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蠻幹!先看看當下消費市場的機會再說


別蠻幹!先看看當下消費市場的機會再說

別蠻幹!先看看當下消費市場的機會再說

增長,是消費領域裡沒有硝煙的戰場,每天都在上演著新模式、新定位、新品類,而三頓半、喜茶、完美日記等品牌的快速崛起,演繹出消費行業、消費品牌在細分領域和不同行業中的多種可能和路徑。

2020年消費市場的機會究竟在哪裡?一起來看看峰瑞資本的執行董事黃海是如何思考的。


分享 | 黃海

來源 | 長江商學院金融MBA


本文整理自3月18日峰瑞資本黃海先生在長江同學內部展開的直播分享,以下為內容精華。


別蠻幹!先看看當下消費市場的機會再說

黃海

峰瑞資本執行董事

消費零售領域投資人,研究者

主導和參與投資跨境電商Club Factory、

咖啡品牌三頓半、圖片直播平臺Vphoto等項目


抓住變量:強者恆強背後小公司的成長機遇


消費行業跑道極長,與互聯網行業不同,誕生過很多百年老店,寶潔、雅詩蘭黛、歐萊雅、可口可樂等,在千億甚至萬億級別的中國消費企業中,可謂強者恆強。那麼後起之秀如何發展,小公司的成長機會在哪裡?作為投資人,我要尋找的是兩三年內能夠逆勢崛起,成為行業細分領域龍頭的新企業。


這就要從不變的消費行業裡找到當中的變化,在變量的分析中,找到創新機會。

消費企業彼此之間很多共性,他們共用基礎設施,而這其中就有我們能夠抓住的變量。來看看在這些基礎設施中的變量:


第一是內容變量,2016年上線的抖音,兩年時間用戶數量驟增,無論任何行業都有可能會和抖音、小紅書平臺產生交集。早期產品的高傳播性,能夠更好的曝光產品價值。


第二是渠道變量,消費企業的產品需要在天貓、京東、拼多多這些平臺銷售,渠道的不同戰略,在不同平臺上的發展,相對已經比較完整。


第三是供應鏈,供應鏈是一個外在的變量,是否能夠通過供應鏈的變化,創造產品的更新,產生差異化競爭優勢;


第四是用戶需求的改變,用戶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美妝會不會像日韓一樣成為我們國家下一個熱點?在世界範圍內運動服裝佔整個服裝行業的1/3,而在中國只佔1/10,那麼會不會迎來一波用戶需求的高增長?


最後是品類本身,會不會有一些品類,有可能讓一個初創公司從小變得更大?比如說咖啡的行業品類,自帶復購特點,具有社交屬性,用戶黏性較高。


這些都是推動變化的驅動力:內容、渠道、供應鏈、用戶的需求變化和品類本身。我想說的是2020年,內容平臺作為整個中國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是所有消費企業要關注的重要變化。


內容平臺的變化不是簡單的流量紅利,是基礎設施的構造,它更新了遊戲規則。在這個認知基礎上,我們要分析的是,為什麼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這些內容平臺會對我們消費企業如此重要?


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如何一手操作了消費行業邏輯?


抖音日活4億,快手3億日活,B站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裡,過去半年成長速度最快的公司。


小紅書的帖子,B站五分鐘的視頻就像是過去電梯裡的廣告,身邊朋友的推薦一樣,具象生動。消費企業通過每一段內容在對你進行“自我介紹”,在更碎片化的滲入中,把人們特別是年輕群體,變為重度內容消費者。


內容平臺如何改變了消費企業邏輯?我們來看一下消費者和企業之間互動的五個階段:產品定義、商品傳播、消費者決策、導購催化、購買反饋。這五個步驟反過來影響新一輪的產品定義,迭代更新。


在這五個環節中,不同的內容平臺,都在扮演著重新塑造消費企業和用戶關係的角色。


被抖音打破的投入產出比。抖音用美妙的算法推薦顛覆了傳統的傳播,以一萬塊的投入獲得50萬的銷售額,這就是抖音的以小博大,大量的粉絲關注沒有好的內容不行,有好內容沒有人傳播不行,抖音把合適的內容推薦給適合的人,實現一分錢賣十分的貨。


小紅書以教程助推決策,成為新時代消費屆百度。抖音實現了商品傳播,也可以直接帶貨,但是影響消費者下單的,需要一份鮮明有力的使用教程,看到某個商品,下意識的在小紅書搜索下別人怎麼說,怎麼用,搜索結果直接影響消費決策,所以說,小紅書做成了消費行業的搜索引擎,它是一個決策工具。


