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這些歐洲領導人抓住機會“大顯身手”

新冠疫情之下,這些歐洲領導人抓住機會“大顯身手”

2019年11月8日,在德國首都柏林的總理府,德國總理默克爾(左)和來訪的歐盟委員會當選主席馮德萊恩抵達聯合記者會現場。(圖片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歐洲時報4月10日秋狸編譯】面對新冠疫情危機,歐洲各國反應並不相同,領導人們的表現更是大相徑庭。在普遍焦頭爛額、疲於應對的首腦們中,有些人給人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他們或抓住此次機會鞏固自身地位,或表現出色贏得嘉許。法媒就這一話題做出了盤點。

安格拉·默克爾:榜樣的力量

法國LCI電視臺報道,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德國在此次疫情中處理得力,引發眾多分析。有專家認為,默克爾的形象起到了很大作用。身為科學家兼國家元首,默克爾對情況保持著冷靜的判斷,在面對隔離風險時立刻自我隔離,為民眾樹立了好的榜樣。

因其穩妥的表現,默克爾及其聯合政府的支持率創下了新高。根據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4月公佈的數據顯示,本屆聯合政府的支持率由3月的35%一路升至63%,這也是迄今為止,本屆大聯合政府獲得的最高支持率。

蘇菲·威爾梅斯:打破屏障

《法國西部報》報道,2019年10月,蘇菲·威爾梅斯 (Sophie Wilmès)接替前往歐洲理事會擔任主席的夏爾·米歇爾 (Charles Michel),成為比利時史上首位女首相。當時,比利時已經經歷了數月的“政府難產狀態”,沒有一個政黨能在選舉中取得多數,新執政聯盟始終無法確定。因此,威爾梅斯所領導的實際是一個臨時看守政府,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威爾梅斯在疫情危機甫一開始便展現了明確的態度與強大的說服力,她下令部分封城、關閉中小學、取消大型集會,甚至能夠勸服年輕人負起責任,不要去夜總會。在她的努力下,總是爭吵不休的各政黨同意在威爾梅斯領導下團結一致,賦予其政府“特別權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並承諾在疫情結束前不會將其推翻。

馬克·呂特:預算紀律“黑太子”

在近日歐盟的會議桌上,荷蘭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激怒了不少人。面對意大利和西班牙經濟上的求援,他毫不妥協,其態度甚至可謂輕蔑倨傲,盡全力拒絕在財務方面無條件展現“歐洲團結”。

《西部報》評論稱,鑑於荷蘭長期幫助大型跨國企業逃稅,呂特此番道德高地站的似乎不合時宜。雖說他本人一直是嚴格預算紀律的擁護者,但值此戰後以來最嚴重的健康與經濟危機之際,歐盟內部受災嚴重的國家期望能得到不止是“會員國”,而是“夥伴們”的幫助也情有可原。如果歐盟的團結形象因此更加受損,無論呂特是不是被德國“當槍使”,他都要對此負很大責任。

朱塞佩·孔特:使民粹主義者失聲

在意大利北部富裕地區與工業重鎮成為疫情中心的壓力下,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Giuseppe Conte)強硬應對,並利用此次機會使混亂的政府走上正軌。特別是當他尋求國際幫助時,民眾對其講話感到安心,因為他沒有屈服於以呂特為首的強硬派,堅持傳遞出了信息:意大利需要幫助,也理應得到幫助。

報道認為,孔特已經通過了這場“危機考試”扭轉了曾經的形象:自2018年6月登上總理之位起,孔特曾一直被視為民粹政府“高抬貴手”才留下的的“發聲工具”。而如今,隨著新冠疫情蔓延,以薩爾維尼為首的民粹分子已不再是人們的關注焦點。不過,未來會如何還不好說。

維克多·歐爾班 :成為獨裁者

因推行“非自由主義”,匈牙利總理維克多·歐爾班(Viktor Orbán)一向在西歐飽受批評,而此次疫情期間他選擇走得更遠。3月30日,他以“抗擊新冠”為由通過一項法案,賦予其政府無限期緊急權力——可繞過國會自行頒佈法令。

此事雖然引發眾多媒體強烈反響,歐盟議會中一些小黨也加以討伐,但在歐洲層面上卻未有回應,幾大黨派始終謹慎行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此發表聲明,卻連歐爾班名字都未提及。

烏爾蘇拉·馮德萊恩:修補匠

與其他首腦同僚一樣,烏爾蘇拉·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面對疫情也未能迅速做出反應。不過,她總算還是啟動了委員會,促使歐盟內部領導人放棄“財政穩定條約”,使會員國能夠花費必要資金應對疫情導致的經濟衝擊。

報道稱,馮德萊恩在此次危機中改正了過去歐委會“缺乏溝通”的缺點。她在做出小決定時交流頻繁,並且知道在大決策啟動前給各國政府留出考慮時間。她還在推特上頻繁發佈視頻公告,有些比新聞稿還要提前。

雖然有批評認為,她在不同國家前的講話不同,有些“兩面派”作風。不過無論如何,馮德萊恩都成功地成為了此次危機中的“歐洲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