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毫無邏輯可言的“家庭教育”講堂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自伴隨偉大的中國夢與偉大的中華文化復興進程,在2017年家風建設被正式寫進《中國共產黨員廉潔自律手則》,與家風建設、家庭教育等相關課程層出不窮近年已蔚然成為一個專門的行業。

近日,有讀者在朋友圈中發現一個課堂分享,這位稱“透視生命本質的家庭教育專家”,提出“家風——被忽視的神奇教育”,分享主題為“家風是什麼?家風離我們的家有多近?”,其中一張圖片展示標題為:“家風與家教並行,喚醒全民的家庭教育意識”,吸引了讀者的關注,同時引發起心中的疑惑。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圖片僅用於本文觀點論述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圖片僅用於本文觀點論述

因為這些錯誤的家風家教理論,將會影響到大眾對真正的“家風”、“家庭教育”的理解。站在家庭的角度,在實際上會對行動有很大的阻礙,站在學術界的角度,這也不是大家想要看見的“家庭教育”。

在此,我提出與分享者不同的觀點並提出反駁,首先“家風”應涵蓋了一個家族或家庭的整體風格與行為模式,“家教”可粗略理解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詳細應表達為“家規”或“家訓”,指的是在家庭裡父母對孩子在實踐上的要求。

那麼“家風”與“家教”(涵蓋“家規”、“家訓”)首先是遞進關係,先有相應的實際上行為的“家規”、“家訓”,再從而形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家風”。並不是題目中表達的“並行”關係。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圖片僅用於本文觀點論述

“喚醒全民的家庭教育意識”,從這點上看,想必分享者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大家通過學習從而更關注家庭教育,我也感到很認同與感激。但是,以下的內容卻使我更加疑惑了。

“家風是側重上一代的教育”?

為何要側重上一代?難道爸爸媽媽還要反過來教爺爺奶奶?使人非常的疑惑不解。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圖片僅用於本文觀點論述

再看“家教是側重下一代的教育”,如果說“家教”僅僅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那可以勉強理解,但我們上述已經談到“家教”可詳細應表達為“家規”或“家訓”,根據很多傳家案例我們可知,一般“家規”、“家訓”等家風建設都是由好幾代人代代相傳下來的,甚至是上百年、上千年的傳承,單單表述為“側重下一代的教育”未免理論不充分,在此予以反駁。

我認為,“家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言傳身教、累經較長時間之後給予外界關於價值準則、行為模式、文化氛圍的整體印象與判斷;

家訓是指家庭或家族長輩對其後代提出並要求嚴格執行的為人處世、安家立命的期望、價值觀與行為準則;

家規則是家庭或家族中制訂的針對全體成員帶有強制性甚至懲罰性的具體行為規範。

如此,清晰表明家風應包含了家訓、家規。家規包含在家訓裡面,家規是家訓中的行為準則的具體化、規範化。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圖片僅用於本文觀點論述

再回看分享者的後半部分表述,什麼“家風是無形的教育”、“家教是有形的教育”、“家風講的是影響力”、“家教講的是親和力”……這些簡直是沒有邏輯可言,也沒有深刻的理解這兩者其中的關係,同時使聽眾迷茫不解。

首先“有形”、“無形”完全不是劃分“家風”、“家訓”(家教)的標準。說到底,教育是要切身體會,落地實踐的,不可以單單用“形”來形容家庭教育,其應是可視化的、實踐性的具體行為,從而形成一個家庭良好的家風,才可代代相傳,綿延不息。

而“影響力”從一個家庭或家族整體家風給社會帶來的影響的話也勉強可以理解,但此處的語境更像是表達在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產生的影響,雖然不算完全錯誤,但也沒有表述清楚“家風”所代表的整個家庭風氣的真正含義;至於“親和力”這一說法更是讓人疑惑,“親和力”最多隻能體現在家訓的表達形式之一,佔“家訓”非常小的一部分,不是家訓所表達的重點內容,甚至不需要在家訓的表達裡提及,更不可作為“家風”、“家訓”的區別。

現在很多人提倡家風,卻不知家風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養成。家風體現是在一個家庭的日常行為裡,就是我們所說的“實踐式的家庭教育”(或“實踐式素質教育”)。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從會場圖片可看到一些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家風家訓的例子。優秀的家風家訓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談到怎麼做實踐式家庭教育,“耕讀傳家”這一種值得廣大家庭學習的家族傳承方法不得不提。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圖片僅用於本文觀點論述

在此特別列舉出實踐式家庭教育、作為典型的耕讀傳家奉行者——曾國藩,其家訓:“書蔬魚豬,早掃考寶”,是指讀書、種菜、養魚、餵豬、早起、掃屋、祭祖、睦鄰八件事情。曾國藩終生要求子弟立足農耕,半耕半讀,把勤於農事看作是家業興旺的標誌,他說:“鄉間早起之家,蔬菜茂盛之家,類多興旺;宴起無蔬之家,類多衰弱。” 他在《致澄弟季弟》的家書中說:“家中養魚、養豬、種竹、種蔬四事,皆不可忽。”“家事如館內之書、園裡之蔬、塘中之魚、欄內之豬,四者皆一家生趣,餘時時掛心。”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我為何在此列舉曾國藩家訓,因為談到“家風”、“家訓”、“家規”,這些都與“耕讀傳家”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而曾國藩則是很好的將家風落地到實踐,從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家庭成員,核心便是“耕讀傳家”。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耕讀傳家作為家訓史上最重要的家訓類型,此處先說明家風、家訓、家規與耕讀傳家的邏輯關係:家風包含了家訓、家規、耕讀傳家,後三者與該家族子孫後代在具體行為與價值觀的外化表現的集中性趨同,共同構成家風。

前者與後三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如果某個家族在形成家訓之外,制訂家規及明確以“耕讀”為傳家之寶的訓誡的話;在制訂家規的家族中,家規包含在家訓裡面,家規是家訓中的行為準則的具體化、規範化;然而,實際情形是,大多數家族並未在家訓之外專門制訂家規,因此,家訓與家規可以互相替代使用,此時二者屬於並列結構。

由以上定義,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非強制性模式:家訓→耕讀傳家

強制性模式:家訓→家規→耕讀傳家(尚未發現此類例子)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論什麼是“家風”、“家訓”、“家規”,這三者的邏輯關係

關於如何通過“耕”、“讀”為路徑的勞力勞心方法達至有效傳承家族的目標,在此且不展開論述,請持續關注:讀鄧簫文 頭條號,為大家解讀耕讀傳家的理論體系及深層含義。

回到我們一開始看到“家庭教育”講堂,如能結合理解家風、家訓、家規與耕讀傳家的邏輯關係,是不可能出現如此混亂、不清晰的表述,這些稱為“透視生命本質的家庭教育專家”,“家風——被忽視的神奇教育”等等這些說法,如果在各種教育機構、活動分享的內容都是這般使人感到混亂、不清晰,真是一件是眾人憂心的事情,也不是大家所想要的。但文化需要交流、互動、學習,把文化活起來,學起來,用起來才是我們最想要的看見的,以上觀點僅代表“讀鄧簫文”頭條號,歡迎交流,指正!

說明:部分理論觀點引用於《耕讀傳家解密》一書。

2019年10月2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