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傷害

  • 原創丨版權:書報文摘(微信公眾號id:shubaowenzhai)
  •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聽話!”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傷害

1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一個人很乖、很聽話是優點嗎?

有一個回答令我印象深刻:是特點,不是優點。

的確如此。

“你真聽話啊。”“乖,你要聽話。”“不聽話你就是不孝。”

是我們這一代從小到大聽出繭子的話。

我們經常被呼籲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卻往往少了聽自己的話。

為了皆大歡喜,我們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正如蔡康永所說:“人生是拿來活的,不是讓你拿來逗大家開心的,你的人生為什麼要拿來讓大家都歡喜?”

2

《茉莉的最後一天》是中國臺灣地區的一部教育片。

“聽話!”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傷害

“可悲又沒人愛的茉莉,再見。”這是茉莉從樓上跳下去時哭著對自己說的話。

“聽話!”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傷害

被重點大學錄取後,她自殺了。

或許這個世界有很多個茉莉,但死亡絕不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茉莉從小到大都是品學兼優的孩子,爸爸是系主任,媽媽是留美碩士。

為了找出茉莉自殺的真相,媽媽找過心理醫生,找過茉莉的同學。

最後不得已利用科技,來提取茉莉的記憶。

小時候茉莉說想當收銀員。媽媽很兇地吼道:“你怎麼這麼沒出息啊。”

“聽話!”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傷害

外人問茉莉長大以後想做什麼,媽媽驕傲地打斷道:“我們茉莉以後是要出國留學的,我們沒逼她。”

當成績考差時,茉莉會選擇割腕來減輕回家要面對媽媽指責的痛苦。

她有很高的寫作天賦,寫的小說還獲了獎。

但在媽媽的批判下選擇了放棄,最後她只是說:

“我之所以願意聽媽媽的話好好讀書,是因為我以為只要我好好讀書,就能做我想做的事。”

就這樣,茉莉在聽父母的話與聽自己話的模式中來回切換。

最後不堪重負,選擇以死亡來結束這樣痛苦的循環。

其實,年輕一代的聽話處在一個自相矛盾的過程,他們並不是懦弱也不是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而是願意去遷就父母作為老一輩的不容易。

馬丁·賽格利曼提出了一個詞語叫“習得性無助”,即指人或動物不斷地受到挫折,便會感到自己對一切都無能為力,喪失信心,陷入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

我們在長大後很多時候對家庭的逃避往往正是來源於習得性無助。

因為小時候聽話,長大後不聽話就是不行的。最後總是弄得兩敗俱傷。

3

武志紅的《家為何會傷人》寫過一個案例。

文文是家裡的掌上明珠,還有兩個哥哥。

父母為她做了從小到大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決定,對她也僅僅只有一個要求:學習要突出。

大學畢業後,在父母的要求下進入廣州一家企業工作,業績很出色,多次被提拔。

但是她總是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好一切,情緒已經嚴重影響了生活。

於是,她就去看心理醫生。

當問及父母時,她對醫生說:“我沒有一點怨言,他們可是完美的父母。”

從小到大都聽話的人,應該有一種深深的體會:那就是發生問題時,第一時間質疑的是自己有沒有錯。時間長了,總是很容易崩潰。

最後,心理醫生用了角色替代的遊戲,讓文文對著扮演母親角色的椅子說說心裡話。

結果文文爆發了:“我討厭你和爸爸的安排。我要自己做主!你們讓我窒息。”

文文和茉莉是一樣的,只不過她是幸運的,沒有選擇死亡作為解脫方式。

“聽話!”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傷害

小時候,我們的價值觀還沒有萌芽。所以,父母是我們堅定而又唯一的依賴。

但是,年齡變了,時代變了,依賴也會變。

巴菲特給兒女的人生第一條忠告就是: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打造。

蔡康永說:把別人對我們的期望,跟自己的願望劃分開來,這才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第一步。

人生有限,你想要完成的事和父母要求你完成的事應該按輕重緩急去完成。

如果要一路聽話,你要聽話到幾歲?

直到父母老去,剩下的人生你又要聽誰的話?

不聽話,是你活出自己最艱難也最簡單的開始。

4

心理學裡面有一個效應叫做:韋奇定律。它有以下幾個要點:

一個人有主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對於意見,未聽之時不應有成見,既聽之後不可無主見。

父母是唯一,但也是唯一的別人。

你選擇聽父母的話,但最後要為結果買單的人卻是你自己。

我是一個生在一個農村的女孩兒,家裡不富裕,當我考上了本科大學後,母親有意無意地暗示我,讓我放棄讀書或者去讀大專,這樣更好找工作。

可是我沒有選擇聽母親的話。

我自己查閱各種資料,辦理了助學貸款並勤工儉學,去了自己喜歡的城市讀書。

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不聽話。

相比聽話後會產生的無限悔恨,我寧願辛苦一點。

而當初有同樣境遇的好朋友,卻選擇聽話了。

在我讀大一那一年,好朋友的媽媽看朋友難過的樣子,讓她去復讀。

朋友只說:算了,哪有那麼簡單呢。

或許我與朋友的生活並不會因為這個不同的選擇有什麼不同。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當初的不聽話是我人生最勇敢最正確的選擇,我一輩子不會因此悔恨。

我也明白了:有時候在自己人生的大事上你不必聽話。

我們應該以自己的喜歡的方式活著,你有權利有義務為自己負責。過去在別人手上,未來在你自己手上。

“聽話!”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傷害

5

費孝通說過: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但在你的眼中,你只是你,正視自己內心的聲音,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的大人。

父母的建議只是我們前行路上的參考答案而不是標準答案,滿分並不是每個人的追求。

有個網友曾說過:從我明白,對於人生,父母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時候,我開始不再聽父母的話。

正如有人所說:“在任何事情上,我都是自己去做決定,我要求我人生留下的遺憾,都是我自己親自留下的遺憾,而不是別人告訴我,你在這個時候該去做什麼。所有的決定都是我做的,我才能為自己買單。”

聽自己的話,讓別人說去吧!

願你回憶過往一切,對自己、對生活都不悔恨內疚。


作者簡介:小祖宗,浪且浪漫,孤且孤芳。以文字為依託,認識這人世間一切有趣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