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清明假期,當大家都在上墳掃墓,寄託哀思的時候,江歌媽媽的起訴再次被劉鑫拒收。

三年過去,痛失女兒的悲傷卻難以平復。

劉鑫改名劉暖馨,在微博上繼續作惡,辱罵江歌媽媽。

可怕的是,在網絡鋪天蓋地的起底、謾罵劉鑫時,對真正的殺人兇手陳世峰卻沒有多少關注。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陳世峰,2015年到日本福岡語言學校,2016年就讀日本東京大東文化大學漢語研究科。事發時,他26歲,正值研究生一年級。

看上去並非窮兇極惡之徒,但卻做出了罪大惡極的事情。而捅向江歌的十刀,並非陳世峰第一次因分手對女性實施暴力。

而在知乎貼“陳世峰為什麼要殺死江歌”中,陳世峰本科期間的前女友的表示:

自己就曾經遭遇過陳世峰的分手暴力,對陳世峰能殺人一點都不奇怪。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在關注“遭受家暴了怎麼辦?”的同時,在心痛的呼喊“面對家暴零容忍”的時候,應該記得,我們可以在一開始,就遠離“家暴型人格”。

你原本無需承受暴力。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識別“家暴型人格”

《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中,男主安嘉和家暴前妻,再婚之後仍舊不改家暴本性。

家暴者的暴力不會因為伴侶的性格、做法的不同而有任何改變,在選擇伴侶之前,女性更應關注的是識別、遠離家暴型人格。

家暴者,都有什麼特點?

研究表明,人格障礙佔家庭暴力的1/4,其中以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和衝動型人格障礙居多。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從兒童時期就有暴力行為記錄,這類病人不僅是家庭暴力的實施者,而且是社會暴力的製造者。他們不僅經常毆打妻子或孩子,還威脅配偶不得離婚。

衝動型人格障礙常為一些瑣碎小事大發雷霆,進而出現暴力行為。而他們的配偶一旦提出離婚即痛哭流涕或者以死相要挾。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遠離原生家庭不健全的家暴者

結婚,不僅是兩個人的結合,也是兩個家庭的事情。

結婚之前,一定要謹慎瞭解對方的原生家庭。即使未來不和長輩一起居住,原生家庭的烙印也會深深印刻在對方身上,成為婚姻的傷痕。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有些施暴者也許早年受過心理創傷,在不和睦的家庭或在受虐的暴力環境中長大,從小就經常見到父親打罵母親、自身遭人虐待或曾被人凌辱……

有些施暴者缺少家人關愛,如父母從小就冷漠地對待孩子,從不會給予足夠的關心和呵護,導致孩子長大之後同樣情感冷漠,溝通能力缺失,更偏好簡單粗暴的暴力。

社會認知心理認為,外部不良環境因素和個體因素決定了一個人最終行為。

個體早年的心理創傷、現實的家庭矛盾和一定的生活應激事件都是重要的家暴誘因。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反之,部分家暴受害人幼年時可能親身經歷或目睹周圍家庭中女性被男性暴打的場景或常受父親等的打罵,而逐漸形成膽怯及逆來順受的受虐傾向。

逆來順受的性格更容易喚起施暴的“獸性基因”,導致家暴行為的發生。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遠離 “自我”被“本我”吞噬的家暴者

弗洛伊德認為,心理活動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種心理結構。

“本我”是指人的原始的本能,遵循“快樂原則”,攻擊本能常指向外界.

在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中,人們經常會感覺心理壓抑、內心彷徨,很多人就有攻擊本能的衝動來發洩。

“超我”代表個體的良知,是內化的社會價值系統。我們通過父母的教導、學校教育社會規範等,習得道德和社會要求。

“自我”是既滿足本我衝動又考慮情境的現實性,它是理性的,遵循“現實原則”,一個心理健全的人,他的自我能夠很好的平衡本我的衝動和超我的道德規範。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但是當自我功能嚴重受損時,就無法有效地控制本我的攻擊本能行為,導致行為失控,也就會表現出種種衝動暴力行為。

當“自我”和“超我”對“本我”的約束力下降,施暴者的攻擊本能就會表達地更猛烈。

對外,他可能彬彬有禮、是位儒雅的紳士;

對內,他可能突然面目猙獰,魔鬼附體。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遠離有種種個性缺陷的家暴者

研究發現,施暴者多以自我為中心,有強烈的嫉妒心、控制慾和佔有慾。

很多人分不清佔有慾和愛的區別,愛情中的排他性和佔有慾是不一樣的。

家暴傾向的人會反覆查看伴侶的手機,尋找伴侶和異性甚至是同事、普通朋友的聊天記錄,甚至刪除對方的異性好友,干涉對方的正常社交生活;

他們瘋狂的不信任伴侶,並且需要伴侶向他不停的“證明”自己是清白的,是無辜的,包括以後的任何事,只要他有懷疑,都要拿出證據“證明”。

……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很多女孩子一開始會認為,這種極強的佔有慾是在意自己的表現,選擇順從,相信對方的嫉妒和佔有是愛的表現,感覺有被強烈的需要。

但這,往往只是家暴者控制狂的面孔開始暴露。

家暴者更容易多疑、焦慮和不自信,他們往往是低自尊的,所以通過瘋狂的控制、懷疑、要求對方證明自己來維持一段關係。

舒格曼認為,男性對控制權的渴求可能是施暴的一種標記。

丈夫想通過掌控妻子,達到內心的滿足和優越感,但同時,這種掌控必然會破壞夫妻間的平衡,引發夫妻矛盾甚至衝突。

矛盾衝突進一步加劇了丈夫的施暴行為,導致施暴、反抗、再施暴、最後的妥協的循環模式,最後導致最終施暴行為與受虐行為的固化。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遠離貶低女性、洗腦伴侶的家暴者

在家暴過程中,施暴人往往都會同時進行心理上的摧殘,對受害者進行人格侮辱和貶低。

久而久之,受害者就會變得自卑,甚至認為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好才會被打。

很多家暴者一邊施加身體暴力,虐待對方,一邊洗腦說自己是深愛對方,並且每一次虐待以後都會給對方一個“甜果子”吃。

許多女性就這樣陷入了認知失調,認為自己不夠好、很差勁才會受到虐待,並且認為對方是愛自己、對自己好的。

這種認知的心理失調,使得很多受害者在進入虐待關係時,難以察覺到騎士的跡象,被控制一段時間不斷“洗腦”,很難逃離。

還有一些受害者在“聖母”心態的控制下,認為自己可以拯救對方、感化對方,傻傻地相信施暴者的事後認錯和甜言蜜語,陷入暴力的關係中難以自拔。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如果一個人沒有尊重、真誠和同理心,那麼這個人對你再“好”,也不值得信任和託付。

不要去愛一個貶低你的人,不要進入一段消耗你的關係。

擦亮眼睛,識別家暴型人格,學會愛自己,你原本無需承受暴力。


江歌慘死,劉鑫更名!識別“陳世峰”家暴人格,你原無需承受暴力

--END---

有煩心事,找圓心率心理|專注心理健康,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