直播平臺實現導購線上化,是下單成交的良好媒體形態。李佳琦把線下擅長的導購能力轉移到線上,從在櫃檯為少數消費者服務,轉變成到互聯網成為國民級IP,為大多數人服務,即使沒有李佳琦,也有其他人,抖音、小紅書、淘寶直播提升了消費過程的效率,這是趨勢。


擅於在用戶反饋和產品定義兩個環節中升級。這裡我們以咖啡品牌三頓半為例,最初在美食社區互動,收集用戶對不同版本產品的建議和反饋,依託用戶需求定義產品,用戶間接參與了產品研發,內容社區成為溝通平臺和紐帶。三頓半免費寄送產品給平臺的種子用戶,迭代了10餘個版本,才有了今天天貓咖啡品牌的高銷量。


從消費企業定義產品推廣、消費者購買、導購臨門一腳、用戶反饋再次影響企業產品新一輪的定義,這個過程我們稱內容平臺重新塑造了企業和消費者交互的方式。


這是一個深遠的變化,不像是過去我們說抓住流量紅利那樣單純,是企業經營方式的根本變化。


這一個變化引發的企業受益程度,不同品牌是不一樣的。有的產品從傳播、決策、下單一氣呵成,淘寶直播2分鐘賣出數萬件產品,比如爆款化妝品、網紅零食;有的產品不同環節無法連續,傳播和決策是分開進行的,比如家居企業。李佳琦給你推薦一個沙發,即使非常喜歡,但是眼下不裝修,也不會立即去購買。


所以消費企業和用戶之間交互的閉環,會受到品類本身特性的影響。近兩年消費行業受益最大、增速最大的品類就是這一類能夠實現決策,易於走完閉環的品類。


2019年的雙11期間,中國人美妝個護的線上增速達接近50%,一個大行業的增速比國家GDP高出了七八倍,這不是說人們內在需求突然暴漲,是此前化妝品和消費者之間的路沒有走通,而內容平臺搭建的橋樑,讓更多的用戶迅速進入到化妝品的使用購買階段。


美妝行業,是典型的利用了外部基礎設施的變化,來讓本行業增速獲益的經典案例。美妝與視頻直播平臺結合,呈現出的內容短,效果具有衝擊力的絕對優勢。


我們來看看這些企業的增長,雅詩蘭黛接近300%,蘭蔻接近200%,歐萊雅近150%,MAC也超100%的增速,百年企業在中國市場煥發出新的活力,而初創企業也當仁不讓,快速崛起,2016年才誕生的完美日記,在2019年天貓618,一小時榮登天貓彩妝Top1。


這樣的增速沒有發生在5年前,我相信也不會發生在5年後。當下的階段是這些平臺快速發展的階段,抖音不到4年實現從0到4億用戶,驚人的速度帶來了部分消費企業樂享其成。


變化的外部環境帶來了消費行業顛覆性的變化,爆紅的公司和個人,都是時代機遇下的受益者。


運用不同媒體平臺的特性,成為卓越玩家


我們再來說說,作為一個企業,要知道什麼樣的內容形態跟自己最吻合。利用這些內容的形態,結合自己從事的品類,主動做運營和營銷,快速推廣。


淘寶直播和短視頻抖音,適合視覺效果顯著、衝動型的產品,越具象越容易觸發決策。

李佳琦面對著你口紅試色,顏色好不好看,你能看得到不用再去思考,長篇累牘去講口紅的質地、成分、是否安全都沒有用,不如李佳琦在你面前直接塗一下。


通過具象化衝擊,能夠迅速引發購買的行業,要考慮直播和短視頻,特性非常吻合。


小紅書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通過對比、提供教程,提供了需要種草、新鮮的商品,市場上美容儀產品名目繁多,哪一種有效?如何操作有用?小紅書有最全面的測評,列出優缺點,告訴你根據自己的皮膚特點選擇合適的品牌型號。信息量+文圖,決定了小紅書是一個適合通過介紹產品觸發購買的平臺。


微信公眾號以文字為主,圖片為輔。2017年是公眾號的紅利期,過了這個時期微信公眾號還有價值嗎?我做的投資行業屬於財經品類,很難具象化,而公眾號就很適合,它能夠給出明確解釋,配合圖表闡述觀點。公眾號在觀點解讀,長期黏性建立、情感建立方面依然具有意義。


