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讓“玻璃心”,成為你通向成功的阻礙

我於8月份進駐今日頭條,9月份開通了付費專欄,並在每週二固定更新,忙完了工作以後,我習慣性打開今日頭條,看到後臺消息提醒,才知道專欄已斷更十幾天,如不及時更新,系統將停止對專欄文章的推送。


千萬別讓“玻璃心”,成為你通向成功的阻礙

易碎的玻璃心


近期事情多,加上天氣寒冷,一向缺乏自律的我,就忘了更新文章,看到系統提醒後,我準備忙中偷閒趕一篇文章,先完成任務再說。

就在我準備碼文的時候,一條私信引起我的注意,內容大意是“你留言時之前文章看完了嗎?”我感到很驚奇,說實話,由於時間有限,我一般情況下把留言的文章瀏覽了一遍,至於看得如何詳細,我不敢保證,我感到忐忑不安,急忙問 “怎麼了?”

難道我留言說了外行話?犯了忌諱?冒犯到別人?見她沒回應,我就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一樣逐條翻看我之前的留言。

這個文友之前是我的粉絲,也在今日頭條寫文,她先關注的我,然後把我寫的微頭條、回答、文章等內容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都閱讀點讚了。

今日頭條的創作者,最喜歡的就是有人看自己的文章,如果能點贊或者留言互動,對我們這些新人來說,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支持,我很感謝這位既是創作者又是讀者的粉絲對我的厚愛,出於禮貌,我隨後也關注了她。

看了她的創作空間,她的創作空間包羅萬象:有詩詞、有戲劇、有泛情感、有職場,而且她入住頭條時間較長,粉絲已積累過萬。

出於敬佩,我也選擇性地看了她的一些文章、問答,當然內容也可圈可點,其中看到了一個問答,是講到戲劇方面的,羅列了各戲劇門派代表人及領軍人物。

這其中也有黃梅戲領域,作為安徽人,從小聽著黃梅戲長大的,對黃梅戲有深厚感情的我。

雖然不會唱,但很喜歡聽,嚴鳳英老師、馬蘭老師、韓再芬老師等幾代名家演唱的經典片段百聽不厭,尤其喜歡嚴鳳英老師的《天仙配》,於是我就留言說,我喜歡嚴鳳英老師的《天仙配》。自我鑑定這條留言沒毛病。


千萬別讓“玻璃心”,成為你通向成功的阻礙

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老師的代表作電影《天仙配》


然後,我又檢查我的第二個留言,這是一道問答題,說的是宋詞,並且列舉了辛棄疾的一首詞,我看到有觀眾留言說喜歡宋詞,並列舉了岳飛的《滿江紅》,聯想到之前我寫的李清照,我就留言說;我喜歡千古才女李清照,尤其喜歡“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以上兩條留言我看了幾遍也沒發現出什麼問題,想了想我又私信她“我看了,沒發現問題啊?煩請能否給我個提醒,我好知錯就改。”

千萬別讓“玻璃心”,成為你通向成功的阻礙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過一會,她回了話,大意是:我的留言她看不懂,不知道如何回應。然後停了一下她又說,以後留言的時候先把留言內容通過私信發給她,由她來把握,現在搞得她很為難。。。。。然後巴拉巴拉說她都不想寫了,每次寫文章人家都愛對她的文章挑三揀四……暈

在頭條寫文章不就是為了讓大家看嗎?知不足才能有所改正→有所成長→有所進步,不是嗎?

我平時很少與別人交流和互動,至於在文章下方留言更少之又少,一向謹言慎行的我居然緊張到回看留言,查找問題所在,真心覺得累。

真不知她平時如何和讀者交流,這樣的玻璃心,還是別交了。我私信告訴她:你想法太多,太敏感,太累,連帶別人也累,我們相互取消關注吧。既然留言引起了她的不快,我也給刪了。這時,我感到從沒有過的輕鬆。

寫文章不就是給別人看的嗎?頭條這麼多創作者,這麼多大咖,說到底,你就是太拿自己當回事了吧,太敏感了,敏感的人都有一顆玻璃心。


玻璃心是指那些經不起批評,指責或者嘲諷的人,他們的心像玻璃一樣易碎,很容易受到打擊,內心極其敏感、脆弱,和她們說話、處事必須得小心翼翼。

千萬別讓“玻璃心”,成為你通向成功的阻礙


職場上玻璃心的人,因老闆的一句批評,就辭職走人,做錯事一說就哭鼻子,看到同事竊竊私語,就懷疑講自己壞話。所以,同事、老闆都不喜歡這樣的員工,共起事來,既累還耽誤事。

生活中玻璃心的人也比比皆是,隨便一句話都能觸碰她敏感的神經,受傷的心靈經不起生活的挫折,負能量爆棚。

有玻璃心的人,遇事不會去看問題的本身,不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去尋找問題的核心,她把所以精力都集中在情緒裡,這樣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得不到提升。

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差、能力又平平,這樣的人離成功只會越來越遠。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玻璃心,首先我們要有自我認知,承認和覺察自己的玻璃心才能正視玻璃心。

如何消除玻璃心?

1、提高認知水平,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遇事嘗試用理性思考代替感性思維。

千萬別讓“玻璃心”,成為你通向成功的阻礙

提升自我認知能力


2、多一點鈍感力,少一些敏感,日本知名作家渡邊淳一有一本書《鈍感力》,曾是醫生的他,站在醫學的角度,分析那些有著鈍感力的人,相比那些敏感的人,成功和長壽的可能性更大。

鈍感力就是對一些人、事、物不要過於敏感,要有一些遲鈍的能力,是建議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傷痛、挫折和苦難,然後堅定朝著自己的既定目標前進,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鈍感力強,敏感度就會降低,這時候你會有許多意料之外的收穫、驚喜、改變和得到。

千萬別讓“玻璃心”,成為你通向成功的阻礙

渡邊淳一的代表作《鈍感力》


3、將玻璃心打造成鑽石心,漫畫家郭斯特說過:“成長,就是將玻璃心打磨成鑽石心的過程。”

玻璃心是人的自我意識太強,承受挫折能力又太弱,所以最好是變弱為強

寒山問:“世人有人謗我、辱我、輕我、笑我、欺我、賤我,當如何處治乎?”

拾得答:“你且忍他、讓他、避他、耐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我也曾有玻璃心,當初報名參加寫作訓練營時,老師就告誡我們,想寫好文章,就不能有玻璃心,要經受得住批評,有挫折承受能力。

業餘時間我專注寫文,過程充滿了曲折和質疑:文章觀點不新、金句不亮,閱讀量低,經常寫自嗨文,文章因缺乏共鳴和共情,屢次投稿不中,,此時我早沒了玻璃心,只能認清現實,補差補缺。

寫作之路雖跌跌撞撞,可一路升級打怪,也有進步:

告別了玻璃心,內心變得強大了;

文章陸續在各大公號上稿,並收穫了一定數量的粉絲,一些熱心的讀者還留言支持;

今年8月在寫作班老師的引薦下,入駐了今日頭條這個好平臺,開通了自己的專欄;寫作水平也得到有效提高,有了自信心。

每個人並不是生而強大,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有清醒的自我認知,專注於當下的事情,心無旁騖,不斷精進,終有一日,我們會變強大,此時“玻璃心”已升級為“鑽石心”。

千萬別讓“玻璃心”,成為你通向成功的阻礙

內心強大了,就告別“玻璃心”了


尼采說過“那些殺不死你的,最終使你更強大。”

想到達成功彼岸,從告別“玻璃心”開始,千萬別讓你的“玻璃心”,拖累了你的工作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