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本文3300字左右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作者|Kerr(ID:KerrChou)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名流子女的盛宴,平凡女孩的噩夢”


這句話用來形容二代們入侵時尚圈的後果再合適不過了。


自從美國建國以來,美國人普遍相信一個道理:只要你有實力,你肯努力,不用拼爹,就能夠依靠個人奮鬥獲得成就,也就是American Dreams(美國夢)


20世紀初模特行業發展至今,出過的頂級名流實在是太多了。


在這個行業裡,無數出身平凡的優秀女孩被髮掘,十幾歲的時候可能在餐館端盤子,過兩年可以憑藉天賦和努力成為臺上叱吒風雲的超級名模,這是美國夢的最好案例。


拿國人最熟悉的劉雯來說,出身工人階級的優秀女孩,憑藉努力成為年入千萬美金的頂級名模,這樣的故事及其內核難道不令人嚮往並追隨麼?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然而就如同導讀所說的一樣,如今的模特圈已然變味,模特圈的格局已經逐漸被星二代和網紅們改變。


那一場又一場吸引萬眾矚目的秀,人們最先關注的往往並不是最努力和最優秀的,而是那個來頭最大的。


頂流子女們臺步再差,儀態再僵硬,表現力再差,也阻止不了她們登上各大雜誌封面,人們的目光更是時時刻刻停留在她們身上。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當各種各樣關於名流子女表現的文章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不管好的壞的評價,人們已經很少會關注到秀場裡的平凡女孩。


馬太效應在這個圈子裡體現得淋漓盡致,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蛋糕就那麼大,星二代和網紅二代將別人可以走的路給走完,平凡女孩上升的通道越來越窄。


一個平凡女孩表現得非常出彩卻鮮少有關注,一個星二代表現得很差卻有鋪天蓋地的吹捧,這是很殘酷的狀況,但是這也是現實。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這也是為何說這樣一句話,現在的模特圈是“名流子女的盛宴,平凡女孩的噩夢”


當世界模特收入排行榜Top1的吉娘娘被被網紅Kendall Jenner擠下之後,圈外的人才後知後覺意識到,這個圈子的生態已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也意味著現如今,掌握頂級資源的不再是既有天賦又很努力的女孩,而是大部分資質平庸又不是很努力的星二代們。


偶爾會有幾個出挑的,但是資質平庸的二代佔多數,而偶爾出挑的那個會被捧至更高的位置。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他們除了繼承父母的美貌和帥氣,還繼承了父母的名氣,他們登上舞臺的那一刻開始,旁人黯然失色。


星二代們的走紅並不是什麼社會怪象,我並沒有打算批評這種現象。


因為這種現象是應運而生,是隨著社會的變遷而誕生的產物,與其批判這種現象,倒不如透過現象看本質,探究這背後所代表的的到底是什麼。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二代們那麼容易獲取大眾的關注和喜愛,無非是因為他們有成功的老母或者老爹,用老話來說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他們的成功取決於一個很關鍵的點:名人文化(劃重點)


北美的名人文化於千禧年爆發,從《美國週刊》《人物》等雜誌開始,它們開始全方位事無鉅細報道名流們的各種細節,滿足普通老百姓對上流社會的窺探欲。


在資本操控下,名流的女友,父母,孩子,衣著打扮吃喝拉撒等各種細節充斥著娛樂頭條,老百姓樂此不疲跟在媒體身後搖旗吶喊。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媒體們得出一個結論,只要你足夠有名,那麼就會有無數人願意花時間來關注你並模仿你的行為。


這個結論在幾年之後被得到了證實:


先是希爾頓集團的千金小姐帕里斯·希爾頓和裡奇家的養女妮可·裡奇,兩個啥作品都沒有的名流女兒,她們的真人秀《The Simple Life》播出之後火爆全球,後是2007年一家子網紅的卡戴珊家族橫空出世火爆至今。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我前面做過卡戴珊家族的發家史,有興趣的可以回翻看看。


截止至今,卡戴珊家族已經成為了世界頂級名流,老四Kendall更是成為超模收入第一人。


而這一切,只是因為她足夠有名,至於為啥有名,她Famous For Famous。


很多人一直很疑惑,為什麼卡戴珊家族這樣的家族可以混得風生水起?