阿芙精油抓住抖音的流量風口創造第二春,單點發力,去黑頭產品被打造成爆款,月銷30萬支,單品每個月就能賣出近四千萬。


再看完美日記是如何運用小紅書KOL投放運營,2018年天貓雙11,創業不到兩年的完美日記僅用90分鐘即突破1億銷售額。背後的增長策略也備受關注,完美日記不是僅僅關注明星和知名KOL,他們通過在小紅書平臺投放初級達人和腰部達人的產品筆記,在618和雙十一等購物節前聚勢運營,目標明確,打造爆款,推升銷量。


這裡我們看到兩點:


第一,以文字為主要內容形態的平臺黃金期已經過去了,但是直到2020年,網絡直播的紅利時期依然存在。所以要從自身的行業和企業出發,思考什麼樣的內容形態才是最吻合的。


第二,我們能看到僅靠廣告公司投放的時代已經落伍了,新經濟時代企業自己最瞭解自己的產品,要針對平臺特點和產品特性,制定營銷策略。


回到自己公司的價值與發展,如何取勢而為,擁抱消費企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是值得深思的。


流量紅利褪去 ,審美紅利觸發用戶自發傳播


用戶傳播是免費的,但又是最昂貴的。用戶心甘情願的為產品說話,在內容平臺上發圖文、視頻,內容平臺不是流量紅利這麼簡單,我們要對內容的形態有深刻理解。


升級產品設計觸發用戶自發分享,提升“成圖率”。成圖率是一個不花錢的指標,是說100個人購買了產品,自發拍圖在社交媒體傳播的比例。


喜茶的“養樂多波波冰”和“可以吸的月餅”。喜茶和養樂多推出合作款飲品,包裝把小時候常喝的養樂多5倍放大,微博的閱讀量1200萬,話題閱讀量1.9個億。另外一款流心奶黃可以喝的月餅也迅速被曬圖傳播。這不止是營銷活動,本質上是產品創新,是產品重新定義,喜茶在產品設計定義的時候,已經思考了其傳播和討論特性,如何放大產品影響。


李寧推出了一個副牌叫中國李寧,呼應到用戶心中大國崛起的自豪感。以80年代李寧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的款式設計為主體,觸發用戶自豪,引發用戶購買,帶動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的自發傳播。以產品定義環節中的某個點戳中用戶內心,實現傳播鏈條的持續和發展。


我們不談如何抓流量紅利,我們看產品精神,希望大家能夠從產品層面挖掘,以亮點激發用戶自主討論傳播。


審美紅利觸發用戶多次傳播,免費的東西最昂貴。


抖音、快手、拼多多直播、快手B站,包括今年微信推出的直播生態,這都屬於傳播紅利。從2012年的微博開始,流量不斷的隨著新渠道的崛起而變化,很多敏銳的初創者,攜品牌充分曝光,享受到渠道中的流量紅利和傳播紅利。


屬於內容的傳播紅利還有一方面是審美紅利。審美有兩個現象,一方面是宏觀趨同,微觀多元。看似差異化審美的今天,對美的理解每個人即使不同,宏觀上的追求是趨同的;審美的另一個特點是傳遞性,高消費人群的審美向低消費人群傳導; 一線城市審美會向二三四線城市傳導。內容平臺的傳播就帶來了這個傳導週期縮短。


喜茶的門店不提供太多位置,它最初就不像星巴克一樣是聊天的社交空間,大量的用戶拍照在網絡二次傳播,門店設計成為了喜茶的內容載體,甚至是一條產品線。再看前面我們提過的咖啡品牌三頓半,有專門收集咖啡空杯的網友,拿用過的色彩斑斕的小杯子當裝飾品;有顧客曬出以咖啡為主題的多樣化飲品的玩法,加牛奶、豆奶、冰水,燕麥奶椰子水等等;有顧客發圖說旅遊、差旅途中都帶上它,這些就是產品作為內容去被再次傳播的審美紅利。


投放和營銷的預算買不來真實的用戶評價,三頓半和喜茶依靠產品及內容思路實現用戶喜愛,自發傳播,帶來高成圖率,實現了審美紅利的價值。


在當下的內容平臺中,流量紅利是從運營和營銷去利用,挖掘變化;審美紅利則是從產品本身迭代去利用,讓更多的用戶自發分享,產品融入生活。


綜合來講,消費行業最核心的變化就是內容平臺的崛起。而利用內容平臺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主動做運營和營銷,利用這些內容的形態,結合自己從事的品類,快速推廣;第二種是迴歸產品本身,從產品設計方面,符合這些平臺和用戶的畫像,調動積極性,讓用戶為產品背書,擴大審美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