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年印記:膠東農家廚房裡的老物件

忙年印記:膠東農家廚房裡的老物件

忙年印記:膠東農家廚房裡的老物件

忙年印記:膠東農家廚房裡的老物件

忙年印記:膠東農家廚房裡的老物件

快過年了,朋友圈裡曬著各種做出來的餑餑、面魚、炸果兒,年味兒漸漸地濃起來。上著班兒,只能從這些照片中去感受年味兒了。有一個朋友曬出了農村家裡的老物件,可別說,這還真是老,只存在於小時候的記憶裡了。尤其那個水瓢,是葫蘆切成兩片而成的,那時家家都用著。看到這個水瓢,還有一個缺著口的,頭腦中一下子就有了一個畫面:在外面玩,熱了出汗了,也口渴了,跑回家,跑到水缸處,撈起水缸蓋兒上面的水瓢,掀開蓋兒就從缸裡舀一瓢水,直接就咕咚地喝起來。而那個水瓢有一塊兒是特別薄的,那兒正好適合送到嘴裡去喝。用的時間長了之後,常來喝水的地方就特別地薄,也就會有一個缺口,喝起來倒個水也是方便。還有一個圖是水瓢是補起來的,想著這也是現在少了,那會補的也少。

不過看看那個補的印兒,倒是一下子想起了小時候的“炬缸炬盆”,村裡有人叫喊著,是個技術活兒,一般的人還不會。炬的人到了村裡的時候,一叫喊,家裡有著盆裂的等就會拿著出來的,人家就給炬起來。就象圖中的水瓢的痕差不多,頗有點象針線活兒,只不過這裡的材料是那種麻繩,而那種炬缸炬盆的材料好象是鐵的釘子般,有點象現在的特別大號的裝書訂。看完了水瓢,看鍋蓋。這樣的鍋蓋在農村目前還是挺普遍存在的,只要有著大鍋,就會有著這樣的鍋蓋,只是這個鐵鍋蓋蒸餑餑不行,瀝水,還得用大的籠蓋,家家也都會存著,只在蒸餑餑的時候拿出來。再剩下的就是盛飯用的編織品了,有一個長把,那是用來插到空中去的。多是枝條編的,沒見過怎麼編織的,倒是想著水墉裡常時間浸著“面槐條”,浸到一定程度才能提出來編筐啊之類的。

忙年印記:膠東農家廚房裡的老物件

忙年印記:膠東農家廚房裡的老物件

忙年印記:膠東農家廚房裡的老物件

老物件,想起小時候。快過年了,到了一定的年齡,越發地懷念起小時候的忙年,過去的歲月總是美好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