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指在學習上主動而不是被動;自覺而不是盲目;自立而不是依賴;對自己有目標、有要求、有計劃、有反思、有總結,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自己不負責任。讓他們在自我設計、自我創造、自我超越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進而激發他們產生自主學習的慾望,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主性,為自覺學習打下強有力的基石。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1、我認為首先要轉變觀念,適度放手,讓孩子樹立自主學習的觀念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之師,終生之友。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家長首先要實現觀念上的自我變革,為孩子自主學習提供觀念支撐,這是孩子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保證。因此,要想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注重自我學習,提高認識,著眼現在,放眼未來。因為,你的行動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言傳身教的效果會更顯著。有位教育家說過:“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隻手”。意思就是說父母對孩子不要包辦的太多,要放開一隻手,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也就是說,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全部包辦代替,也不能完全放開,放任自流。在許多問題上,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自己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增長他們的信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長久堅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

2、就是遵循規律,注重方法,促使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談到自主性學習習慣,當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一是上課精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腦子愛開小差;二是對所學的知識不能做到課前預習;三是不能在複習的基礎上做作業,有時不能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甚至作業質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時地進行復習鞏固。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關。小學階段的孩子由於年齡較小,自我約束和控制的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往往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覆性較大。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較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極易形成壞習慣。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遷就、姑息、放縱,使孩子任性、自私、懶惰、依賴成性;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而採取的教育方法不當,有的採取物質刺激,有的用言語要挾嚇唬;有的只看重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3、要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先要使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讓他找到成就感。有的孩子學了老半天覺得沒啥提高,就放棄了。正是因為缺乏這種成就感,所以孩子才會覺得學習乏味,沒有什麼意義。現在很多孩子為什麼喜歡網絡遊戲,其原因之一就是,在遊戲中,孩子會體會到一種曾為有過的成就感。如果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不會有進步。家長要多鼓勵,對於孩子的好表現和好成績,父母不要吝嗇使用讚美之詞,對於孩子的錯處,不要過於批評,因為過多地批評,會令他情緒低落,而犯更多的錯誤。表揚為主的方式,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有一定的作用。要使孩子對學習發生興趣,父母必須做孩子的榜樣,先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很喜歡看書,求知慾很強,並且不斷地學習。

4、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要孩子不看自己喜歡的節目、不玩自己喜歡的遊戲是很難的,強迫不是好辦法。一個家庭中父母如果成天自己坐在電視機前或是電腦前玩,而大聲地呵斥孩子去看書,這其實是很難有什麼說服力的,孩子從心裡是不“不服氣”的。因此 日常在家庭生活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有著重要的示範引導效應。

5、父母不僅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也要注意自己的學習。大人通常情況下總認為學習只是孩子們的事,其實做家長的也要學習如何做家長。可主動上網找一些教育孩子的論壇或有關知識看看,進行這方面的學習。同時與其他家長之間的交流也是一種互相的學習,把每家庭教育孩子的得與失拿出來交流一下,可以避免很多彎路,收穫更多喜悅。

6、尊重孩子,賞識孩子。著名的“賞識教育法”提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一觀點已成為當代教育學上一個被普遍認同的觀點。一味指責孩子身上的缺點和不足,這種指責式教育對孩子改變身上的壞“毛病”收效並不大,有時甚至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想著法地和你“捉迷藏”、“打游擊”。嘗試賞識教育法後,用激勵的方法教育孩子,往往這樣,孩子大多情況下都能及時改正“毛病”,改“邪”歸正,收效良好。

葉聖陶老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可見,在兒童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孩子當前的學習有用,而且也是完成學習的需要,既能開發孩子的智力,又能促進孩子成才,定將會終生受益。因此,我們家長應當堅持不懈地在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學習習慣上多下功夫,在孩子的有意注意、善於思考、做好預習和複習、獨立完成家庭作業和認真檢查等方面進行良好的自主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