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的貴州札記丨“貴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義,遵義文化在沙灘。”真言?戲說?

餘的貴州札記丨“貴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義,遵義文化在沙灘。”真言?戲說?

在貴州,曾經"地無三尺平"的殊境,令諸多久遠的文化得以留存。絢爛文化的基石,是尋常百姓祖祖輩輩的日常與勞作。

黔山深處,"非遺"蘊藏豐厚,這些從歷史中迤邐而來的人和故事,世代傳承、生生不息。

沙灘文人軼事

“貴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義,遵義文化在沙灘。”此言將沙灘推向了高原之峰巔。沙灘是何地?沙灘距遵義40公里,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村落;乍看去,山光水色恬淡縹緲,似乎與外界沒有任何交集。而晚清以後百餘年,卻井噴似的湧現了幾十位學者,最著名的文化人有三位:鄭珍、莫友芝、黎庶昌。沙灘文人共著書二百二十一種,其中黎氏一百二十八種,鄭氏五十九種,莫氏三十四種。抗戰時期,浙江大學學者以“沙灘文化”稱之,遂流傳開來。沙灘現存黎庶昌故居“欽使第”。

余的贵州札记丨“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真言?戏说?

黎庶昌故居“欽使第”

鄭、莫有多項成就,二人歷時三年撰寫的《遵義府志》被梁啟超讚譽為“天下府志第一”。他二人是清代宋詩運動的主將,詩詞的成就最為傑出。當代國學大師錢仲聯《論近代詩四十家》寫道:“清詩三百年,王氣在夜郎”。

余的贵州札记丨“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真言?戏说?

三賢堂

三人中,黎庶昌的經歷是最為豐富而獨特的。童年,他窮得上不起私塾,因聰明好學而享受了塾師的免費授課待遇。沙灘的文人,唯有黎庶昌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學習古文上,而沒有著重於詩詞,只為經世致用。

余的贵州札记丨“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真言?戏说?

黎庶昌像

貴州因農民起義,科舉考試的鄉試從1855年起,已經停擺。1860年冬,黎庶昌便動身去北京參加順天府的鄉試。一個人步行、乘船,走走停停,花了大半年時間,到第二年初秋,才歷盡億辛萬苦到達京城,參加八月初九至十五的鄉試。赴考如此艱難,試題不可捉摸,考倒了多少風華才子!黎庶昌在京城參加了兩次鄉試,做的八股文不對考官門徑,兩次名落孫山。

落榜後,黎庶昌在京城衣食無著,難以生存。正值此時,因連連的天災人禍,皇帝沒轍,發了“求言詔”,企圖廣開言路拯救民生。一個多月,全國上下無一人敢於出頭應詔。黎庶昌思慮良久,下了至多“應詔昧死”的決斷,把多年來對社會弊端的觀察思考寫成了六千字的《上皇帝書》呈上。

余的贵州札记丨“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真言?戏说?

黎庶昌是飽讀史籍的書生,也是來自窮鄉僻壤的草根,進京趕考的長途跋涉讓他見識大增,而自身又正遭受生活無著的苦難。這一切,使得他的詔書道古論今,切中時弊。他揭示了當今天下十二種危險之道,讓人看到晚清滅亡前的垂死慘境。黎庶昌對此出謀獻策,表述己見。

因為全國只此一份詔書,皇上也格外重視,便命他做詳細詮釋。黎庶昌又寫下一封“萬言書”。其中將一些高官視為冗員,主張裁削;並要求取締八旗軍人的若干特權,這是相當犯諱的。他又提出了改革科舉考試,增加自然科學的考試內容等,都是為社會動大手術的舉措。皇上有所採納,有所擱置。最後賜給他一頂知縣的官帽,安排他到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的手下任用。這看起來是上佳結果。

余的贵州札记丨“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真言?戏说?

然而,黎庶昌雖有一頂知縣帽子,卻是沒任實職,沒有收入,有苦難言。黎庶昌在曾國藩手下六年,曾國藩對他印象頗佳。這時,黎庶昌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個“補缺”的機會,當上了太湖濱吳江縣的知縣。誰知這裡卻是魚米之鄉的一個另類,負債累累,百姓承受的稅收極重,這個知縣當得苦不堪言。

1871年9月,黎庶昌的外兄、師長莫友芝去世了。這位“西南碩儒”曾與黎庶昌同在曾國藩幕府中,對黎庶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余的贵州札记丨“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真言?戏说?

幾個月後還是靠曾國藩示意,把黎庶昌調到如今上海附近的青浦縣,鳥槍換炮,境況大變。所以,舊時“朝中有人好做官”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青浦縣與家鄉貴州,有天淵之別。那裡百姓安居樂業,黎庶昌便有機會施展自己發展文化的主張,並籌集了經費為青浦縣修志,後來成書三十三卷。他對進京趕考之難深有體會,於是,便提取了一筆經費,作為青浦縣舉人赴京會考用的盤纏。他在青浦縣當知縣才一年多,便利用這個寶貴的機會為文化和文化人大做實事。

之後,他又管理過築堤事務,在揚州當過稅務官。最後又補上了兩淮鹽大使的實缺,更是個肥缺。黎庶昌是個清官,而這些職位的歷練,讓他從一介文人進入了發達地區的經管領域,這為他日後承擔外交使命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設若黎庶昌沒有在江淮的這些經歷,一個尋常小吏在朝中是沒人理會的。

余的贵州札记丨“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真言?戏说?

光緒二年起,中國向各國派遣公使。黎庶昌被薦,先後隨郭嵩燾等出使歐洲,歷任駐英、德、法、西使館參贊,開始其外交生涯。能夠在清廷閉關鎖國的年代出任使節,是極為難得特別幸運的。這也讓黎庶昌睜大眼睛看世界,由視西方為“夷狄”,變為了解其風土人文自然,並著書《西洋雜誌》八卷。黎庶昌是文人,他是從文化著眼推行的文化外交。後來,他又曾兩次出使日本,因日本文化與中國同宗同源,日本朝野文士早已慕名他的著述和學者身份、厚重的儒學積累,並以能夠結識黎庶昌為榮。於是學者們與他結下友誼,結下學術之交。在日本,黎庶昌讓這種文化外交得以進一步推行,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外交風格。離任時,日本人餞行至數百里外,為使臣返國時從未有過的盛況。

余的贵州札记丨“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真言?戏说?

作為外交官,在熱愛國家堅守主權方面,黎庶昌旗幟鮮明。同治六年,入侵者在我國南疆稱王,建立“喀什葛爾王國”。英國外交大臣出面調停,促使中國與之“議和”,使之合法化。當時駐英的郭公使也是如此觀點。清廷中李鴻章等主張放棄新疆,左宗棠等力主收復新疆,先奪還喀什葛爾,再收復俄佔伊犁等地。黎庶昌極力主戰,收復中國主權。後來,主戰的左宗棠消滅了侵略者,光復了南疆。黎庶昌興奮地賦詩賀勝,乃外交使節中的硬骨頭也。

余的贵州札记丨“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真言?戏说?

對沙灘文人在崇敬之餘,我也還有一點不能苟同之處:當年沙灘文人將苛政與巫醫、端公等量齊觀。我認為,後二者與儒、釋、道家一樣,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民間文化遺產也是國學的一部分。沙灘大儒當年有其認識上的侷限,我們今天應當從另一個高度來看待這事。

編審:蘇姝

余的贵州札记丨“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真言?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