,這句話有時是感嘆、有時是卻也是一種嘲諷,但也是一種感恩,感恩和認可父母為我們無私的付出。

在理清了人生的糾纏後,又有太多的人開始指責父母,尋源今天的自己,父母是有責任的。無法剝離的血緣之親的較量終究都是悲劇。

我們在年少無知時,不能理解,那個《九香》裡的單親母親獨自撫養5個孩子,背後舔碗的故事,母親為了孩子,依然選擇獨自承擔,她並不當真童年孩子的無知。

如果父母不當真我們的童年,我們也不當真父母的更年。

在我們平凡的成長中,父母的期待總是讓我們脫離原本的生活,追尋更好,可我們大多數卻為這個更好而圍困其中。

平凡的生活裡,有時讓我們看得更透,透到感嘆:

生下來,活下去


透到明白:

生下來,活下去


生下來,活下去


生下來,活下去


這是結果,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的完美人生之態,只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這樣的人生自主權。


年輕時那種乾脆利落,底氣十足,總認為我們才不會像他們那樣。認為假如是我-------

我才不會------,總認為必須事業有成,生活獨立再尋一愛人終盡一生幸福。

但是生活卻總在我們計劃好的嚮往的人生裡,意外結婚了、生孩子了、父母病了、接踵而的生活瑣事又一地雞毛的被捲起。

此時,你也許會明白,生活的真相真的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流暢-----

終於在世俗的價值觀裡,在學校遵循的所謂道德遵義裡、在父輩的孝道里,那些自認為:“別人會怎麼看我的眼光裡,自認為優秀偉大的標準裡,發現全是狗屁,大於這一切的是自己,

是自己取用於它們,而不是用這些來塑造甚至捆綁於自己。

害怕和恐懼實際上,該來的事終究會來,該面對的事我們終究要面對。從小表現不好,就定義為差生,就開始失落於自卑,就自認未來的人生很艱難;就因為自己一次生氣男朋友沒有哄自己,就想分手;就因為一次領導批評就忍受不了要辭職-------;自卑、想分手、辭職------這一切其實只是與自己的較量。

生下來,活下去,人生原本就應該把自己當成不倒翁,既然生於這一世,必有我存在的價值,也必有我的一席之地。只是我們會受世俗,社會的變化、人言的撥動,一切於自己的外界干擾。只有很小的概率人生會如自己嚮往的方向流暢行駛,大部分的人生都必會是活下去再而活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