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援鄂歸來


兒子援鄂歸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截止到2020年3月19日,我的兒子陳奎元作為作為鄭州市第二批馳援武漢的醫療隊成員已經在武漢工作了39天。3月18晚上,他打電話過來說:〝媽媽,明天我們就可以回家了!〞聽到這個確切的消息,我欣喜若狂,百感交集,竟是一夜無眠。

是啊,奎元援鄂凱旋歸來,兒子就要回家了!

我的兒子陳奎元是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腎專科醫院ICU重症監護室的一名護士。記得那天他回家興沖沖地告訴我要去武漢馳援時,我憂心忡忡,單位有一千多人,家裡有半歲的孩子,又是獨生子,萬一……,這時我才知道他早在半個月前就主動遞交了請戰書。我也是深明大義的人,何況事已至此,就由他了。可是母親的一顆拳拳愛子之心也隨他去了。

奎元是醫療隊護士,在武漢青山方艙醫院A2病區負責普通病區患者的護理和消殺工作。〝祖國有難,我的責任 ",在武漢的日子裡,他和A2小組的戰友們早出晚歸,每天工作時都要穿著厚重的防護裝備,夜以繼日地奮戰在醫院裡,守護著160多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剛到武漢時天正下著雪,住宿地和病房都沒有開空調,因為中央空調怕空氣流通傳染。每次上下班,穿脫防護服得一個小時,每穿脫一件都要洗手消殺,換衣間只能容納5個人,特別是下班時間,換過衣服之後還要經過消殺液的沖洗,淋的渾身溼漉漉,透心涼。換洗之後等人齊了乘車半小時才回住宿地吃飯,這時候距離上次吃飯已經過了近10個小時。有一次打電話時我發現他鼻音濃重,問他才知他感冒了,於是,我急的團團轉,便反覆叮囑他多喝開水。他說在準備上班前兩個小時都已經不吃不喝了,因為穿防護服戴護目鏡手套等都需要近9個小時,其間不能去廁所,都是穿紙尿褲的。我可以想象到那種不透氣,不吃喝,不去廁所的尷尬。而奎元和他的戰友一樣,沒有半句怨言,每天就這樣拼著。

在一次和奎元的視頻聊天中,我發現他的鼻樑上貼著創可貼,特別顯眼。很明顯,那是被防護鏡勒傷的印痕。當時我心疼地掉眼淚,可是他卻笑著安慰我,媽媽不哭,這是最美的“軍功章”。

在他去武漢之後的那些日子裡,平時不愛看電視的我,天天關注新冠疫情,特別是湖北,武漢的新冠感染病例及治癒情況,關注救援工作,我的心都隨兒子去了。每次打電話時我都一遍遍地叮囑他要做好防護,千萬注意安全,母子連心啊。

3月19號中午,我從新聞中瞭解到,河南鄭州各大醫院去武漢的189名醫務工作人員乘坐專機回來,鐵警開道!“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為確保河南醫療隊車輛人員順利安全有序離開武漢,武漢公安按照“戰時狀態、戰時要求、戰時紀律,以“最高禮遇、最深敬意、最佳形象”,全程由警車開道,警燈閃爍,鐵警快騎隊員全力護航白衣戰士返程!回到鄭州後,依然是鐵警快騎開道,汽車鳴笛!路旁行人歡呼雀躍。

奎元打電話告訴我,當時,走在行進的隊伍中,他內心洶湧澎湃,淚水竟是奪眶而出。我一邊接聽著電話,一邊想象著奎元走在隊伍中矯健的身姿,視線模糊了雙眼,我彷彿看到多少90後,00後,一夜之間褪去了臉上的青澀,一夜之間扛起了家國的脊樑。他們可能還沒有保家衛國的能力,國家危難之際,卻願拼盡全力護衛盛世之中華。

正如奎元感言,“春暖花開的日子裡,我們圓滿完成了援鄂救援任務.危難關頭挺身而出,我無悔付出,無愧職責,無畏前行!〞祖國有難會有幾次,能為祖國付出也是榮幸,放在哪個熱血青年身上,都會自告奮勇去擔當。現在受到這種國賓式的禮遇,讓他油然而生出對職業,對付出,對愛國的更深層次理解。

付出、負責任,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備的素質,奎元從小我就這樣要求他。在他去武漢的日子裡,我曾度過了怎樣的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現在孩子終於要回來了,我如釋重負。我想,今夜我終於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而記憶卻像一條河,不停地流淌,帶走了漂浮的思緒,留下了厚重的思索.

奎元是名護士,剛上班時我嫌過他地位卑微,抱怨過他上學時不好好讀書考個名牌大學,畢業後當個工程師,醫生,科研人員……,這些都是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後來我發現我的想法有些偏激了,尤其是經過武漢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使我明白了,人的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關鍵是要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人的地位不在高低,關鍵時候看擔當。很清晰的記得,有一次我說幹護士有啥好乾的,沒有發展前途,奎元當時很認真地說:“醫生醫術再高,沒有好護理,不一定會治好病人,萬一護理沒跟上,發炎感染都將會使治療前功盡棄”。我想了想孩子說的話有道理,就支持他的工作了。這就是我的孩子,平凡的如路邊的一棵小草,然而在新冠疫情肆虐的關鍵時刻,在武漢與死神搶人的廝殺中,靈魂曾得到了怎樣的淨化和昇華。

疫情無情人有情。這個春天我們萬箭穿心,每個人都在真心祈禱,天佑華夏。山川相遇,國應無恙。目前,武漢,湖北的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相信黑夜終將過去,我們必定勝利。

鄭州市新密市職教中心 馮素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