這並不難理解,我們回看美國名人效應誕生的時間點,那個時候的卡戴珊家還沒發力。


等到2007年正好是名人效應如火如荼的時候,她們家應運而生紅火至今,這也是為何說她們的存在是畸形的,但是也是合理的。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名人文化之下,名人的一言一行被認為值得模仿,普通人先是是模仿他們的衣著打扮,再模仿他們的消費行為,進而模仿他們的生活方式,彷彿這樣做就能夠更加接近成功人士。


名流的作品、訪談秀與真人秀鋪天蓋地,人們像痴迷宗教一樣痴迷於於商品化的名人形象,併為之付出金錢購買名人的產品。


名人文化興起的根本原因在於什麼?與其說是大眾傳媒的廣度與影響力的增加,倒不如說是西方世界從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的轉變,換句話來說就是西方消費主義盛行導致今日的結果。


美國資本主義打造了一個消費社會,社會經過資本的操控之後,消費成為了彰顯個性的行為,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的主要原則是追求體面的消費,渴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並把這些當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價值。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消費主義盛行之下,成功人士的形象越來越單一,一個面容姣好,有很大名氣,有一屋子奢侈品的網紅,她只需要通過炫富就能夠被資本宣傳為成功人士,哪怕她沒有任何才能,或者是為社會做出任何貢獻。


“謊言重複一百遍就是真相”,同樣地,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只需要無數次的重複。


這也是為何一個星二代,她無需有任何的技能,哪怕身材長相一般,她只需要報出父母的名字就可以登上平凡女孩們夢寐以求的舞臺,讓各大媒體爭先恐後全方位報道她的吃喝拉撒。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人們會因為一個名人而愛屋及烏,包括她說過的話,她用過的商品,哪怕她說的話是錯的,她推薦的商品並不好用,但是人們願意相信她而非質疑她。


這也是為何卡戴珊家族的Kim和Kylie能順勢而起,一躍成為全球頂流KOL,年入億萬美金。


星二代和網紅二代們曬貨炫富的行為,也成為消費主義最好的宣傳大使。她們再用掙到的錢買奢侈品,繼續曬貨維持人設,就這樣形成了一個閉環。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迴歸到超模圈,模特行業的誕生源於設計師們想更好地展示產品,以便讓產品獲得更高的銷售額,由於大明們沒時間參與,所以只能讓別的女孩子來做這個事情。


別忘了資本的最終目的,是刺激消費讓消費者購買,在名人效應和消費主義的雙重加持之下,啟用名人們的子女就能直接帶動產品的銷售,為何要大費周章培養和挑選頂級模特?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所以你們能看到老佛爺有多麼鍾愛星二代,哪怕她們的表現力很差,因為她們的父母掌握了話語權,誰手裡有流量資本,誰就是老大。


退一萬步說,哪怕名人們的子女是多麼平庸,但是他們有相當高的流量以及成長空間,就拿網紅姐妹花哈迪德姐妹來說,她們走得再爛,一旦稍微有一點進步,迎接她們的是鋪天蓋地的讚美。


和普通女孩相比較,她們的試錯成本實在是太低了,他們就是普通女孩的噩夢,因為上升的通道被堵死了。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星二代扎堆模特圈背後的本質,是西方社會由生產型到消費型的轉變,那麼我們的社會是否也在經歷這樣的改變呢?


答案是,是,我們正在經歷這樣的改變,但是還沒有完成徹底的轉變。


我們消費主義苗頭和西方相比較,時間上錯開了10年左右,而這個時間點所應對的消費群體,正是80/90/00這幾代人。


這些人面對的“誘惑”特別多,飯圈,奢侈品,漢服,Lolita,旅遊,JK制服等各種資本家精心打造的文化充斥在年輕人的身邊。


“消費成了彰顯個性的方式”


我們買一個東西並不是因為我們有需求,而是因為資本告訴我們,用了這些東西可以獲得很多附加值,比如時尚感,文化,情懷,靈魂,身份認同,換句話來說,我們的需求是被資本家創造出來的。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互聯網的發達讓我們和名人之間只隔著一條網線,令人恍惚以為,用了同樣的產品就摸到了上流圈子的邊。


然而普通人如果模仿二代們的做法,收穫的除了大量的負債,日漸貶值的商品以及虛榮感之外沒有任何意義。你失去的可能只是金錢,但是二代們開始失去的可是貧窮啊!


話說到這裡,我並不是要反對消費,而是提倡大家小心消費主義,因為它正在侵蝕著正常人的生活。


對於普通人來說,對抗消費主義的最可取方法就是,當你看了一篇文章或者是一個視頻,而它們的內容是要你掏錢的時候,先搞清楚自己是否有這個需求,如果有,那麼再進一步搞清楚自己的真實需求又是什麼,最後量力而行,當然土豪隨意。


歐美時尚圈:名流子女的盛宴,平方女孩的噩夢,細思恐極


在追尋網紅和二代的生活時候,先問問自己,對方到底有什麼優秀的地方值得自己學習?


她是否能夠在你面臨困境的時候給你源源不斷的能量,並帶你走出困境,她的人生經歷或者是想法是否有足夠的深度,來引導你更好地解決問題?


如果對方只是因為有很厲害的爹媽,業務能力卻很一般,你想起她的時候除了紙醉金迷的曬貨就是奢侈糜爛的趴體,那麼就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被名人效應和消費主義雙重洗腦了。


這篇文章就寫到這裡,有在看的麻煩點個在看支持一下吧,筆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