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吃播的鳥,一個個都變得“挑食”了

藉助發達的媒體和網絡平臺,今天的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從屏幕上了解各種食物的口味。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密子君的吃播視頻

看到主播吃得香,我們自己也會饞涎欲滴,而假如主播邊吃邊露出痛苦難受的樣子,我們就會下意識告訴自己:“這個牌子/這家店的東西估計不好吃,我可得留心了……”

那麼,動物看過同伴的“吃播”後會有怎樣反應呢?它們會不會通過屏幕理解食物的信息?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全神貫注看“吃播”的山雀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近期,英國劍橋大學的一批研究者就對這個問題展開了研究,並將成果發表在了《動物生態學雜誌》上。

暗藏玄機的杏仁片

研究者們選中了兩種山雀進行觀察——大山雀和藍冠山雀。這些山雀各自單獨生活在室內的膠合板籠子裡,每天有12.5小時的光照時間。在平時,它們享受著吃喝管夠的愜意生活。但是到了訓練和實驗進行期間,研究者會對它們限制食物供應,以激起它們覓食的慾望。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大山雀(左)和藍山雀(右)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研究者們準備了小塊的杏仁片當作試驗中的食物,並將它們用無毒膠水貼在了尺寸統一的紙片上。其中一部分是未經處理的“鮮美杏仁片”,紙片上用不顯眼的叉形符號(x)做了標記;另一部分是浸泡過苦味溶液的“噁心杏仁片”,紙片上有顯眼的方形符號(■)。這種能為獵食者提供“別吃我”“我有毒”信息的獵物/食物,研究者們稱之為“警戒標記獵物(aposematic prey)。

研究者們先分別錄下了大山雀和藍冠山雀吃到噁心杏仁片時的表現——它們都用非常誇張甚至有點戲劇化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厭惡感,比如:用力擦嘴去掉嘴邊的杏仁殘渣,或者拼命搖頭彷彿要把這種不愉快的味道甩開。隔著鏡頭,你都能感受到來自這些杏仁片的惡意。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戲精”大山雀:難吃,太難吃了 | 參考文獻[1]

戲精山雀的“吃播”教學

接著,研究者們將大山雀和藍冠山雀分為實驗組(a)、(b)和組對照組(c),分別觀看之前錄好的“吃播”視頻——

實驗組(a):12只大山雀和12只藍冠山雀分別觀看自己同類吃帶有方形和叉形兩種標記的杏仁片的視頻。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兩種山雀觀看同類的“吃播”視頻|參考文獻[2]

實驗組(b):12只大山雀和12只藍冠山雀分別看對方吃這兩種標記杏仁片的視頻。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兩種山雀觀看對方的“吃播”視頻 | 參考文獻[2]

對照組(c):給12只大山雀和14只藍冠山雀提供兩種標記食物的畫面,沒有其他山雀吃食物的場景。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兩種山雀觀看食物的影像 | 參考文獻[2]

學會了!不吃“苦”的辦法

視頻結束後,研究者就對這些山雀展開了迴避學習(看到同伴經歷糟糕體驗而本能地對此提高警惕)的試驗,檢測它們看完“吃播”後是否能學到東西。

他們給山雀提供了相同數量的叉形標記鮮美杏仁片和具有方形警戒性標誌的噁心杏仁片。然後將這些食物隨機撒在籠子內,讓山雀們自由覓食。

經過對鳥兒們啄食情況的觀察,研究者們發現了有趣的現象——三組鳥兒在兩天的時間內都發現了帶方形標記的噁心杏仁片屬於“警戒標誌食物”,並逐漸避開了這些食物。區別在於,看同類吃播的山雀組發現警戒性標誌食物的速度最快,看非同類吃播的山雀組次之,沒有看過吃播的對照組學習的速度最慢。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大山雀經過學習選擇了叉形標記的鮮美杏仁片 | 參考文獻[1]

這說明,兩種山雀都更容易接受來自同類的“演示”;不過要是看到了非同類山雀受苦,它們也能領會到一些獵食經驗;如果全靠自己摸索,只能多吃幾次“苦”才能找出不吃“苦”的方法啦。

間接經驗幫助大家少走彎路

通過觀察同伴捕食後的動作表情,山雀們就能夠得知哪些標誌的食物“難吃”或“可能有毒”,從而降低自己吃到危險食物的風險,提高生存的幾率。

而這項研究表明,就算沒有在自然環境中親眼觀察,僅通過觀看屏幕上同類對食物的反應,也能讓山雀分辨出哪種食物不好吃/不能吃。而且,這樣的觀察和學習行為不僅限於同類之間,不同種類的山雀也能夠互相取經。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大山雀和藍山雀會一起覓食互相學習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在野外環境中,藍山雀和大山雀會一起覓食,因此有很多相互學習的機會。這樣的學習不僅能避免兩種山雀和它們的種群成員們吃苦受難,同時也有利於獵物的生存和進化[3]。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別吃我,我有“毒” | 微博

而對於近期慘遭2019-nCoV病毒侵襲的人類來說,也算是上了一堂大型迴避學習課,某些長著翅膀的野生動物,或許會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刻上永久的警戒標誌了。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作者名片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排版:雷穎

參考文獻:

[1] https://www.iflscience.com/plants-and-animals/birds-learn-healthy-eating-from-tv-so-why-dont-humans/

[2] Hämäläinen L, Mappes J, Rowland HM, Teichmann M, Thorogood R. Social learning within and across predator species reduces attacks on novel aposematic prey. J Anim Ecol. 2020;00:1–12. https://doi.org/10.1111/1365-2656.13180

[3] https://scitechdaily.com/scientists-make-birds-watch-tv-heres-what-they-learned/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看完吃播的鸟,一个个都变得“挑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