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生活安逸,衣食無憂,為何必須要依照身份地位使用器皿?

後宮諸人的器物使用置身宮內,后妃生活安逸,衣食無憂,不用操心生計,不用精打細算不會捉襟見肘,不會吃了上頓沒下頓。但是封建制度註定了後宮制度亦是等級森嚴,后妃等人雖同居後宮,但各自所用器皿的種類和數量、衣著的顏色和圖紋、吃食的種類和數量,皆有規制,各等級不得僭越定製,但也不能積攢剩餘送給母家使用。皇帝與皇后為乾天坤地,皇后是皇帝的內佐,故而後宮女人中,唯皇后最為尊貴,而能與皇后匹敵的就是皇太后。

后妃生活安逸,衣食無憂,為何必須要依照身份地位使用器皿?

皇帝與后妃們(劇照)

在實際生活中,皇太后所用之物種類與皇后基本相同,只不過在數量上多於皇后罷了以後宮內陳設之物來說,上至金器、玉器,下至銀器、銅器、錫器、鐵器、瓷器、漆器乃至燈具等,皇太后與皇后所用器皿種類完全一致,僅有數量之別,皇太后所用器皿的數量多於皇后。之所以如此安排,當有其深意,皇太后、皇后尊貴,而皇太后又高於皇后。金器:皇太后、皇后可以使用一副玉盞金臺,兩把金執壺,一個金方,十五個金盤,六個金碟,五個金碗,一個金茶甌蓋,一把嵌松石金匙,兩把金匙,一雙金鑲牙箸,兩張金雲包角桌二使用金器是皇太后與皇后的特權,即便皇貴妃亦不能使用。

后妃生活安逸,衣食無憂,為何必須要依照身份地位使用器皿?

皇后使用的器皿

清代,皇貴妃地位尊崇,僅次於皇后,被視為“副後”,然而其與皇后的差別被大大拉開皇貴妃雖不能使用金臺、金壺等金器,但既然皇貴妃地位尊貴,所用器皿不帶點金又難以體現出這種尊貴,所以,皇貴妃所用包角桌和鐵鑷帶有一點金:一張金鐵雲包角桌一,一把鈑金鐵鑷。而地位次之的貴妃和妃,則使用帶有一點金的鍛金鐵雲包角桌一張,帶有一點銀的銀銀鐵鑷一把,自嬪而下則都不能使用帶金器皿。瓷器:后妃等級之別不僅體現在金銀器皿上, 清代皇帝大婚時所用金器而且體現在後所用瓷器的種類和數量上。

后妃生活安逸,衣食無憂,為何必須要依照身份地位使用器皿?

金銀器皿

日常生活中,后妃等人必須依照身份地位使用瓷器,尤其是象徵名分地位的“位分瓷器”,其中包括碗、盤、碟、盅。位分瓷器嚴格體現后妃尊卑之別,其色彩體現了后妃的等級地位。如皇太后、皇后使用裡外均為明黃色瓷器,皇貴妃使用白裡外黃瓷器,貴妃與妃使用黃地綠龍瓷器,嬪使用藍地黃龍瓷器(此處黃色已是暗黃色,俗稱香色),貴人則使用綠地紫龍瓷器,常在使用五彩紅龍瓷器,而答應,作為地位最低的嬪妾,連“位分瓷器"都沒有,只能使用各色瓷器而已。當然,皇官之中,凡事皆有規矩,即使是使用各色瓷器,也並非是旁無限制。

后妃生活安逸,衣食無憂,為何必須要依照身份地位使用器皿?

綠地紫龍瓷器

后妃根據地位可以使用數量不等的各色細瓷器,地位越高,數量越多。如皇太后所用各色瓷盤、瓷碗、瓷碟、瓷盅二百七十件,皇后所用二百五十件,皇貴妃一百二十五件,貴妃九十五件,妃七十件,嬪五十四件,貴人四十二件,常在三十三件,答應二十八件。對於位以上后妃來說,她們應該算是錦衣玉食,而對地位更低的貴人、常在、答應,尤其對答應而言,她們雖亦身處後宮,尊貴程度卻大打折扣,就連太監也會小瞧她們,不把她們放在眼裡。見了答應,太監不會像見皇后等人那麼恭敬,在太監眼裡,小小的答應,皇帝心血來潮隨便賜的名號,哪有什麼地位可言。

后妃生活安逸,衣食無憂,為何必須要依照身份地位使用器皿?

瓷碟

也許正因為太監對答應的態度如此惡劣,乾隆帝才明確規定:雖然答應地位低微,但畢竟是內宮宮眷,太監見了也必須行跪拜禮,以示尊敬。深宮之內,答應的生活真非外界所想像的那般錦衣玉食,與當時的百姓相比,她們雖衣食無憂,不致忍受飢餒寒冷之苦,但她們的吃食種類簡單,數量較少,她們沒有資格使用蟒緞、閃緞、織金緞等的緞匹,所穿的衣服用料單一。而且她們還得處處提防小宮女偷拿她們的東西,哪怕是一條絲線,她們都是那麼在意。一條細細的絲線,雖不起眼,那也是她們厚著臉皮,低聲下氣地從后妃姐姐們那兒拿來的。

后妃生活安逸,衣食無憂,為何必須要依照身份地位使用器皿?

乾隆帝畫像

道光十九年(1839年)八月初一日,鹹福宮琳貴人位下新添一名宮女大妞,大妞長得手大腳大,可能在家做慣了粗活,反倒不會做細活。十月初十日,大妞在收拾飯碗時,手一滑,飯碗隨之落地,應聲而碎。負責教導大妞的姑姑聞聲即來查看,看到滿地狼藉,不禁怒氣沖天,抬手就給了大妞一頓耳光。大妞捱了打,心存畏懼,既緊張又害怕,但又忙中出錯,不小心把花針給弄壞了。雖然是大妞不小心犯的錯,但姑姑卻認為大妞是蓄意報復,並決意把大妞退回。這不能不說明主子對所用飯碗的在意程度,原因就在於碗的數量較少,所以較為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