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病知識——壞死性肝胰腺炎

魚病知識——壞死性肝胰腺炎

病原

壞死性肝胰腺炎細菌(NHPB)是一種多形內生性的革蘭式陰性菌,屬於α變形桿菌的一種,但沒有進一步分類,其主要形狀為桿狀。

魚病知識——壞死性肝胰腺炎

大多數對蝦都能被NHPB感染,包括拉丁美洲的主要養殖品種南美白對蝦和南美藍對蝦。南美白對蝦的NHPB感染最為嚴重,這種內生菌能夠導致急性流行並大量死亡(> 90%)。其中,稚蝦、半成蝦和親蝦感染最為嚴重。

易感階段:南美白對蝦的稚蝦、成蝦和親蝦都對NHPB易感。


靶器官和組織:靶組織是肝胰腺。據報道,NHPB感染所有肝胰腺細胞類型,因此肝胰腺是檢測NHPB時的主要部位。

已知或可疑的野生水生動物攜帶者:NHPB常見於秘魯的野生南美白對蝦及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拉古那馬德雷地區的野生褐對蝦、桃紅對蝦和北美白對蝦。

魚病知識——壞死性肝胰腺炎

傳播機制:同池餵養和水體傳播有利於NHPB的傳播,但該細菌的自然傳播主要通過同類相食,NHPB隨糞便排入池水中也被認為是一個可能的傳播途徑。NHP暴發前往往出現長期高水溫和高鹽度。

地理分佈:在西半球,在野生和養殖對蝦中都存在NHPB。在西半球伯利茲、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美國和委內瑞拉等國的養殖對蝦中,NHPB十分常見。


死亡率和發病率:NHPB會造成南美白對蝦急性感染,後果往往極其嚴重,死亡率接近100%。

環境因素:NHPB的繁殖速度會因長期高溫(>29℃)和鹽度變化(20%~38%)而加快。

魚病知識——壞死性肝胰腺炎

控制:抗生素是目前治療NHP的最佳方法,使用含土黴素和50%氟苯尼考的飼料每8h飼餵一次,連續飼餵10d,感染期治療效果更佳。

預防

a)早期(感染期)檢疫

b)在飼養前的準備階段,用熟石灰對池底進行消毒

c)耙地、翻耕並清除池塘底部的沉積物,將池塘和供水渠的日曬乾燥時間延長至數週,用次氯酸鈣消毒漁具和其他養殖場設備,令池塘乾燥並多撒熟石灰

d)使用無特定病原的雌性親蝦

e)卵和幼體的消毒

f)養殖前篩選野生群和養殖種蝦

魚病知識——壞死性肝胰腺炎

臨診症狀

許多肉眼可見症狀用於判斷是否出現壞死性肝胰腺炎。這些症狀包括:嗜睡、攝食量減少、肝胰腺萎縮、厭食、空腸、生長緩慢;出現軟殼和身體鬆弛;鰓呈黑色;水面出現嚴重的生物汙染;細菌性外殼疫病,包括表皮潰爛性損傷或黑素瘤侵蝕;色素細胞變大,導致腹足和腹肢變黑。

顯微病理學

NHP感染期:感染期很難用常規蘇木精—伊紅染色組織學方法進行診斷,建議使用分子學方法,如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特異性DNA探針斑點雜交法、原味雜交(ISH)病理組織切片技術等。

NHP急性期:急性期的特徵是出現肝胰腺萎縮,伴隨小管上皮細胞中度萎縮,並在一個或多個小管中出現血細胞浸潤(多病灶包囊)。肥大細胞、個體上皮細胞與相鄰細胞分離,細胞壞死、脫落進人小管腔體,小管上皮細胞中的脂肪含量發生改變。

NHP過渡期:過渡期的特徵是肝胰腺小管上皮細胞發生壞死、細胞溶解和脫落,導致腔內發生溶血性炎症。肝胰腺小管上皮出現明顯萎縮,從而在肝胰腺中形成大面積水腫區域。帶有多病灶包囊的小管上皮細胞出現萎縮,由單層柱狀萎縮為立方形。細胞中的脂質泡很小或沒有,分泌泡明顯減少或消失,出現大量細菌。在此階段,造血組織中能觀察到大量細菌。

NHP慢性期:在感染慢性期,小管損傷、多病灶包囊和水腫區域在數量和嚴重性上都有所下降,出現壞死區域血細胞浸潤和積累。出現纖維化區域,同時黑化和壞死的小管減少,細胞質中帶有大量細菌的肥大細胞減少,造血組織減少。

溼片法

肝胰腺溼壓片常用於檢測NHP疑似病例。肝胰腺可能發生萎縮並具有下列特徵:軟化並似水樣,中心充滿液體,變白並帶有黑色條紋(黑化的小管),中心蒼白,而不是應有的橙色。用溼片法進行檢測時,應採集處於蛻皮階段且未經治療的蝦,否則小管會發生改變。這項技術主要依據小管頂端區域變形或管狀萎縮進行診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